分享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带你穿越时空,探秘压岁钱的真正来历

 珠宝匠APP 2021-02-05

珠宝匠第157篇走心推荐

关注我们,每天比别人多知道一点

珠宝匠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每到过年,叫“年”的小怪兽和叫“岁”的小妖怪,都得被拉出来遛一遛。

传说中,放爆竹是为了把年兽吓跑。

传说中的年兽

压岁钱是为了把“祟”赶走。

这两个哄孩子的故事从小听到大,已经听到耳朵起茧,富(好)有(奇)研(心)究(满)精神(格)的J先生,今年决定放过可怜的年兽和祟妖,来大家穿越时空,来捋一捋红包,哦不,压岁钱,到底是怎么来的。

汉代 | 厌胜钱,你有我有全都有

有一种说法,说压岁钱起源于汉代,其实这是不完全准确的。

汉双鱼厌胜钱

在秦汉之时,人民蒙昧,对鬼神还充满恐惧和崇敬,不管是秦始皇为长生求方士,还是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从皇帝到民间,都对厌胜巫术热衷不已。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这时候,各种厌胜之物层出不穷,像翁仲、刚卯、司南,还有于汉魏六朝时期开始流行的厌胜钱。

厌胜钱

厌通压,压胜,意为用咒诅制服人物鬼怪,从名字上就透出浓浓的东风压倒西风的狠厉。

《汉书·王莽传》:“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

压胜钱,是为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特别铸造的钱币,品类繁多,从最开始的压胜之用,发展到赞颂吉祥的“祝寿钱”、“洗儿钱”、“撒帐钱”,厌魅解厄的“辟兵钱”、“神咒钱”、“八宝钱”;从祈嗣求子的“男钱”、“女钱”、“秘戏钱”,到嬉戏娱乐的“棋钱”、“马钱”、“灯谜钱”……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天长地久厌胜钱

虽然叫钱,但这种厌胜物并不在市场上流通,没有购买力。

既然不流通,为啥要做成钱币样子呢?一说是因古人笃信钱币可以通神役鬼(有钱能使鬼推磨?),二说古人认为圆形方孔钱代表天圆地方,钱币代表天地之道,有逢凶化吉的魔力。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晋·鲁褒《钱神论》

这时候的厌胜钱,你有我有全都有,和过年、小孩并没有特别的联系,毕竟这时候连过年的习俗都还没有发展全面呢。

福禄厌胜钱

魏晋 | 压岁钱没有,屠苏酒要吗?

过年守岁的风俗并不是自古有之,在魏晋时,才形成了除夕守岁的习俗。

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守岁,没有春晚,只能聊天讲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南北风俗相互影响,各民族文化交融,佛儒道各自发展,风俗上和秦汉也有了很大不同。

这时候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正、正旦,又称三元日,是很重要的节日。

朝廷举行朝会,民间闻鸡鸣而起,爆竹燃草,饮椒栢酒、屠苏酒和桃汤。

爆竹,把竹子放入火中,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这时候的小朋友,依然没有压岁钱,但是,可以做全家第一个喝酒的勇士。

和别的时候先敬长辈不同,正月初一的酒,饮用顺序是由幼及长,让小孩子先喝。

因为小孩先喝,就意味着长一岁,值得庆贺,老人后喝,因为喝了就少一岁,后喝是祝福长寿的含义。

“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椒栢酒是花椒和柏树叶制成,古人认为花椒籽粒繁多且生命顽强,有多子多福、生命强健之意,柏树果实也被人们视为仙药,传说仙人吃了柏实,掉落的牙齿也会重新长出。

“喜哉芳椒,载繁其食。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肇惟岁始,月正元日,永介眉寿,以祈初吉。”---晋·成公绥《椒花铭》

屠苏酒则是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在春节期间饮用屠苏酒、椒柏酒寓意着吉祥、康宁和长寿,但味道么,唔,祝小朋友喝得愉快。

唐朝 | 压岁钱没有,洗儿钱要吗?

我们带着屠苏酒的香气到了唐朝,现在的小孩依然要喝正月初一第一口椒栢酒和屠苏酒,也依然没有压岁钱。

别着急,虽然正月初一没有压岁钱,但有那么一天,小朋友们可以收到很多钱。

那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

洗三

唐代宫廷和民间,都有“三日洗儿”的风俗: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父母亲族要郑重其事地为其举行生命中的首次仪礼活动,该仪式包括了给婴儿洗浴的内容,故称为“洗三”。

前来贺喜的宾客们,要给新生儿准备一些铜钱,作为赐礼祈福,称为“洗儿钱”。

洗儿钱虽然也是铜质,但大多经过鎏金沾银的程序,钱面文字大都是当时流通货币的钱面文字,也有一些吉祥图案,配合“长命百岁”、“多子多孙”等吉祥用语的钱文。

洗儿钱

一般来说,“洗儿钱”都是宾客赠与新生儿,不过如果主人不差钱或身居高位,反而会赏赐来讨喜的大臣、同僚或是下人,所赐钱财也称为“洗儿钱”。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王建《宫词》

这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资治通鉴里记载的贵妃洗儿了。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杨贵妃认安禄山为义子,在他生日(正月初一)后三天为其洗三,玄宗喜赠洗儿钱。

时年,安禄山49岁,杨贵妃33岁,唐玄宗67岁。

“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喧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资治通鉴》卷216

