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梧桐树的遐想(周怡和)| 赛作文 打擂台 初中篇

 赛作文 2021-02-05



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

文体不限

常规体、书信体、日记体、微信体

形式不拘

原文+点评

点评者是教师、作家

欢迎各学校、培训机构以及个人

不吝赐稿,踊跃点评

擂台作品

梧桐树的遐想

山东省青州西书院初中九年级   周怡和

放学路上,夕阳投下改为“洒落”,一者避免与下一句“投下”一词重复,二者更符合夕阳光芒四散的特点金色的余晖,一旁的梧桐树投下斑斑驳驳的阴影,我不由得抬起头,仰视着一树苍劲的枝条。由眼前情景引起联想,开启下文

阳光射下来,耀着我的眼,过了一会儿,眼前的世界开始飞速旋转,我仿佛被什么力量吸引,腾空而起,跃入了往日的回忆。想象力很神奇,写出虚幻的感觉,有点蒙太奇哟

一个明媚的春日,我和奶奶一起站在梧桐树下。我天真的仰着脸,用稚嫩的声音问道:“奶奶,这是棵什么树呀?”“这是棵梧桐树。”奶奶的声音像眼前的梧桐树一样苍劲有力【就地取材,运用比喻,摹声如画,小作者很有功底“种下梧桐树会引来金凤凰呢!”“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笑着答道。自此“梧桐”这个美丽的词,便在我脑海中生了根。运用白描手法,写出祖孙俩对话的情景,自然温馨

时光转换,春日的景象旋转着消失了,无数洁白飘然而至: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我独自站在梧桐树下,抚摸着一道道沟壑,口中缓慢地吟道:“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孔明的形象在脑海中亦真亦幻引用,写出梧桐的高洁品性,并与孔明的形象联结,可见心中有物远处,那个飞扬跋扈的女生向我招手,“过来,姐罩着你!”她的声音是那么的尖,那么的刺耳。孔明的形容有些模糊,漫天飞雪向我打来,风“呼呼”地掠过,像是那个女生狂傲的笑声。我不由得向梧桐树靠拢,突然,一个声音轻轻地对我说:“人不可无傲骨。”那个声音似卧龙先生自在洒脱,却也似梧桐稳健有力。两个比喻信手拈来,化抽象为具体,把声音写得可视可感可触我猛然站起,勇敢地面向风雪,飘洒的雪花中,那个女生的身影渐渐隐去,我听到卧龙先生爽朗的笑声。孔明和女生的对比,隐喻现实中善与恶的较量,本段中的梧桐成为高洁和不屈的象征。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力量

时间再度跳转,深秋的夜里,我一个人坐在旅社的窗前,来京已是两周,大城市的新鲜感已渐渐散去,初来乍到的欢欣为离愁所代,我多想回到那千里之外的小城啊!短短几句,叙述、描写、抒情自然结合,简洁明了,自然引出下文我睡不着,只得自己坐到窗边,外面开始下雨了,雨点一滴一滴地打在窗外的梧桐上,透过黑暗向外看去,白色的大理石台阶已被一层梧叶覆盖,雨打在上面,“啪啪”地响着,像是一把小锤敲在我心上比喻贴切,感觉新颖记得从前,我读着易安居士的名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时,曾笑出了声,而今日,我却也与她不相上下了。一位舍友从梦中醒来,睁开了眼,随即又眯上了,一只手挡住台灯的光,说:“你怎么还不睡,不会是想家了吧!没出息,这么大的城市你不喜欢,非想那穷乡僻壤,哈哈哈!”她大笑了几声,真的吗?当时情景会有这样的表现吗?与前面的“眯上了”是否矛盾?翻了个身,再度睡去。“醒”“睁”“眯”“挡住”“翻”等一连串动词,把舍友的动作、神态、语气写活了,且与下文自己的内心感受形成强烈对比我心中顿时无限凄凉,昔年我笑人愁,今日人笑我愁,泪,流下来了,心越发酸楚。我走到窗边,对着梧桐,对着这都市中唯一的知音,长叹一声。少年思家的滋味,竟是这样的深重啊,真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

“唰唰唰”,几片梧桐叶随风而下,将我从遐想中拽回。夕阳的余晖中,我与梧桐相对而立。又是一年过去了,每逢心中的风雨袭来,你似乎总是挺立在那里,为我撑开一把伞。想至此,我不由得走向前,紧紧抱住这棵梧桐树,轻声对它说:“谢谢你的陪伴,我的朋友。”回到现实,呼应开头,直抒胸臆

作文点评

周怡和同学的这篇散文,集中体现了散文写作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遐想类的文章,材料往往比较多而分散,小作者的聪明之处在于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把本来缺少内在联系的内容串成一个整体,表达自己对梧桐树的认识和感悟,由浅入深,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梧桐树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可见,写文章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是打开思路、丰富内容、写出深度的有效方法。

文章构思上由眼前到回忆再回到现实,通过时光和情景的切换,使文章上下衔接,过渡自然,思路简单而层次清晰。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也颇有特色。能做到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第三段中女孩和孔明的出现,像是作者内心两个自我的斗争,写得亦真亦幻,颇有几分神秘色彩。第四段中,舍友的表现,生动地衬托出我强烈的思家之情和自己不被理解的苦恼,强化了我对于梧桐树的知音之感。而对古诗文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是很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运用的。

当然,文章个别地方的语言尚需斟酌,如第二段中“腾空而起”“跃入”等词似显得突兀,有一惊一乍的感觉;第四段中舍友大笑了几声,也似与当时情景不一致,感觉不尽合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