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妙照应 浑然一体 |《奶奶的抚摸》孟凡盛

 赛作文 2021-02-05


精写作  面对面

奶奶的抚摸
山东阳信幸福中学九(1)班 孟凡盛
记忆的星河中,有一道光亮,那是奶奶的抚摸。【开篇点题,引起回忆
我小时候有“两怕”:一怕爷爷身上蜈蚣似的伤疤;二怕奶奶的那双大手。那手,手指又粗又短,指关节突出,像凹凸不平的丘陵;手上布满老茧,掌纹又粗又深,宛如干裂的老树皮;手臂上条条青筋,纵横交错,不知伸向何方。【欲写“抚摸”,先写“大手”,暗示其吃苦耐劳的品性
一天放学回家,天气燥热无比,蝉在树上使劲叫着。奶奶的织布声,咔哒咔哒,永不疲倦。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漫长的作业之旅。题目越做越难,心中越来越慌,仿佛乱套的线团,“剪不断,理还乱”。“咔哒咔哒”与“知了知了”声混在一起,乱了章法。我使劲地把书往地上一扔,气急败坏,“不做了”【借景写情,蝉叫声、织布声更强化了“我”烦躁的心情
书落在地上,发出了一声闷响。奶奶听到了,马上停下织布,颤颤悠悠地走到我身边,一身昏黄的围裙,在夕阳的余晖下,晃在眼前。【奶奶肖像描写生动、形象,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孩子,怎么了,发这么大的火?”
“老师布置的题太难了,一点儿思路都没有。”
“就因为这个,你就踢桌子、摔书啊?”
“你看,奶奶你还笑!还笑!你就是在嘲笑我!”
奶奶举起她那粗糙的手,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啊,咱俩唠唠嗑吧。我和你爷爷结婚的时候,只有一双筷子,一个碗。我们两个人处处受人排挤,找不到工作,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你爷爷找了一份给人砍柴的工作,而我就在家里,一个人带着你爸和你叔,不停地织布。你看,爷爷身上的那道伤疤,就是给人砍柴时,让树枝给划的,为了省钱他不舍得买药治伤,整晚上地疼,第二天还要接着早起去砍柴……”听着这些话,我依稀看到爷爷,在风里雨里去给别人砍柴的情景,他背上流着滴滴嗒嗒的血。又仿佛看到,奶奶在家中没日没夜地织布,眼中布满血丝。想到这,我内心深处有一丝丝的愧疚和不甘。【奶奶讲过去艰难的生活——揭示前文“爷爷身上蜈蚣似的伤疤”和奶奶的的“那双大手”的成因
“踢桌子、摔书,就能解决难题吗?”
“不能。”
“我没有学问,也不会说大道理,但我知道学习应该和织布是一个道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好的结果。”
“你摔书倒还不如多动脑子,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奶奶拿织布谈学习,道理浅显易懂
奶奶那一双粗糙的手,仿佛有无尽的魔力,在她的抚摸下,我躁动的心慢慢平静,心湖的涟漪一圈圈荡开。我捡起被丢在地上的书,仔细地审视题目,一遍遍地推理论证,终于攻克了这道难题。【“捡书”呼应前面的“扔书”。“攻克了这道难题”照应前文“题目越做越难,心中越来越慌”
我和奶奶相视一笑。
奶奶的抚摸,温润柔和,似春风,如古曲,抚慰陪伴我,越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照应题目,升华感情,揭示文章主旨
(指导教师 尹立杰)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故事”,不过故事的施教者不是老师,而是“我”的奶奶。面对“我”做作业时的困惑、烦躁与“气急败坏”,奶奶通过讲述过去的艰难生活和浅显道理,让“我躁动的心慢慢平静”,“终于攻克了这道难题”。文章以“奶奶的抚摸”为线索组织材料,故事完整,描述生动。细节描写具体形象,很有情味。

写法借鉴:巧妙照应,浑然一体。
1.题文照应。文章题目是“奶奶的抚摸”,开头“记忆的星河中,有一道光亮,那是奶奶的抚摸”,高度概括“奶奶”这一动作在“我”人生记忆中的分量。文章的主体内容是奶奶针对“我”做作业时的烦躁表现进行的教育,其中奶奶讲往事时,就有这个深情的动作,“奶奶举起她那粗糙的手,摸着我的头”。“我”在奶奶的教育下,幡然醒悟,“奶奶那一双粗糙的手,仿佛有无尽的魔力,在她的抚摸下,我躁动的心慢慢平静,心湖的涟漪一圈圈荡开”,文章最后“奶奶的抚摸,温润柔和,似春风,如古曲,抚慰陪伴我,越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把“奶奶的抚摸”的价值推向高潮。
2.首尾照应。文章开头强调“奶奶的抚摸”难以忘怀,结尾突出“奶奶的抚摸”对“我”的人生价值。
3.前后内容的照应。开头部分介绍“我小时候有‘两怕:一怕爷爷身上蜈蚣似的伤疤;二怕奶奶的那双大手”,在后文奶奶讲述的往事中得到了回应。前面写“我”做作业“气急败坏”“把书往地上一扔”,后文写在奶奶的教育下,“我躁动的心慢慢平静,心湖的涟漪一圈圈荡开。我捡起被丢在地上的书”。
照应是文章构思、表达的一种技巧。主要的作用是使文章材料紧凑,前后联系紧密。具体来讲,可以使得文题相符,内容前后勾连,浑然一体,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