快50岁的安禄山,据说体重300多斤,肚子上的赘肉垂到了膝盖,走路时,要先耸动双肩,牵起大肚子,才能蹒跚前行,被包裹在大襁褓里,得多大的襁褓啊。

至于很多网上文章都提到的唐朝春日散钱的习俗,并认为此为压岁钱的前身,经遍查资料,并无依据,倒是散钱发红包这个宫廷爱好很有意思,下篇会单独说一说。

宋朝 | 一年两次年龄越大越开心

到了宋代,经济文化蓬勃发展,贸易极度繁荣,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大人们终于想起过年的时候该给小孩点钱意思意思了,不过这时候给的不叫压岁钱,叫随年钱。

什么叫随年呢?就是跟着年龄走,几岁给几个铜板。这是去别人家拜年,别人给压岁钱的规矩。

昔有施主妇人入院,行众僧随年钱。僧曰:“圣僧前著一分。”妇人曰:“圣僧年多少?”僧无对。---北宋道原《景德传灯录》

一个铜板可以买一碗茶或一颗糖,年纪大一点的小童,多走几家亲戚,收获还是颇丰的,年纪小的嘛,反正也花不着,少点就少点吧。

而且和现在不同,宋朝小朋友能领两次随年钱,一次是过年,一次就是冬至。

宋朝人非常重视冬至,其隆重程度几乎不亚于过年,小朋友除了过年要守岁,冬至也要守岁,冬至早上还要“馈冬”,就是在端着一大盘子礼物去邻居和亲戚朋友家里馈送,人家收到礼物,就要给小朋友发点随年钱,积少成多,小金库也是会有的。

除了亲戚长辈给的随年钱,还有自己爹妈准备的,一般是除夕就放到孩子床头的一百二十文铜钱,讨个好彩头,祝小朋友长命百岁,一直活到一百二十岁。

当然宫廷里就奢华很多了,铜钱变成了金钱,数量还是一百二十文,无论贫穷富贵,父母对子女安乐的愿望都是一致的。

“后妃诸閤,又各进岁轴儿及珠翠百事、吉利市袋儿、小样金银器皿,并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周密《武林旧事》

北宋时还有个压惊钱的故事,被很多文章说是压岁钱的起源,其实并不恰当。

北宋清明上河图

说的是宋神宗时,名将王韶的幼子王寀在元宵节观灯时被歹徒掳走,途中正好碰到皇家车队经过,王寀大声呼救得以被救下脱险,他随车入宫,宋神宗觉得大过年的天子脚下居然出了这种事,亏得这孩子早慧伶俐,要不丢脸丢大发了,于是嘁里喀嚓把人贩子抓了团灭,把孩子送回去,还顺路送了大量金犀钱以压惊。

“具道所以,上顾以占对不凡,且叹其早慧,曰:“是有子矣。”令暂留钦圣鞠视。密诏开封,捕贼以闻,既获,尽戮之。乃命载以归,且以具狱示襄敏,赐压惊金犀钱果直钜万。”---岳珂《桯史》卷一“南陔脱帽”

其实此时已有随年钱的习俗,压惊钱只是一次偶然的宫廷赏赐,和压岁钱强行挂上关系,未免太过牵强附会。

明清 | 正经压岁钱,铜钱到金银元宝

至明清时,压岁钱的名称终于定了下来,这时的压岁钱大多是用红线串起来的铜钱,讲究的人家还会将它编成龙的形状,置于床脚。

清朝人富察敦崇写的《燕京岁时录》当中就有记载:“以彩线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这时候的压岁钱一般是多少呢?大抵还是百钱之数。

清顾禄《清嘉录》中记载:“长幼度岁,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清人吴曼云在《压岁钱》一诗中也提到:“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普通人家发铜钱,大户人家这时候就不满足于发钱了,直接大手一挥,上金银元宝。

金锞子

这种金银元宝也不是市面上流通的金银锭,而是专门铸有富贵图案或吉利词儿的金银锞子。

金锞子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锞锭,亲朋友辈来辞岁者,留饮啜,答以宫制荷包,盛以金银锞饰。”

寿禄喜银锞子

说到清朝风俗,就不免想到犹如工笔白描,铺陈了簪缨之家众生像的《红楼梦》。

作为富贵人家必备的赏赐之物,金银锞子在红楼梦里也不时出现。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赴家宴宝玉会秦钟】里,平儿为凤姐给秦钟准备见面礼就“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

在第五十三回里,更是详细说明了过年准备的金银锞子。

“这日,宁府的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打点送贾母这边的针线礼物,正值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回说:‘兴儿回奶奶,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说着递上去。尤氏看一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金银锞子

一个金锞子大概多重呢?

红楼梦里贾府准备的是二百二十个锞子,用了一百五十三两碎金子,一个金锞子约0.69两,清朝为十六两制,一斤约590克,一两约36.9克,按现在的度量衡,一个金锞子合25.5克黄金左右。

清朝金银兑换比例约1:10,一两金子兑换十两银子,一般人的收入就是一个月二两至三两银子之间,也就是一个金锞子大约就相当于普通人两个月工资。

J先生说:

细究其历史,压岁钱应是从宋朝流传至今,但若从对小辈的庇护和期许之意来算,大概是从古至今,从未变过。

不管是压胜钱、洗儿钱、随年钱、压岁钱,也不论载体是铜钱、元宝、人民币,不论多或少,寄托的都是长辈对小辈殷殷眷爱,拳拳祝福。

再看一篇

 包金=镀金?千万别乱买!带金的可不一定都是纯金! 

 同样是洒金,价格差一万多倍?!和田玉这种少见的料子是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