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六壬

 nqj0108 2021-02-05

  三式之最

  六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术,从其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术数学中,发轫于《周易》的“三式”指的是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和六壬神课。其中大六壬又居首位,被术数学家誉为“三式之最”。

  六壬学从《周易》发展而来,又把古代天文、地理、星象、历算、吕律、气功、中医等学术理论含纳其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概括地说,六壬学就是融汇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易经》八卦等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推导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达到人们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一种学说。

  六壬神课又分为大六壬与小六壬。运用初、中、末三传、四课为基本条件去推算事物的为大六壬,运用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等六神去推算吉凶的叫小六壬。小六壬一般在《通胜》里可找到,方法比较简单,而大六壬则非常复杂,较为艰涩难明,但论断比较准确。大六壬可推断之事物范围是很广的,有财运、健康、婚姻、事业、交易、官司、家居宅运等而且能准确地断定,因此大六壬也称为“神课”。

浅谈六壬(一)

  六壬著作与学者

  六壬一类的书籍,在《隋志》、《唐志》中已有记录,至郑樵《通志》所载六壬书目共八十二部,计一百九十一卷,明代焦炫的《国史经籍志》所列的多至八十三家。清代编修的《古今图书集成》中,关于六壬的书籍收录了《大六壬类集》,而《四库全书》中关于六壬的著说,只取《六壬大全》,共十二卷。

  除了以上所述的六壬著作,清代乃至民国,大六壬的研究与著述相续不绝。历史上精于六壬的或在壬学上有重要著述与研究成果者,有许多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如《通志》所列,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便撰有(《六壬明鉴连珠歌》和《六壬髓经》,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王肯堂的《郁冈斋笔尘》、茅之仪的《武备志》中均有关于六壬的研究与阐述。六壬对于中华文化及中国人的影响之广泛可见一斑。

浅谈六壬(一)

  黄帝平定蚩尤的神术

  六壬术法由来甚古。相传在远古时代,轩辕黄帝部落屡遭蚩尤的侵犯,而且连战失利,九天玄女将三式之术传授给黄帝手下一位叫风后的将军,风后因用三式破蚩尤而闻名。后来,三式经历代贤者、高人继承发扬而流传千古。

  唐代许道符所著的《大六壬心镜》中就说:“昔轩辕黄帝得元女降斯神式,往授三篇(即太乙、六壬、奇门),既获之,藏于金柜,计二卷······”四库全书(《六壬大全》的提要中也说:“或调出于黄帝、元女,固属无稽。要其为术,固非后世方家所能造······”

浅谈六壬(一)

  六壬的发端

  黄帝、风后与六壬的传说尚有附会之嫌,一般认为六壬出现在《周易》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春秋》《越绝书》中已载有伍子胥和范蠡所占之课,如伍子胥所卜的鸡鸣课:“今年三月甲戌,时加鸡鸣。甲戌,岁位之会将也。青龙在酉,德在上,刑在金,是日贼其德也。知父将有不顺之子,君有逆节之臣。”说的就是六壬。发展的需要,人们希望能有一种神机妙算之术,来适应社会与军事斗争,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从而阻止战火的弥漫,在纷乱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如孙武、孙膑、鬼谷子、庞涓、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在这个时期,术数也发展起来,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便是为后世逐渐神化的鬼谷子。相传孙膑即为鬼谷子的弟子之一,他创作了六壬金口诀,是大六壬的分支之一。

  近代考古发掘中,有多具汉代六壬式盘出土。根据考古研究,这些式盘多为汉代之物,这说明六壬在汉代已较盛行。

浅谈六壬(一)

  “壬”的界定

  一、“壬”通“任”或“妊”字,为万物被养育之意。《春秋元命包》中说:“壬者,任也,万物于此时而怀妊。”郑司农说:“严冬时闭藏,万物怀妊于下。”班固“万物怀孕于壬”都取自此意。

  二、从起课原理来看,月将是“六壬”术的专有名词,月将加正时顺布成天盘是六壬术的一个重要步骤。正月是一年的起点,节气为雨水至春分,月将为登明(亥)。也就是说,一年之中月将以登明(亥)为起始,逆行而布于课中。而根据十干寄宫中,壬居亥宫,故取壬字。

