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泸州:古蔺黄荆乡精准扶贫侧记

 西部旅游网 2021-02-05



作者:李定林

 

        八月,古蔺的黄荆老林十分凉爽,成千上万的客人从四面八方来到黄荆、八节洞、长滩、环岩风景区休闲纳凉,特别是双休日更是热闹非凡。人们散落在400多平方公里原始森林的万山沟壑间,尽情的享受着黄荆老林的美景。
        我来到了黄荆,在这清新优雅的环境中,品味这大自然的恩赐。望着这富饶美丽的大山和满目秀色,真让人遐想无限。
        恰巧,正碰上泸州市发改委检查组和古蔺全县精准扶贫交叉检查组到黄荆乡检查。我感到惊讶:长滩的上上下下这满沟的新修砖房,都办起了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住家都说收入不错,难道这青山绿水间还隐藏着贫困人家?我问乡上的领导,陈乡长说:“景区旺季时间短,仅三个月,也只有部分附近的农民在旅游创收,深林里居住的农民还是很苦的。这几个月看似热闹,但旅游收入不多,而且收入不是乡财政管理,是景区服务中心在经营管理,基本上收支平衡,结余很少。”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便随检查组一道采访黄荆乡精准扶贫实施情况。
        古蔺县精准扶贫检查组组长陈美琪和县农商行扶贫领导组副组长赖义方都是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他们重点深入村组农户检查,通过“一访农户,二查资料,三交流座谈”的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宣传政策,找准贫因,指明方向,查访扶贫政策和“一对一”精准帮扶的落实情况。
乡上分管扶贫工作的陈洪跃副乡长带领我们一路前行。
         黄荆乡辖黄荆、八节洞、原林、龙爪四个村,面积433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泸州市龙马潭区的地盘,地广人稀。全乡人口近5000人,常年在外打工的占51%,留守的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当地老百姓戏称为“386199”留守部队。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原林村、龙爪村等地那些交通闭塞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农户。根据反复摸底排查,目前,已精准掌握了全乡的贫困情况。全乡现四个村,有农户1327户,人口4664人,其中贫困户165户,贫困人口559人,并一一找准致贫原因,制定“一村一策、缺啥补啥”“一户一责任人,帮助脱贫”的精准扶贫方案。
          产业扶贫,领导牵线搭桥引项目。与市发改委检查组一道,我们首先到原林村三组新引进的产业项目建设点“温氏集团规模养鸡养猪场”了解建设情况。这是泸州市委常委、市农工委主任李晓宇帮助引进落户原林村的广东“温氏集团”的养殖产业项目,是与市上对接的村级精准扶贫产业,也是黄荆乡目前最大的养殖产业项目。该项目由市县投入相关产业扶持资金和扶贫资金建场,温氏养猪企业提供猪种、技术、防疫及基础饲料和配方等等服务,并保障商品猪的回收,贫困农户投工投劳增加收入。建成后可养1000头猪,年出栏2000头,每头收益50元。年收益的60%作为村85户贫困户分红,40%则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和扶贫基金,以解决因突发变故返贫的农户和人口。
         黄荆乡自从2001年全面封山育林后,发展和引进新产业,是助黄荆乡脱贫奔小康的根本出路。黄荆乡有原生林地,林地面积达231平方公里,约占全乡总面积的73%。有木材、药材、山珍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造林、维修住房、种植红豆杉、栽植红莲、养蜂、中药材种植等扶贫举措逐步跟进,“落地开花”。绝不能让老百姓在这块宝地上“抱着甑子饿肚皮”。发展新兴产业,对特困农户进行精准扶贫脱贫,兜底保障,乡里有自己的锦囊妙策。乡上对2018年全面脱奔小康贫满怀信心。
