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溪峪的“野”》| 跟大师学读写

 赛作文 2021-02-05

文章就是这么奇怪:识字,不一定会读;会读,不一定能懂;能懂,不一定会写。          

语文教学也是这么奇怪:会讲,不一定会写;会写,不一定会教。

但其实,读写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一点就通。

要想会读,又想会写,为什么不看这个栏目呢?

这里有大师的经典,有专家的解读,请跟我们来!

一种文体,也许,一篇文章就足够了。


 经温 

索溪峪的"野"

【题目点题,一个“野”字,即是鲜明而有特点的主题,也是线索。同时点明地点。】

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开篇直奔主题,总起全文,即是开门见山,也是开门见花。】

山是野的全文的分段落,本段的总起,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令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用三种不同的美,诠释了山的“野”。多用四字词语,增强了节奏感和力度。

水是野的同上段。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用拟人的手法,通过索溪、山路、树木、石头等,表现水的“野”,生动有趣,增强了画面感。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水花四溅,我们的心也砰砰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反衬水的“野”!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同上段。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而那只调皮的小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另一棵树上去了。说写野物,但只写了猴子和游人与猴子的互动,窥一斑知全豹,足矣。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山的“野”引发出人的“野”,山“野”是常态的,人的“野”是生发出的,升华。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人,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儿时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平膝的水中趟过去典型人物和状态,山外山里的极大反差,衬托山水的“野”……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末句点题

 推荐因由 

常见的游记写法,通常是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本文只写索溪峪的“野”这一个特点,用归类的方法进行描写。依次通过索溪峪的山、水、野物、人,表现主题。

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同时每段也是总起和分述的写法。但是每段的描述方法各有特色,使得文章生动有趣,不觉得拘谨。

本文需要注意和借鉴两点,一是开头,二是结尾。

开门见山是较好的开头方式,下笔直奔主题,先入为主,引导读者阅读和体会。而开门见花是更高一筹的开头方式,要么文章的主题本来就是“花”,独特鲜明,夺人眼球,要么需要对主题有更加精准凝练的把握。

文章结尾写人的“野”,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尤其是返璞归真之美。并未过多刻意的辞藻和语句,云淡风轻,却又水到渠成,自然无痕。在不经意间已经让我们体会到本文的深意,也是高明。尤其提醒学生们在写作时要避免那种喊口号、表心意的总结式结尾。

约稿:

“赛作文”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