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庆亮:接鱼

 赛作文 2021-02-05

指导阅读

提升写作

接鱼

张庆亮/文

 

鱼是个好东西,不仅猫爱吃,大部分的人也爱吃。

最早吃鱼的是人,最会捕鱼的当然也是人。从据说六七千年前的老祖宗伏羲氏,教会人们结网捕鱼以来,人类捕鱼的手段越来越高明,河边、海边、湖边、水库边,各地有的是办法。

不管用哪种方法得到鱼,大都一律称之为“捕鱼”。其实这个词儿太教条,很呆滞,一点儿也不形象,没有情趣,不好玩。

除了用“网”捕鱼,其实还有N多办法,比如捞鱼、摸鱼、拿鱼、杈鱼、砸鱼、棒(打)鱼。当然还有钓鱼,可惜现在已经说不清是人钓鱼,还是“鱼钓人”了。一向好端端的千古乐趣,被某些行业撵得像兔子似的。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最有意思的是捞鱼、摸鱼、拿鱼、砸鱼,还有“接鱼”。

捞鱼一般是在夏季,村北的梭头湾(形状像牛梭头的水湾),因为持续大量抽水浇地,水位下降到半米左右的时候。几乎全村的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挎着剜菜拔草的筐子,来到水湾。

脱得赤条条的,下到水里,踩着泥,用筐子上下一阵胡搅。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水就浑了。由于水质浑浊,可能是缺氧,除了泥鳅,还有一种叫“沙里趴”的鱼,其它的鱼就都浮在了水面上,露着头换气呼吸。

于是筐子里就有了大大小小的一些鱼。我们最喜欢,“捞”得最多的是一种“浮梢鱼”。这种鱼不大(好像也长不大),一般也就一拃(zhǎ,展开大拇指与中指)长,体型修长秀丽,肚皮儿光滑鲜媚,阳光底下亮晶晶的。

最叫人喜欢的是,它的两个眼睛红红的,而且是双眼皮,而且从未进过美容院,浮在水面上,相当拉风。

摸鱼,除了冬季都可以,最多的时候当然还是夏天。有个说得很滥的词儿叫“浑水摸鱼”,也不知哪个大爷的“发明”。我很怀疑此人没有“摸”过鱼。

把水搅浑之后,鱼只是因为缺氧而不适,眼睛并没有“瞎”。而且,鱼的视角是180度(所以才有“鱼眼镜头”),你两只爪子伸过去,是很难“摸”住的。

真正的摸鱼,基本只适合在浅水里,尤其是在河里。水清且浅,鱼的一切动向尽在俯视之中。站着,不动,准确判断鱼的前行方向,然后弯腰,伸出双手,从鱼的后方(因为鱼的视角是180度),微微散开手指,竖着手掌,轻轻切入水底,掌握好两手的宽度,作包抄状,等着。

包抄时,最重要的是快,迅速包抄,迅速合拢,否则就只能两手空空,望鱼兴叹了。

摸鱼好玩,但也有一定的危险,尤其是夏秋之交。一些可能被包抄过的鱼,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已经很有些“少奸巨猾”了。

战国时期的荀子(前313-前238),不知是城里孩子还是“富二代”,大概只抠过蟹子,没摸过鱼。

他在《劝学》中说:“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意思是,蟹子用心浮躁,很不淡定,经常“鹊巢鸠居”,侵占水蛇、鳝鱼的洞穴。

我估计,荀子连蟹子也没抠过。因为蟹子分明是2个夹(螯)、8根腿(跪),他却硬说是“蟹六跪而二螯”。莫非是他吃的蟹子,都被大厨掰下了两根腿儿?

有些“少奸巨猾”的鱼,也会经常趁水蛇、鳝鱼,出去“自驾游”的时候,跑到它们温良舒适的洞穴里,探头探脑,左瞅右看。根据这一习性,我们便伸进手去摸鱼。

摸鱼的危险在于:如果感到洞穴里温度正常,那就肯定有鱼,或者有蟹子;如果感到凉飕飕,甚至阴凉阴凉的,那就一秒也不要耽搁,赶紧缩回来——因为里边肯定有水蛇。

尽管被水蛇咬一口也没生命危险,但对孩子来说却是相当惊悚的。全人类对于蛇的恐惧,都是与生俱来,永难磨灭。

“砸鱼”不是用棍子砸,那种方法叫“棒(打晕)鱼”。我说的“砸鱼”,是指冬季水面结冰之后,砸开冰面捞鱼的办法。这个办法很普遍。

至于“接鱼”,可能很多人没有机会,体验这个美妙的时刻。

我的家乡在汶河(发源于沂山百丈崖)南岸,汶河的上游有一座高崖水库,据说后来改称“仙月湖”了。

很多类似的改名,违反了基本的地理学常识,把人工修建的“水库”和自然形成的“湖泊”混淆了。

1970年代以前,按照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思想,各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各地的水利设施、水渠(灌渠)网是很完备的,可惜很多在“人民公社”解体时,被无意废置甚至有意毁坏了。

“接鱼”的过程是:傍晚,放了学,三五一伙,挎着剜菜拔草的筐子,到了从高崖水库蜿蜒东下的水渠,找某一个落差较小的水渠闸门,把筐子放到闸门下边,静候大大小小的各种鱼,从闸门底下,或者身不由己地顺水跌落,或者高台跳水自行蹦下。

放好筐子,尽管去拔草就是。等挟着或者抱着足够的草,回来时,便看见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鱼,在筐子里毫无意义地上窜下跳了。

有时候,为了放大这种“接鱼”的乐趣,就在旁边观看欢呼。直到日已西落,附近传来回家的牛哞羊咩,这才猛然惊醒。坏了,还没拔草呢。

唯恐回家被爹娘修理一顿,慌忙在筐子底下放一些坷垃(土块),胡乱拔一些羊、鹅和兔子们,不一定愿意吃的草,小心翼翼地盖在上面充数,希望能瞒过爹娘的眼睛。

然后,拔几根狗尾巴草,大鱼在下,小鱼在上,“鱼贯”串起来,喜滋滋回家去也。

作者:张庆亮

潍坊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宣讲队长。教育教学专家,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发明的“汉字脑”教/学法,引爆“颠覆性的教/学革命”,适用于中小学生(幼儿)、教师、家长,被誉为“当代字师”。不超过15天,小学中年级学生即可欢乐掌握小学段所有汉字及知识,高年级掌握国家规定的8105个汉字。中学生4节课可掌握中考高考必考的实词、虚词。

赛作文 ∣ 真语文,真厉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