  三、乾卦为八卦之首,处于至尊地位,上对应天,下对应王。乾卦对应地支戌亥。而亥为四孟之一,为冬季之首,所以亥为乾卦之首。壬居亥官,故取壬。如清代的俞正燮就认为:“壬术主北方阴。亥者,阴之始,亥位为易之乾,为天门。壬寄于亥,名六壬也。”

  四、六壬术中有许多占兵事的内容,在古代多被应用于战争决策,是帝王之学。“壬”字与“王”宇宇形相似,故取壬。

  五、六壬术的预测原理是阴阳五行学说,而五行(水、火、木、金、土)以水为首。十天干之中,壬、癸属水,壬为阳,癸为阴。舍阴取阳,名为“壬”。如纪晓岚就认为六壬“大抵数根于五行,而五行始于水,举阴以起阳,故称壬焉;举成以该生,故用六焉”。

浅谈六壬(二)

  六壬“原本于《周易》”

  现在一般认为,三式均源于《周易》。正如《大六壬探源》罗序中说的那样:“占卜之学原本于《周易》,由来久矣······”六壬运筹,因“时”起课,月将加时而设天地盘,进而推四课、发三传、布天将、遁旬(时)干,瑱生克名词,推算行年与本命而课成,再较量年月四时等信息,来判断吉凶休咎,其推演模型也和《易经》的义理与理、数、象、占相通。

  《周易》中以阴阳对立统一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以及丰富的古代数学、天文学内容是六壬的基础。大六壬将这些思想与五行、干支、术数及二十八宿、十二官、时令变迁等天文历法知识结合起来,堪称古代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六壬的组织形式与具体内容虽然与《周易》有差别,但所据之理却与《周易》相通。

  六十四课与六十四卦

  《六壬》推演而产生的课体与《周易》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六壬以元首课、重审课、涉害课、遥克课、昴星课、伏吟课、返吟课、别责课、八专课共九课为纲,推演皆以这九课为依据一一即九宗门、九宗元或宗门九式。九式衍生出六十四课为目,与《周易》之六十四卦相匹配。

浅谈六壬(二)

  以天断人

  六壬的演算按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程序进行,以天(天盘)、地(地盘)、太阳(日躔)、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时、四季等自然界的周期变化为运筹的依据,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时空关系纳于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生克为正,制化为变,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六壬是以天地人之际的整体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和谐性、系统性与整体性为基本的思想。大六壬运用五行、干支、八卦等模型融合以达到和谐的运筹,尤其是六壬有近三千万个信息量,从而使得六壬在筹算事物运动变化时把时空关系全部容纳在里面,和自然规律合拍共振。生克为正,制化为变,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而使事物向前发展。

浅谈六壬(二)

  天地人的矛盾统一

  六壬以十二辰分野做天盘,地支十二辰方位做地盘。天盘随时转动,地盘则一定不变,以推测事情全过程。它是以天圆地方、天规地矩的天地盘为主。天盘以太阳日行为主,日行即是太阳运行的度次,一年三百六十度。地盘以地球四方、五行河图洛书为准。太阳日行加占时则形成正反的六壬格局,合之则为天地人之际。天盘一动,左旋右转,产生了交易三才,阴阳、五行、四方都在其中。

  六壬由天地盘而演四课,起三传,推及人事。它认为天地人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具有共同遵循的法则。壬课设多种组织成分,判断视多种有关因素,具体体现了对矛盾的复杂性和事物发展条件性的认识。盘、课、三传中由干支神将所体现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充分展示了矛盾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的关系,同时又表明了事物阶段性、波浪式的运动发展。

浅谈六壬(二)

  方法数以万计

  从古到今,壬学书籍广博如烟海,用六壬来作预测推论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颜氏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尝学六壬式,亦值世间好匠,聚得《龙首》《金匮》《玉燮》《玉历》十许种书,讨求无验,寻亦悔罢。”颜之推学六壬式,正好碰上了精通的师傅,又收集精读了十几本书,方能有所体悟,由此可见,要精通六壬式,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因此可以说,六壬式并非全是胡乱附会的迷信之谈。

  各类六壬断法十分杂乱,系统思路有从干支四课下手分析,有用课式分析,有用三传为序预测,有用类神取用预测,有用正时引发,结合三传神将分析的,有用类神立三传预测的,有用遁干结合日鬼与日鬼在课中之上下神将而作预测的,再加上数十种神煞,其法门之多,数不胜数。