          精准兜底,确保每一户脱贫。我们到了原林村2组韩昌文家走访,门框上的《精准扶贫帮扶卡》显示:帮扶单位黄荆乡政府,帮扶责任人夏林,致贫原因:因病缺劳力和资金。女主人介绍,家里现有5口人,老伴瘫痪在床21年,吃饭也要人喂;女儿有病不能劳动,大外孙读初二,小外孙才5岁;女婿今年2月意外身亡。75岁的韩大娘现在却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有收入来源。村长林旺说,她家女婿上门16年,是村上响响的勤快人,在她女婿的眼里,只有白天黑夜,没有阴晴雨雪太阳天,眼睛一睁开手上就有活干,还建起了100多平米的平楼砖房。“在黄荆的深山老林里,像这样的返贫户,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乡政府只有扶贫兜底,直到帮助脱贫为止。”陈乡长说。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我们到龙爪村走访。龙爪村是距乡政府最边远的村落,乡政府到村,要绕道古蔺县城45公里后,再爬38公里村级公路才能到达,而且还有17公里是毛路,越野车、摩托车才能出入。
         龙爪村,海拔1200余米以上,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丹霞地貌,森林茂密,沟壑瀑布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辖5个村民小组,农户184户,人口621人,常年留守在家人口170余人。全村有耕地232亩,林地7.7443万亩,其中天然林(公益林)7.0790万亩,商品林0.5407万亩,退耕还林0.1246万亩(主要种植黄柏、杜仲、厚朴等中药材),森林覆盖率达98%。国家每年补助农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104余万元。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按照市上和县上的要求,龙爪村脱贫奔小康还需积极努力。目前村民收入低下,家庭平均年人均纯收入2420元,按照省扶贫识别标准,人均纯收入应在2736元以上。全村有精准扶贫户38户,134人(其中扶贫户26户,99人;扶贫低保户12户,35人)占全村人口的21.6%,是典型的山区重点贫困村。村上正采取积极措施加快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我们走访了精准扶贫帮扶户胡显强、赖应福、谌友良后,座谈交流。会上,村精准扶贫龙爪村组长县林业局纪委书记周杰说:“县林业局今年投入的150万项目扶贫资金已全部到位,正在抓紧落实相关项目。”交谈中,许达成支书说:“在各级领导的帮扶下,我们一定要立足本村自然资源优势,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以精准扶贫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教育技术培训为抓手,实现‘精准滴灌’,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点在‘扶智’和科技上下功夫,催生全村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
         龙爪村的交通难题,住村帮扶书记刘勇,针对现有村级公路里程短、路况差的情况,村上近期主要抓好几项工作。首先是维护好30余公里的现有村级公路,保障畅通。其次做好黄荆乡政府驻地经笋子山至龙爪村(四米桥)防火通道立项。该路段新建全程约10公里,建成后将大大缩短全村与乡政府的距离,链接沿线贫困农户。三要做好龙爪村一组(沙溪)至贵州习水同民镇蔺江村出省通道的项目争取,打通断头路。该路段新建全程约4公里,建成后龙爪村到贵州蓉遵高速公路土城入口约25公里。
        两天的检查采访结束了,余味无穷,让人深思。“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站在笋子山上,遥望无尽连绵的青山,我想,黄荆老林深处的山民们,就像山神一样,祖祖辈辈守望着这片古老的深林,他们更应该分享山外的现代文明生活。
          站在新的起点上,任重道远,黄荆乡的人们将会把眼光放得更远,脚步走得更踏实,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图景描绘得更加灿烂。

