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要撷取: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公益沙龙

 赛作文 2021-02-05

指导阅读

提升写作

7月8日,我们邀请到了三位教育专家,举办了一场小型沙龙,三十多位家长参加,和专家们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亲子阅读等相关话题。会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此我们撷取了左传海老师的一段精彩评论,分享给大家。

嘉宾

左传海老师

高中语文教师

精要
撷取

家庭教育

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有问题家,这是个定律。当然家长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当然有特例,那咱们不说,咱们按照一般的来说,很多家长的问题在于把学生推到学校里,最后和我没什么关系了,全是学校的事儿,你只要在学校里好好学。有的人说,“老师,出了问题你很逊”,但是你得考虑你的责任是什么。实际上当你为人父母的时候,你仅仅是迈开了你作为家长成长的第一步,你成为家长了。孩子在成长,你必须也在成长,而这个成长是陪伴式的、伴随式的成长。

学校教育不可或缺,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但它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他一出生到他走进学校,走出学校,到他为人父、为人母,家长实际上还是和他息息相关的。所以说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教育是陪伴式的教育,一生一世一辈子。你以为每年拿出几万块钱给孩子选一个好的贵族学校,就对孩子真的负责了?你有没有真正的和孩子讨论过,听听他想说什么,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是这一段我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学校是孩子人生必经的阶段,这个阶段不能回避。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是让他首先体会到一种组织性的社会生活,然后在这种生活当中成长,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但是不能成为你推卸对孩子责任的一种借口。

学校是什么?学校应该是文化的中心、社区的中心,你把孩子封闭起来,孩子的成长谁说了算,学校大包大揽过去了,但是学校真的能为孩子的一生考虑了吗?真正能够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后四十年、后五十年、后六十年甚至一生的是我们自己。自己的责任绝不容推卸。

我在孩子的最重要的阅读和写作上参与了我的很多东西,我孩子愿意和我聊,甚至孩子现在写一篇文章,她说“我发现我写的每篇文章都有你的影子,都受你的影响,都好像是你的语言风格。”我说“这对了。”但是我也不高兴,我说“你不能受我的影响太深,你还得去看别人怎么写。”

我又反过来想想,我从我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很多东西,这是一个相互成长、相互影响的过程。

亲子阅读

比如说阅读,原先我孩子是跟着我读书,我读什么她读什么,现在是我跟着我孩子读,她给我推荐书读,她看了她觉得好,她让我看,然后我们两个再交流。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代沟,有不同思想见解的冲突,但是我说语文不就这样吗?为什么要抱着一个达成共识、求取同一答案的要求?我在过程当中历练了孩子的思维,成长了孩子的思想,同时也使我慢慢的从中受取了思想成长的益处,这就是最大的目的和结果。

去台湾做了一个教育考察,在幼儿园中我发现一个很好的方式叫“亲子阅读”。幼儿园每周拿出一天或者两天时间,提供场所,让妈妈从家里带书,或者利用幼儿园现成的书,陪伴自己的孩子读一本书。实际上咱们的家长在平常也完全可以完成这个亲子阅读的过程。

形式上对纸质图书的放弃,实际上也就是对传统的有效的阅读方式的改变和放弃,深层阅读到哪里去了?批判性的阅读到哪里去了?而这些东西你看似是家庭层面,或者咱们和孩子之间阅读方式的一种改变,但也就影响着他在学校里面阅读方式的改变,而阅读方式的改变也就是意味着他们思想方式、思维技巧方面的一些退化。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深层阅读,反思你的阅读方式,然后言传身教,领着孩子体会深层阅读的好处。读的慢不要紧,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的读一本书,在读的过程当中,孩子是能悟到其中的益处、方法和技巧的。我还是再次提到涵咏二字,“涵”,内涵的“涵”,“咏”,歌咏的“咏”,慢慢的咀嚼、体会。

选择性恰恰体现咱们孩子的个性和他的思维方式。那我们就要注意有方向、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他,当然我说培养还是说大了,有方向、有针对性的陪着咱们的孩子一起往前走

汉字和其他的文字绝不相同,汉字的每一个字的内涵非常丰富,而这些内涵涉及的人文文化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们的孩子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将每一个鲜明的文字形象解读成为有内涵的思想的过程。除了阅读,还有什么能够做到?当然这个阅读的过程有很大一部分必须是常年积累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必须咱们家长共同辅助才能完成的。

家庭的亲子阅读,是真正的水源,真正的树根。

阅读

真正好的书是要慢慢的去“涵咏功夫兴味长”,而古人所谓的涵咏实际上就是深层阅读。

如果咱们的考生没有这个深层阅读的东西,他怎么有耐心去把那样长的阅读的东西读完读懂?

