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的70个第一次(住宅篇)

 UP成都向上 2021-02-05


我的时代色彩
详情请戳
↓ ↓ ↓
www.upchengdu.com

往期回顾

成都的70个第一次(交通篇)

成都的70个第一次(衣着篇)

李商隐说: “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那时的成都不乏美酒,也不缺美人,但多半是没有 “ 美楼 ” 的。不然陆游怎么只记挂梅花和鲤鱼,杜甫又岂会发出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的喟叹呢?

几经兴衰,尤其是明末遭遇大劫,成都古城近乎荒芜,虽在清代有修缮重建,但整体居住水平一直不高。从名不见经传到长年霸榜 “ 中国宜居城市 ” ,所有的巨变都糅合在最近一百来年中,建国后更是 “ 脱胎换骨 ” 。

A
解放前

1949年之前

www.upchengdu.com

▲ 20世纪初成都城区鸟瞰图(来源:《成都街巷志》)

▲ 20世纪20年代的春熙路(来源:《成都街巷志》)


抗战爆发后,为适应大量人口内迁需要,成都将新南门外一点和青羊场划为 “ 新发展居住区 ” ,后来又在南郊规划 “ 蓉村 ” ,但只建成了一小部分。

▲ 成都传统四合院(来源:成都市志)

1、成都建筑时间最早的民居


光大巷37号高家院子修建于乾隆年间,是市区目前可以确定建筑时间的最早民居。资料显示:高家祖先在1755年就从浙江迁入四川。


▲ 高家院子(来源:《成都街巷志》)


B
建国初期

1949-1952年

www.upchengdu.com

建国初期,成都生活依然以旧城为中心,但人多地少,部分区域人均用地不到10平米,环境恶劣。

▲ 成都市总体规划图(1954年编)(来源:成都市志)


1950年,市人民政府先后在青羊宫、通锦桥兴建劳动人民新村,以安置皇城内外、御河一带的近2000位贫苦市民;1953年,又在外北曹家巷集中兴建工人新村,让劳动人民居住条件得到初步改善。

▲ 曹家巷旧影(来源:网络)


2、解放后成都第一个新建集中居住区

劳动人民新村最初建房3.5万平米,是解放后成都新建的第一个成规模集中居住区,后来扩建为分别达到2万平米、16万平米的劳动人民新一村、新二村。

虽说是 “ 改善居住 ” ,但这些 “ 村 ” 的建筑非常简易。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在这里生活,并形成了自己的餐馆、理发店、菜市场,仿佛与世隔绝,保留着数十年前的味道。

▲ 改建后的新二村(来源:成都市志)

▲ 拆迁中的曹家巷


C
探索阶段

1953-1979年

www.upchengdu.com

从1953年开始,成都市政府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其中生活居住区以旧城为基础向周边延伸,兴建了东郊工人住宅区,但整体仍然以二环路为界线。

▲ 成都市像片略图(1956年航摄;来源:成都市志)

▲ 50年代的东郊工业区鸟瞰(来源:成都市志)


新的工人居住区除了居住建筑,还设置了幼儿园、小学、小食店和日用品店,有的还有医院、电影院。许多人就在这里,度过了 “ 我的前半生 ” 。

▲ 工业区旧影(来源:网络)

▲ 420厂旧影(来源:网络)


到1963年,全市人口超过百万,人均生活居住用地仅有23.7平米,远未达到规划指标。此后一直到70年代末,城市建设进展缓慢,布局也没有太大变化。

▲ 建设路旧影(来源:网络)

▲ 万年场旧影(来源:网络)

▲ 解放后新建的肖家村住宅(来源:成都市志)


▲ 70年代末的天府广场(来源:成都市志)

D
模式化发展阶段

1980-1990年

www.upchengdu.com

1980年,全市人均生活居住用地仅有23.4平米,甚至低于60年代水准。

▲ 1980年成都市用地规划(来源:成都市志)


▲ 80年代成都鸟瞰(来源:成都市志)

新的规划方案将成都市区分为北区、东北区、东区、南区、西区和旧城区六大族群,形成 “ 电扇叶 ” 式布局,并同意安排不同级别的公共服务中心,实现职住平衡,改善生活质量。

▲ 1986年成都市分区规划(来源:成都市志)

当时每个大组群约容纳10-30万人,分为3-6个居住区,里面又细分3-5个居住小区,每个居住小区规模在1万人左右。
▲ 1985年成都市中心鸟瞰(来源:成都市志)

▲ 1983年的盐市口(来源:成都市志)

▲ 1987年的红星路(来源:成都市志)
自这个阶段起,居住区从过去的成线修建逐渐转变为成片修建,更有利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辐射作用。1983年,成都市建委组织了外西青羊小区的规划方案竞赛,在14个方案中通过票选,最终以一等奖方案进行实施。


