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连载)之四

 用哲学改变生活 2021-02-05

四、私有制与人类的宿命
 

       现实再骨感,人们的生活终归还是要继续的,人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展的脚步却从不止息,更何况人类还天生就有自欺欺人地自找有乐的本领呢!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群体生存能力和水平空前提升。在克服了早期生存不易的窘迫后,生活资料的相对富余使人类曾经如梦魇般的外部环境压力绝对降低,反而使因私有制的产生所导致的内部压力上升为主要矛盾——私有制放大了人类自私自利的贪心,使人与人之间因财产占有差异而导致彼此间心态的绝对不平衡,因此必然普遍产生相互不信任的防范心理,这是人性的扭曲发展之始,而且是日益加重发展的,这就使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得不由一致对外整体转向到广泛内耗上来,人们不得不把因外部环境压力减轻所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来对付对内关系(维稳)上来。于是,人类文明进步了,人性却不可救药地堕落了(当然仍只是表象上的堕落、实质的扭曲)。

       所以,是私有制片面放大了人的自然属性的自私与贪婪那一面儿,从而导致人的社会属性所代表的善彻底落败于人的自然属性所代表的恶。正因为必须做这样无奈的妥协,所以人类才开始并演绎了自己漫长的血泪史——自相残害史。这样的转向虽然痛苦,但这也是人类文明从零开始起步的必然成本和代价,唯心地理解成宿命也是合情合理的。
    什么是宿命?宿命是
那些认识能力不足的人对规律的一种(错误)认知模式,是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过自我麻醉式人生的必然选择——首先是因缺乏正确判断力导致的无知,然后才是基于无知而对世界运行规律所做的表面合乎逻辑但缺少实证的凭空揣测。因为人类基于科学和逻辑学上的实证能力并不彻底,所以,唯物哲学和科学的说教方式并不能使那些唯心主义思想者彻底信服,所以,唯物与唯心哲学只能相互妥协着共同存世,共同指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哲学的功用不过就是帮助所有人给自己的存在找个理由罢了,至于找到的理由是不是真的合理、合全体人的理,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各自的理(理念)的形成过程是自由心证式的,别人是无法提前参与的,只能在各自的行为表现中做事后判断。只是,这时的判断已经无关人家三观形成的宏旨了。所以,人之初时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才如此重要。
    上述认知只是理论上的,现实中人是不可能一出生就直接接受正统哲学教育的。既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出生就接受到正确的逻辑起点教育,那就只有自发地接受错误或朦胧的起点教育,所以,后天接受正统哲学教育的人都相当于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治学之路。所以,后天重建正确逻辑起点的哲学学习过程必得先用前提批判下的反思找到并修正自己的逻辑起点之后,再建立起全新的、系统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经常对自己进行严谨的前提批判是每个人哲学化的不二法门。
       人的哲学化过程
实际仍不是像前面表述得这样分得清步骤的,仍是边反思边修正的。因为哲学的整个知识系统太过庞大,所以,并不是等所有人都把所有的哲学知识都学完才能实现哲学化,因为没人能真正做到把所有哲学思想都学完整,实际也不需要那样做。实际上人的真正哲学化一如佛家的参禅悟道一样,按照正确的路径通过前提批判进行细致缜密的反思,到了一定程度,反思者会自然获得一个顿悟,这一刻相当于曾经被搅乱的人生思路突然被理出头绪,然后自己能提纲挈领地整合自己的全部知识,解决了旧有的全部疑惑之外,还能创新发展旧哲学,这就实现了一个人的哲学化,证明这个人已经“继往”了,之后可以“开来”了。 

    比较于广义哲学,所谓正统哲学思想,不过是具有一定普世性的理由的集合,除此之外的就是广义哲学中的伪哲了。所以,伪哲也是哲学。其实所谓的正统哲学也从来不统一的(详见哲学史),至少其唯心与唯物两大派就永远对立向前发展,只偶尔相交,但绝不统一。

       正因为哲学内部关系错综复杂,所以正统哲学都说哲学不好定义,除了哲学家们所强调的客观原因之外,或许跟他们不承认伪哲也是哲学、不接受对立派别哲学存在的合理性有很大关系。他们从来战胜不了对立哲学派别,又不屑于研究清楚伪哲,所以他们也无法战胜伪哲,所以正统哲学自身便不得真正系统化和常识化,所以他们只能继续忍受越研究得深入,反而距离自己终极追求的目标越远的苦楚。所以,只有彻底认清并改造伪哲学,正统哲学的理想与目标才能得到加速实现。正统哲学本身也需要放下自己潜在的傲慢与偏见。
    在哲学的终极追求实现之前,也必先实现唯物哲学对唯心哲学的彻底改造。现在还战胜不了,那是因为唯物与唯心哲学的逻辑起点的根本相反导致的,因为一旦哪个逻辑被先入为主地采信,另一哲学便再难以对其进行相反方向的改造,这是由人类
信仰具有强烈的自以为是的特点所决定的。逻辑起点是信仰的根基,虽然不是绝对不可改造,但难度确实太大。

