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性的报应——哲学漫谈之十一

 用哲学改变生活 2021-02-05

    上一篇文章的发布后,一网友就其中部分内容诚恳地交换了他的偏见,然后我也诚恳地批驳了他,结果直到批到他哑口无言,却还是不同意我的观点。这样态度对我的网友太多,他们的共性都是自觉自己是这个社会的精英与脊梁,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我一想也是,要是没点儿自信,一般人还真不敢乱碰、乱讲哲学。

    网上的交锋刚停,我就诚恳批判了现实中一哥们的无谓牢骚,建议他放下对别人错误言行的指责,我告诉他,别人都是度我们成佛的魔,我们自己是否成佛,只取决于自己,要感谢人家舍身度我们。结果这哥们儿像那些网友一样接受不了我的建议,说现实的人除了出家之外,根本不可能放到那种程度,并反诘我为什么出家。
    这哥们私下也是和我探讨过哲学问题的,网上网下的他们都是与我有部分哲学共识的,但最终却都坚决地与我分道扬镳,类似现象在哲学爱好者圈子里极其普遍,这种理屈词穷后仍不投降现象是最常见的现象,也只有哲学能让平时文质彬彬的人在没有实质利益冲突时把架吵得沸沸扬扬,典型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仍足以说明哲学思想对人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既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那哲学就是统合世道人心的唯一法门,各门类的哲学一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这样的努力,只是大家不能形成合力,于是分散了哲学功用的终极发挥,所以,哲学欲真正一统天下,唯需首先实现自身的整合。即便一时不能实现这样的整合,建立起求同存异的理念却也是首要的。
    其实求同存异的思想在各个哲学分支体系里均有一席之地,不然不是这门哲学被世人彻底抛弃,就是哲学指使下的人际之间必暴发激烈的冲突,邪教的广泛存在就是那些有不良动机的修行者选择性规避掉这种求同存异思想的必然结果。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从产生之初就受纳粹主义指导,如今大面积暴发成世界范围的祸患,一样是西方基督教文明歧视伊斯兰文明的恶果。
    所以,不是哲学本身有问题,而是学习哲学之人满足于对哲学的一知半解就一定出问题。这既是哲学的系统性对于任何学习哲学的人所设置的高门槛儿,又是哲学的系统性对那些仅满足于一知半解式学习哲学的人的一种报应,当然这种报应也因人的社会性而直接演变成对全人类不积极明确普及哲学的报应。这说明,人类至今仍是一种社会性不足的存在(详见拙作《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
    所以,对于这样不得哲学之系统认知的人,我一定会劝告其尚差一个顿悟,告诉他们,顿悟是对哲学史系统且持续钻研的必然结果,稍有自满便必陷于固步自封的自以为是多傲慢与偏见当中,可惜信我者无几。 

    其实在网上辩论的最后我也是做了自我检讨的,说我不是想彻底否定掉他们的观点,我理解现实社会需要他们这些聪明人的奋发有为,他们是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我之所以强力批判他们,不是为了战胜他们,只因他们在不明就里地否定我,否定我的思想的长远合理性,而我的理论可能代表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也能让当今的人民生活更幸福,甚至可以弥补他们的偏见,所以我需要为自己的理论争得生存空间,而他们却对这样的理论产生的抵触情绪,这当然反映了他们自己思想深处的自相矛盾。
    这样的自相矛盾是广泛存在于不得哲学化的普通人和那些正在学习哲学且不得顿悟之人的思想深处的,哲学帮助人们“认识你自己”是这个道理,哲学学习难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克服这样的自相矛盾,首先需要我们怀疑自己可能错了,而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是傲慢的,是最不舍得怀疑自己的,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被争当人上人的思想给洗脑了,他们在丛林法则的社会环境里获得了足够多的快感,他们还认识不到丛林法则只是人类历史的偶然,他们不懂人的社会属性最终一定会消灭他们所乐在其中的丛林法则的。
    当然,人家不接受我的劝告不一定全是人家的错,虽然哲学可能让我在某些事情上看得比他们更远、更周全,让我比较容易发现他们逻辑上的漏洞,但素不相识的他们能认真阅读我的文章,还能针对性交流些什么,这是一种极难得的缘分,应该珍惜,也应该抓住机会循循善诱地交换思想。可惜的是,囿于表达水平的有限,我总要有意无意地批评人家过于自以为是和固步自封,让人家在公共空间里很没面子,于是人家火力全开地展开辩驳,并全面否定和打压我的理论,就是正常的,因为人家是未完全觉悟者,而我也是一个伪完全觉悟者。

    所以,当我跟他们说,这是他们不认真研究哲学所导致的,是他们对真与善的识别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是立场上的错误导致他们以行善为名却行着消灭异己的实,这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儿,其实我的行为也没比人家强多少。
    我们彼此之间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本质是思想的侵略性与扩张性。从对方词穷之后依然不投降,并继续以非直接对抗的方式在与其他网友的对话中否定我来看,这是立场坚定的表现,是刚性侵略所遭致的必然反抗,于是我只能在终极改变自己之前,用写作的方式来继续开展柔性扩张,以暂时弥补自己的缺陷。
    不得利用哲学终极解放自己并达至终极的平和,任何激烈的辩论都是对辩论者的报应,因为这必然导致行为与目的相脱节,是不得终极哲学化的宿命式悲哀。当诫!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当初证果师兄对我的批评,他说我如此尖锐地批判别人是觉解不到位的表现,让我继续反思,可我再反思也觉得现实的矛盾——对方不接受改造的矛盾依然无法彻底解决,因为证果师兄自己苦口婆心的规劝行为在群空间中依然不见效果。所以,面对愚蠢至极的人,我仍然觉得什么招儿都可以用,正所谓“法无定法”嘛!

    况且,在虚拟空间的交流,话更多是说给围观者听的,就像我说服不了想说服的人,但不耽误我的文章的读者群日益扩大,这说明什么?说明该接受的人可以没理由的接受我,因为我们的立场是相同的,而那些不接受的人,则是立场与我相反或者多有不同的。

    是故,只改变能改变的,对于那些暂时不能改变的,可以继续施加必要的刺激,然后择机等待改变,因为绝对不变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暂时没改变的人,在激烈的争论中,我也已经把改变的基因给他种下,等待的只是他迷途知返的时刻不经意的来到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世事我皆努力,成败不必由我”,也符合佛度有缘人的渐进式度人原则,哲学对人的改造,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非自觉无以成,我为什么要强求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