3、成都首个按公共建筑综合配套要求规划、建设的小区


青羊小区总用地21.67公顷,总建筑面积31.08万平米,其中住宅25.54万平米,住有居民4800余户,共1.86万人。

小区以公共建筑为中心,分布了若干个以公共效率低为核心的住宅组团,内部还规划有3条交通道路和一些非机动车、人行道,水电气基础设置完善,相较过去的社区有质的飞跃。

▲ 青羊小区(来源:成都市志)


在那个年代,成都还陆续规划了马鞍、抚琴、玉林等住宅小区,尤其是1986年编制分区规划后,对土地利用性质、类型、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都开展了控制性的详细规划。

▲ 水碾河住宅小区,1985年建成(来源:成都市志

▲ 马鞍住宅小区,始建于1982年(来源:成都市志)

▲ 抚琴住宅小区,始建于1982年(来源:成都市志)

▲ 玉林居住区,始建于1983年(来源:成都市志)


后来的成片开发小区如新华居住区、棕树居住区等都逐步进行了规划,对疏散旧城人口、改善人口布局、促进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效果显著。

▲ 新华居住区,1991年基本建成(来源:成都市志)


E
商品房爆发期

1991-1999年

www.upchengdu.com

1988年,住房制度改革启动,商品房逐步取代福利分房, “ 开发商 ” 这个名词跃上历史舞台,不少老百姓也开始节衣缩食,做起了 “ 房奴 ” 。

▲ 1991年成都市区鸟瞰(来源:成都市志)


4、成都第一个注重环境规划的小区


1991年,成都市统建办在城南修建 “ 棕北小区 ” 。这个占地12.245公顷、建筑面积16.5万平米的社区,是蓉城首个将环境规划提到重要位置的居住区。它当时1200元一平的价格,也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 在建中的棕北小区(来源:成都市志)

▲ 棕北小区(来源:网络)

5、成都第一个成规模的别墅小区


1992年, “ 开奔驰、住锦绣花园 ” 红遍全城。新加坡维信集团在桐梓林开发的锦绣花园,是成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规模别墅社区,5000元/平的 “ 天价 ” 惊掉了人们的下巴。

▲ 锦绣花园(来源:网络)


6、成都第一批商品房

其实, “ 五大花园 ” 才算得上成都第一批商品房组团。这个包含中央花园、交大花园、红运花园、皇家花园、名流花园的超级社区因为当时隶属双流,开盘价仅600元一平左右,连规划都没做完就被一扫而光,导致部分原定用作公建配套的土地也建起了楼房, “ 密密匝匝 ” ,压根谈不上什么品质。

▲ 五大花园(来源:网络)

带着遗憾的五大花园,最多的时候依然住了10几万人,现在虽然残旧不堪,仍是一代人的记忆。

▲ 五大花园(来源:网络)

7、成都第一个 “ 智能小区 ”

1996年,交大房产提出 “ 住宅智能化 ” ,在成都西北开发了一系列 “ 智能小区 ” 。虽然在今天看来,它们在建筑设计、科技智能方面并无亮点,但在当时,大中庭、百变户型和 “ 空中花园 ” 还是非常吸睛。

▲ 交大智能小区(来源:网络)


8、成都第一家本土房地产集团

1993年,成都首家房地产集团 “ 金房集团 ” 成立,创始人王晓白也成为楼市的传奇人物。而今金房已鲜有露脸,但开发的金房苑、华韵天府等项目,当时还是名噪一时。他们还从事了府南河改造这一重大工程,造福一方。

▲ 整治后的府南河合江亭段(来源:成都市志)


1997年,置信出发,首个项目 “ 双楠谊苑 ” 为尚显荒凉的双楠片区注入了活力。它的小区环境,在往后十年内都不显得落伍。

▲ 双楠谊苑(来源:网络)


9、首家入蓉的外来房企

1999年,万科进驻成都,拉开了外来房企入蓉的序幕。还真是 “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 ,首个亮相的 “ 万科城市花园 ” 圈粉无数。

▲ 万科城市花园(来源:网络)


F
大盘时代

2000-2008年

www.upchengdu.com

房地产的野心与城市一同生长,进入 “ 新千年 ” 以来,成都生活居住圈扩展到二环甚至三环外,沃土千倾, “ 超级大盘 ” 也层出不穷。

10、成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 “ 大盘 ”


2000年,大连万达与成都市政府联手打造的376亩 “ 成都花园 ” ,是全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房大盘。

▲ 成都花园一期(来源:网络)


11、成都第一个千亩大盘


2004年,1986亩的城西 “ 地王 ” 项目中海国际社区出炉,震惊四座。集居住、教育、医疗、商业和百亩公园景观于一身,它缔造了成都第一个 “ 城中之城 ” 。自此,中海也对 “ 造城 ” 上了瘾。

▲ 中海国际社区(来源:百度)