  可以简单地做一个计算,六壬所用六十花甲、十二地支及阴阳两极,互相搭配便有60 × 12 × 2=1440种课式。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神、十二将,正转一圈,反转一圈,共有12 ×12 × 12 × 12=20736,最终便可以得到1440 × 20736=29859840种式子。

浅谈六壬(三)

  万中求一

  但是,要学习六壬术,并非全无下手之处,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六壬的变化也体现了这种规律。天盘变化到四课,表示的象(即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主要变化方式有九种课式,即贼克、比用、涉害、遥克、昂星、别责、八专、伏吟、返吟。然后以阴阳干支、五行生克制化为用,从四课变化三传,形成六壬课体。

  因此,六壬变化多端,五行干支妙用,天地人三才具备,奥妙无穷。看上去虽然很复杂,使人望而生畏,但并非不可掌握的,只要经过认真剖析研究,循序渐进,真正弄懂、弄清推算的基本程序,熟悉运用六壬中九个最基本的推算形式及每个式子的具体要求、规则及基本意义,学好六壬也是不难。

浅谈六壬(三)

  对古代的术数的认识

  六壬是古代术数的一种,要正确认识六壬,首先要正确认识古代术数。术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我国史书上很早就记载了占卜的各种仪式和实践方法。术数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预测人类的命运,它的盛行是由于人类相信天地运行存在某种自然的规律,且这种规律和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人所能够把握的。这种朴素的、原始的天命观是术数得以存在、发展的重要心理根源。

  术数继承了萌芽于中国上古时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依附于传统的天命观及阴阳、五行等理论,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许多杂质,如宿命论思想和迷信的成分。另外,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人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方法也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因素。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术数,将迷信的成分剔除,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传统文化智慧的闪光。

浅谈六壬(三)

  有局限,但不否定它的文化价值

  由于古时不发达的科学及古人的认知水平,传统术数文化中存在着的宿命思想以及攀缘附会的缺陷也在书中体现出来。六壬变化多端,课式近三千万,其断法十分凌乱,有一些书籍理论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拿来一用,却一点也经不起考验。

  但是,正如《周易》的每一卦辞、爻辞都有吉凶的判断和行为的指示,去掉了卦爻辞也就不成其为《周易》,也就无法研究其思想一样,六壬中也包含着不可分割的判断内容,这是客观存在的。古籍研究的目的也并非去发现其中占卜的信息和方法,而是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化遗存。无论是全盘接受,还是一概否定,都是对传统文化不负责任的态度,应在研究和学习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去掉其中的糟粕,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才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浅谈六壬(三)

浅谈六壬(四)

  阴阳五行观的起源与发展

  在中国思想史上,驺衍最早把阴阳和五行概念相结合起来,提出系统的阴阳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即阴阳五行的象数与天命观相结合的一种历史哲学。驺衍“深观阴阳消息”,以阴阳、五行概念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为宇宙的普遍规律,讲释自极小至无限的空间,又讨论自今追溯到天地生成以前的时间。在空间上谈到“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限”;在时间上涉及“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机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成书于战国的《吕氏春秋》将当时广为流行的五行说和阴阳说进一步具体化。在《十二纪》中描述了一年五气运行对应的天象、气象、物象,并以此为据制定出一年十二个月的“政令之所行”的宇宙律令。《月令》又兼用五行和阴阳描述了对季节变易的感受。直至秦、汉,阴阳五行学说已开始成为统摄一切的表述体系。

  到了西汉中叶,阴阳五行学说已经逐渐成为公认的系统的表认体系。在阴阳五行学说所表述的观念系统中,世界是天人万物交融、互感、互应、互渗的“使人拘而多所畏”的世界。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表述体系最终的完成者是《淮南子》和董仲舒,他们虽然分别代表“道”和“儒”两大传统,占据着不同层次和领域,但又互立,互通、互补、互融。

浅谈六壬(四)

  六壬术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医学以及建立在这诸多学说之上的集大成者——大六壬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浅谈六壬(四)