       随着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科技是日渐发达,抛弃唯心论的人,在总体趋势上越来越多。虽然在某些局部会因传教的宗教自由而异常增多,但实际上,能皈依宗教的那些人本来就不必然是唯物主义者,他们只不过是因为传道者的布道而明确一下自己的信仰而已。人的生活离不开信仰,有明确的信仰总比没有信仰或者没有明确的信仰强,这也是宗教之所以被法律所广泛认可的原因所在。

    因为哲学是给每个人的存在找理由的,所以,只有广义的、抽象的哲学本身是普世的,而在广义哲学项下的具体唯物、唯心哲学就因理念的互相矛盾而无法普世。所以,普世价值可以有,但普世价值一定不是某一派哲学的专利,所以,在正统哲学一统天下前,任何一派哲学只可以在自己的学说内阐述普世价值的抽象存在,却不可用自己的先天偏颇的理论推广自己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一点对人际和谐与世界和平至关重要!人类对别人也经常犯自以为是的毛病,这一恶习在政治上就显得更恶劣、更讨厌了!
       个人认为,普世价值在哲学不得统一前,只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与目标
,只宜个人修身思考,任何组织不可盲目自信地推而广之,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除外,因为“政治无道德”是铁律,是人性不完美的延伸,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今世界仍是私有制的天下,这就使普世价值的社会化缺乏必要的平等的经济平台基础,所以任何政治组织提倡并推广所谓的普世价值都是没有道德基础的欺世盗名,是可耻的、臭不要脸的、一厢情愿的行为 
    理解了这样的普世价值观,也就可以真正理解中国政府
为什么在国际交往中的那些让人“痛心疾首”的消极行为了,比如不主动挑起战争、不做价值观输出等。中国政府不像前苏联和西方社会一样,大搞政治理念输出,因为那在本质上是主观的,是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主使的。中国政府因为有足够的道德自律意识,懂得尊重其他国家、社会的民族自决权,所以才不屑于做那样的缺德事儿。要是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中国的愤青群体会大大消退,整体社会平和度会极大提高,中国人的整体合力会更强,我们的复兴之路就会走得更踏实、更顺畅。 

       这样的尊重背后,充分证明了前述普世价值只适合于在个人之间交流的理论。这样交流的合理性一如当初的共产国际的理论宣传,那是民间组织的自发与自觉行为。理论传播到哪里,那里的人们是否相信和采纳这样的学说,应该由这个民族内部进行自决。至于自决过程是和平进行,还是不可避免地引发战争,那是人家自己国家或民族内部的事儿,外部势力不能过多干预(联合国的授权下的必要干预除外)。
    外部势力没有权力也没有义务干预人家内部事务,是因为外部人并不真正全部了解人家当地的政治生态(含经济和文化生态等)。让人家自决,相当于尊重生态的自调解机制。
       只有真正尊重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决性,这是一种相当于人权平等的民族平等权,只有这样才符合全人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才更有利于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平稳开展。
这样的自决理论基础同样适用于中国所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应该与中国传统天下观中的天下一家的理念相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明白了这一点,中国的愤青文化同样会得到根治。

    正统哲学千方百计寻求的就是人类整体利益最大化,上述思想原则符合正统哲学的全部要求,所以,只有中国政府的执政党是真正以不作为的方式尊重普世价值的,这样的自律背后体现的则是中国传统思想精华——知行合一——的真正践行。世界其他任何政党暂时还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谁最应该脸红?谁最应该对照这些进行深刻反思?是不言而喻的。

       人类从来没放弃过解放自己的努力,只可惜在马克思之前,一直都不得要领。虽然人类整体自由一直在缓慢提高,但始终都没有看到坚定的正确方向。

    我们现代人,尤其是中国人,还算幸运,因为有马克思通过洞察整个人类发展史,结合近代工人革命运动规律和趋势,充分认识了人类历史——私有制——的发展规律,合理预见人类会因技术进步而最终消灭所有制,并实现终极人类文明,终于让人类在历史的迷局中看到一丝希望——共产主义时,人性重归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和谐发展的局面,人类会重新过上没有内耗的生活,重拾一致对外的人生追求——移居外星球,以消解地球必然毁灭的确定性压力。所以,人类还是有希望的!不然,大家还活个什么劲儿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