后来的南城都汇、华润二十四城、蓝谷地、卓锦城、华侨城、雅居乐花园、河畔新世界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都也迈入 “ 大盘时代 ” 。

波德里亚将摩天大楼称作 “ 向上的权力 ” ,那超级大盘就是城市平面和意志的延展。这是资本的胜利,也构筑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更多公共空间,为市民精神的诞生铺好温床。

▲ 成都雅居乐花园鸟瞰(来源:网络)


2006年,成都市国土资源局下发通知,要求 “ 以招、拍、挂出让的经营性用地,单宗地块面积原则上将控制在200亩以内,超过200亩的需要申报 ” ,为 “ 大盘时代 ” 踩上一脚刹车。但这个阶段留下的统筹规划、配套先行、城市格局等理念,将在未来的地产开发中持续发光。

▲ 成都华侨城


G
高端崛起

2009-2015年

www.upchengdu.com

控制了规模,那就在单位土地上将货值做到最大!另一方面,成都人居住意识也开始觉醒,喷涌的财富正愁没地儿释放。

12、成都首个单价突破2万的高层住宅


2009年,誉峰来了,电梯高层突破2万单价的同时,也突破了人们的想象。白纸作画的城南开出这个价格,放在今天远比金茂府、凤起潮鸣震撼。

▲ 誉峰(来源:合景泰富官网)


与之同时代的 “ 望今缘 ” 就没那么幸运,价格一路从3万跌到1万多,但现在行情回升,依然制霸主城总价天花板。

▲ 望今缘二手房挂牌价(来源:贝壳网)

西派系,原著系,麓山麓湖,望江名门……接下来的高端市场好不热闹,尤其是麓湖,不仅从一众ArtDeco新古典中 “ 杀 ” 出一股清流,还怀揣着彻底改变城市生活方式的野望。

▲ 麓湖(来源:麓湖生态城官网)


H
浮躁与回归 

2016-2018年

www.upchengdu.com

2016年夏天,部分南门楼盘开始提价。多数人没料到,一波空前凶猛的 “ 大牛市 ” 正在逼近。

后来的故事都知道了,房价翻番、甚至翻三倍四倍的屡见不见,连杂货店老板、保洁阿姨也三句话不离楼市,人人磨刀霍霍,憧憬着一夜暴富。

成都某楼盘排队交资料现场


万人抢房,坐地起价,一二手倒挂, “ 全款往里走 ” …… 野蛮生长之下,房子与 “ 住 ” 渐行渐远,成为公众狂欢中的景观符号。

你偏离轨道多远,后来的 “ 拨乱反正 ” 就有多么彻底。

13、成都首个摇号楼盘


2017年12月29日,北湖国际城举行公证摇号。这是成都引入摇号选房制度后, “ 第一个吃螃蟹 ” 的项目,3600余人抢420套房,恰是市场焦虑的显像。

▲ 北湖国际城(来源:网络)

房子本身没啥好说的,但算是新时代的开端:在未来数年里,决定你住哪里的不是脾气,而是运气。

14、成都限价以来首个单价“破3万”的楼盘


武侯首开·金茂府,在今年2月顶破了3万大关,是成都实施 “ 限价 ” 以来首个预售单价跨越这一界线的住宅项目。

17160元/平的楼面价,装标接近6000元/平,算下来金茂府堪堪 “ 保本 ” 。与其称 “ 越界 ” ,不若说它在计划与市场并行的新行业背景下,为同行呈现了一种解决方案,也将政府、房企、购房者多方博弈的 “ 珍珑棋局 ” 摆到明面上。

▲ 武侯首开·金茂府效果图


最让人欣喜的是,它回归了 “ 住 ” 本身。

I
未来,已来

2019年-?

www.upchengdu.com

站在新的拐点,我们激切又彷徨:成都居住生活的快车将驶向何方?

顺手一摸,没摸着微言大义,却摸到了几个名词 ——

城市扩容:三环到六环再到 “ 十环 ” , “ 大成都 ” 的梦想还在继续。
TOD:都市怪兽,开始舒展它的骨骼和关节。
装配式革命:后工业化的解药,当代·璞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微观标本。
公园城市:从 “ 为城 ” 到 “ 为人 ” ,发展模式的彻底转向。

……

未来,已来。

▲ 兴隆湖畔


翁贝托·艾柯说: “ 书籍文字是植物的记忆,建筑就是写在石头上的百科全书。 ” 以建筑为载体, “ 住 ” 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城市的轨迹,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涨落。

长留一片石,小劫六朝灰。在砖缝瓦砾间,在草长莺飞里,在每一个住过的地方、呼吸过的空气中,你可曾听见时间的低语?

成都

互动留言:
住房70年,太多故事
篇幅有限,定有疏漏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
摆一摆你在成都的第一套房
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点击图片免费领取电影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