  六十甲子纪年

  天干和地支相配而成为六十柱,相传是在黄帝时。《通鉴外纪》中说:“帝命大桡氏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始作甲子。”在创设天干之初,是用来记算年和日的,而地支则是用来记算月和时,例如甲年寅月乙日卯时、乙年卯月丙日辰时等等。后来因为天干纪年,十年后出现重复,而天干纪日也一样,一个月会出现三个相同的天干的日子,再者地支纪月和时,虽然比较不怕重复,但它跟着天干的重复,结果还是会导致混乱,造成不便。因此就把第一个天干配第一个地支,第二个天干配第二个地支,就是奇数配奇数,偶数配偶数,配完十天干、十二地支,共得六十组、合天干、地支为一柱,六十组就有六十柱,而天干地支合成柱后,合称为干支。这甲子到癸亥的六卜柱,以前的贤人称之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每天干各可分得六次相配地支的机会,六甲、六乙、六丙等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干支的组合,是奇数配奇数,偶数配偶数,因此没有甲丑、乙寅的。

  古人使用它来纪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乙亥月丙寅日丁酉时。六十甲子用完,再从第一柱开始,循环不绝。由于孔子修《春秋》,始于公元前720年(鲁隐公三年)夏历正月初一己巳,史家公认这是连续不间断书下史书的干支纪日之始。干支用于纪日和纪年,不因政局和战乱变化而中止,由此保持了我国史料记载的连续和准确。

浅谈六壬(四)

  六十甲子的其他运用

  除了在历法中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外,六十甲子还用来表示方位(如甲乙表示东方,丙丁表示南方,戊己表示中央,庚辛表示西方,壬癸表示北方)、四季(如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同时也是研究八卦、推算生辰八字、看风水等相命术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中国医学中的子午流注方法中也被广泛应用,其中的纳子法、纳甲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养子时刻注穴法等时间节律,都以“干支”为工具。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六十甲子是天干地支的最成熟运用。

浅谈六壬(四)

  月份地支

  用干支来表示月份,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每年正月均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以此类推,十二月为丑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浅谈六壬(四)

  月份天干

  月天干不同于月地支,虽有所不同,但也有规律可循,取月干的方法称为年上起月法,关于此法,又有一首歌诀,名叫《五虎遁歌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土,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这首歌诀的意思是说,凡是年干为甲、己的,正月天干便为丙,二月天干为丁,其余各月以此类推;凡是年于为乙、庚的,正月便是戊寅月,二月便是己卯月,其余类推;凡是年干为丙、辛的,正月便是庚寅月,二月便是辛卯月,其余类推;凡是年干为丁、壬的,正月便是壬寅月,二月便是癸卯月,其余类推;凡是年干为戊、癸的,正月便是甲寅月,二月便是乙卯月,其余类推。

浅谈六壬(四)

  日干支

  干支纪日每60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并不像月干支那样可依循规律进行推算,一定得査万年历才可知道。

  需要注意的是,12个时辰为一天,每一个时辰占两个小时。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每天从前一天晚上的11点开始。11点之前是前一天的亥时,过了11点就是这一天的子时了。这与我们通常认为午夜12点是一天的分界点是不同的。

浅谈六壬(四)

  时干支

  一个时辰在农历纪时中跨两个小时,一天共12个时辰。时辰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十二时辰所对应的地支是:

  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望者寅也,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

  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子时就是前日23点至当日1点,丑时即1点至3点,以此类推。亥时即21点至23点。

  时辰的地支不变,天干却有所不同,但亦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用《五鼠遁歌诀》来推出时干。

  甲已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这首歌诀的意思是说,凡是日干为甲、己的,子时天干便为甲,丑时天干为乙,其余以此类推;凡是日干为乙、庚的,子时天干便为丙,丑时天干为丁,其余类推;凡是日干为丙、辛的,子时天干便为戊,丑时天干为己,其余类推;凡是日干为丁、壬的,子时天干便为庚,丑时天干为辛,其余类推;凡是日干为戊、癸的,子时天干便为壬,丑时天干为癸,其余类推。

浅谈六壬(四)

浅谈六壬(四)

浅谈六壬(四)

浅谈六壬(四)

  十二天将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发源于上古时代并用于纪时的天干地支,以及源于易经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后世诸多学术所采纳,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许多璀璨的文化形式。六壬术中的神将体系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十二天将是把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转化成了具有生动形象和特殊性格的人物模型,成为代表某种特定气息和信号的象征性符号。在六壬神课中,十二天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干支加十二天将神,再加上六亲,便形成一个信息的交汇,占课者便是以此为依据作出相应的推断。

NQJ0108·欢迎您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