我在很多地方都在呼吁,十年以前我就呼吁,阅读不仅是语文的事儿,很多学校现在开的阅读都算在语文的课程表,我说“胡来”,阅读不是语文的事儿。孩子没有阅读,不会说话,不会交流,不会思想新高考一改革,这些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在于阅读。

我考大学的时候英语不好,但是我的阅读理解不会错的。英语考试做的最好的题就是阅读理解。我就考虑这里面可能内在的关联,就是阅读影响思维,阅读影响视野,知识面。

不一定非要逼着咱们的孩子去读四大名著,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很个性的东西,阅读的时候为什么咱们孩子不愿意读,你有没有强逼他非得读《红楼梦》。你得看看孩子什么个性,他喜欢读什么,这起码是个阅读的启蒙阶段,始发阶段,你不能在始发阶段就把阅读的这个个性给扼杀了,非得读他不愿意读的,不懂的,不感兴趣的,那他还有兴趣读吗?真心的平下心来问问孩子你喜欢怎样的东西,谁的作品,然后我给你提供什么方面的,咱们两个一块去读。

阅读这个事儿很个性,甚至说它有时候是一种很隐秘的事儿、很隐私的事儿。某一些读本对别人来说是美酒,但是对于你来说可能就是毒药,而别人的毒药也可能就是你的美酒。

阅读的过程当中注意交流。允许有不同的观点、看法,不要强迫孩子非得和你的观点一样,那是不可能的。语文本身它并不是要求取观点的一致,而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考虑,是让孩子在阅读当中得到了多少共同的答案,而是考虑在阅读当中他的思想上有没有增进,有没有长智。古人说了,读书可以增智,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增智,而这个智不在于哪一点智慧的结果,而在于智慧的方式、技巧。

应试

到了初中、高中,必须面临考试的问题。考试肯定有一个标准化,它牵扯到评价,一评测,就得有标准化的问题,标准化就是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这个标准答案就是后期学校里老师的方法指导的问题,但是你想想孩子在前面已经经历过涵咏的历练,阅读的历练,老师的指导和方法实际上就是一个拔高,一次拔高就行了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语文一谈就是读写,但真的落到实处了没有,只是围着那个考试指挥棒转的时候,落不到实处,因为你把重要的过程给忽略了。而忽略这个重要过程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咱们家长的原因。

关于考试的问题。所谓的题海我不反对,但是题海也得适度,没有题海就没有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提高,而真正的本色语文是什么?我强语文“三感”:语感、情感、美感。而这三感恰恰都来自于阅读,没有这三感阅读谈不上,阅读没有结果,没有过程没有形式,写作更谈不上。

一个试卷分成三个层次,语文就是交流,考语文就是考交流。交流的技术、交流的技巧、交流的能力。由技术而技巧,由技巧而能力,一层比一层要高,反映到试卷上来说,技术实际上就是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病句的问题,技巧有一部分是阅读,有一部分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而能力有阅读的成分,还有一个是语言表达写作,不管它怎么考,它离不开这三个层面,而这三个层面恰恰都是从阅读中来。

一套语文试卷都是建立在一个语境的层面上的,试卷就是一个大的语境。而我们的考生就是在阅读当中理解语境,解读语境,然后重构语境,这都是比较专业化的东西。一篇文章出来了,这是一个语言环境,然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得到解答了,解读了,我是怎么理解的,我有了,然后再把答题的方式写出来,重构语境了。而这个过程,也是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都应该培养的。读完书之后要和孩子交流,交流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完成这个过程了。所以生活处处是语文。

总结要点

家长要成长,就是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阅读的几个要点。

亲子阅读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