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狗闹闹(肖寿杰)| 教师随笔

 赛作文 2021-02-05

小狗闹闹

潍坊中学  肖寿杰

一天下班回家,发现女儿带回来一只小狗,取名闹闹。刚满月,通身雪白;只鼻尖是黑色的,和着两只黑溜溜的眼睛,形成一个倒三角形,显得脸格外小。伴着时不时发出“咿咿呀呀”的啼叫,更让人爱怜。虽然心里反对,但毕竟是个太弱小的生命,那就好好养着吧。我警告女儿,狗是你抱回来的,你要全力照顾它的饮食起居,别又成了我们做爹妈的差事。

1

其实,我从没有产生过家里养狗的想法。

从我记事起,父亲在世时,家里从来没养过狗。曾有一次我问起母亲:“家里为什么不养条狗?”母亲说当年曾养过一条,因为小狗护食,被父亲踢了一脚。没过几天,小狗死了。父亲很自责,从此家里再没养狗。

父亲去世后,母亲愿意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每次回家,总觉得家里过于冷清。邻居给了母亲一只小狗。虽然是土狗,倒也挺乖实,一天天明显见长。我想,有个小东西陪伴,或许可以帮着母亲打发一下过于冷清的时光。有一次回家看母亲,发现小狗不在了。问母亲,她说自己年纪大了,只愿意吃清淡的饭食,怕亏待了狗子,又送回去了。从那以后,我也再没提起养狗的事。

近几年来,养宠物狗的时尚渐浓。大街小巷遛狗的越来越多。大的憨态可掬,小的玲珑秀气,颇惹人爱。有的人家对宠物狗百般怜爱,把宠物跟自己的儿女一起排起行来,平时训狗的时候,常常疼爱地呼唤着小狗的名字:“来,到妈妈这儿来……”可是,即便再有人情味的见闻,也没有勾起我养狗的欲望。

2

小狗关在一只笼子里,女儿特意为它铺了尿不湿。每天早晚泡好狗粮,怕它消化不良。一连几天,半夜时分和早上六点钟左右,小狗常常叫个不停。女儿睡眼惺忪地起床料理,陪小狗到卫生间大小便。我倒暗自庆幸,也好,多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历练。

很快我发现,小狗不再在笼子里大小便。一旦内急,它总是把两只前爪搭在笼子边框上,叫个不停。一打开笼子门,它会径直跑进卫生间,找地方大小便。没想到它这么受历练,我开始喜欢这个小东西了。

闹闹的确“闹”。在笼子里呆久了,就不停地抓着笼子叫,先是低声呻吟般,看没有人注意它,就慢慢地放大声音,近乎狂吠。当你靠近笼子时,它则兴奋地朝着你用婉转的声音叫,不停地跟着你的身影在笼子边跳动,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你,有些可怜巴巴地样子。一到笼子外,便在屋子里撒欢地跑来跑去。叼叼这个,闻闻那个;只要有动的东西,它都撵上去扑咬一会儿,一刻也不消停。自己嗨完了,还得要人陪着它玩——昂着头望着你,两只前爪试探着大步伸向你,一步,两步,两条后腿则迈着小碎步跟进。从旁边看,像是一个人背着手踱着方步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每次回家,一敞开房门,先看到的必定是“闹闹”兴奋的样子。在笼子里直立着,不停地扑腾着,吠叫着。我知道,它不是为了迎接你,而是想讨好你,把它从笼子里放出来。

任由它扑腾终归不是办法。我们开始试探着用手势训导它。让它坐,卧,不能乱扑咬,希望它按我们的指令行事。其实最管用的,还是跟它瞪眼。只要它在笼子里叫,我就瞪大眼睛,直直地看着它,再吼一声:“嗯——别叫!”闹闹便一下子停止吠叫。两眼看着你,再叫几声,不过叫声已没有那么冲了;你继续盯着它,它的吠叫立即变成低吟,脑袋歪向一边,不再看你;稍过一会儿它再扭头看看你,发现还在盯着它时,它则转个身,走几步后,对着你趴下,眯起眼来,不再叫。我庆幸从《动物世界》里争斗场面中受到的启发。这倒让我明白了:即使是不友好的举动,也得懂对方才奏效。

3

闹闹的饭量越来越大,从一天泡两次狗粮,改成了三次;每次的量都在增加,但它还是吃不饱的样子。

只要一见你在吃东西,它总想讨要一点。跑到你面前,只用后腿站着,张着嘴,两只眼睛痴痴地盯着人的嘴巴。发现你手握着,它更来劲。你一张开手,它看没有东西,就转个圈,再站起来。直到拗不过它,给它点吃的。

它吃花生的样子最逗人。因为小牙很尖,一口咬下去,花生皮便塞在牙上。它急得歪着脑袋,在前爪上蹭来蹭去。蹭下来了,再咬,还塞,如此三番,才把花生皮撕碎了,津津有味地吃掉花生。

有时候看你不给它东西吃了,它就自己找个东西叼着咬。你不让它咬,它就叼着跑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听不到你的动静了,它再出来。

因为怕惯坏了它的脾气,我们尝试着用指令性训导它吃东西。很快,它发现了规律。只要扔出一个东西,它马上跑出去叼回来,然后向你讨要吃的。只要一看我们动狗粮盒子,它就静坐地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看到把狗粮倒进笼中的盆子里,它就马上转着圈找到入口,直奔餐盆。每次吃完,饭碗那叫一个干净。在吃饭方面,它是一个敬业者。

每次想把闹闹关进笼子里,我们就先往它的餐盆里放点食物。它一跑进去吃,我们则趁机把笼子门关上。玩闹之余,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阴谋家,总想让闹闹生活在我们的套路里,不够厚道。

4

养狗,我是认真的。不图它给我带来多少快乐,也不怕它给我带来什么麻烦。与小狗相处的时日里,我倒时时反省着自己生活中的处世方式:懂得对方的需求,才真称得上交流。即使是成见,也是可以改变的。我在想,虽说旁观者清,但恐怕只有经历过,或者处在相应的环境中时,再来评价是与非,才不至于有太大的偏见吧。

让小狗闹闹,多闹闹心也好。

作者简介

肖寿杰

中学高级教师,潍坊市高中语文教学能手,省中语会优秀教师,潍坊市高中语文命题专家。主持编写《课程发展与人生规划》等校本教材,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在《人民教育》等各种媒体发表论文多篇。

教育信条:老师的最大动力来自培养出令自己崇敬的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