相关链接:

        八月,古蔺的黄荆老林十分凉爽,成千上万的客人从四面八方来到黄荆、八节洞、长滩、环岩风景区休闲纳凉,特别是双休日更是热闹非凡。人们散落在400多平方公里原始森林的万山沟壑间,尽情的享受着黄荆老林的美景。
        我来到了黄荆,在这清新优雅的环境中,品味这大自然的恩赐。望着这富饶美丽的大山和满目秀色,真让人遐想无限。
        恰巧,正碰上泸州市发改委检查组和古蔺全县精准扶贫交叉检查组到黄荆乡检查。我感到惊讶:长滩的上上下下这满沟的新修砖房,都办起了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住家都说收入不错,难道这青山绿水间还隐藏着贫困人家?我问乡上的领导,陈乡长说:“景区旺季时间短,仅三个月,也只有部分附近的农民在旅游创收,深林里居住的农民还是很苦的。这几个月看似热闹,但旅游收入不多,而且收入不是乡财政管理,是景区服务中心在经营管理,基本上收支平衡,结余很少。”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便随检查组一道采访黄荆乡精准扶贫实施情况。
        古蔺县精准扶贫检查组组长陈美琪和县农商行扶贫领导组副组长赖义方都是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他们重点深入村组农户检查,通过“一访农户,二查资料,三交流座谈”的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宣传政策,找准贫因,指明方向,查访扶贫政策和“一对一”精准帮扶的落实情况。
乡上分管扶贫工作的陈洪跃副乡长带领我们一路前行。
         黄荆乡辖黄荆、八节洞、原林、龙爪四个村,面积433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泸州市龙马潭区的地盘,地广人稀。全乡人口近5000人,常年在外打工的占51%,留守的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当地老百姓戏称为“386199”留守部队。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原林村、龙爪村等地那些交通闭塞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农户。根据反复摸底排查,目前,已精准掌握了全乡的贫困情况。全乡现四个村,有农户1327户,人口4664人,其中贫困户165户,贫困人口559人,并一一找准致贫原因,制定“一村一策、缺啥补啥”“一户一责任人,帮助脱贫”的精准扶贫方案。
          产业扶贫,领导牵线搭桥引项目。与市发改委检查组一道,我们首先到原林村三组新引进的产业项目建设点“温氏集团规模养鸡养猪场”了解建设情况。这是泸州市委常委、市农工委主任李晓宇帮助引进落户原林村的广东“温氏集团”的养殖产业项目,是与市上对接的村级精准扶贫产业,也是黄荆乡目前最大的养殖产业项目。该项目由市县投入相关产业扶持资金和扶贫资金建场,温氏养猪企业提供猪种、技术、防疫及基础饲料和配方等等服务,并保障商品猪的回收,贫困农户投工投劳增加收入。建成后可养1000头猪,年出栏2000头,每头收益50元。年收益的60%作为村85户贫困户分红,40%则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和扶贫基金,以解决因突发变故返贫的农户和人口。
         黄荆乡自从2001年全面封山育林后,发展和引进新产业,是助黄荆乡脱贫奔小康的根本出路。黄荆乡有原生林地,林地面积达231平方公里,约占全乡总面积的73%。有木材、药材、山珍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造林、维修住房、种植红豆杉、栽植红莲、养蜂、中药材种植等扶贫举措逐步跟进,“落地开花”。绝不能让老百姓在这块宝地上“抱着甑子饿肚皮”。发展新兴产业,对特困农户进行精准扶贫脱贫,兜底保障,乡里有自己的锦囊妙策。乡上对2018年全面脱奔小康贫满怀信心。
          精准兜底,确保每一户脱贫。我们到了原林村2组韩昌文家走访,门框上的《精准扶贫帮扶卡》显示:帮扶单位黄荆乡政府,帮扶责任人夏林,致贫原因:因病缺劳力和资金。女主人介绍,家里现有5口人,老伴瘫痪在床21年,吃饭也要人喂;女儿有病不能劳动,大外孙读初二,小外孙才5岁;女婿今年2月意外身亡。75岁的韩大娘现在却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有收入来源。村长林旺说,她家女婿上门16年,是村上响响的勤快人,在她女婿的眼里,只有白天黑夜,没有阴晴雨雪太阳天,眼睛一睁开手上就有活干,还建起了100多平米的平楼砖房。“在黄荆的深山老林里,像这样的返贫户,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乡政府只有扶贫兜底,直到帮助脱贫为止。”陈乡长说。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我们到龙爪村走访。龙爪村是距乡政府最边远的村落,乡政府到村,要绕道古蔺县城45公里后,再爬38公里村级公路才能到达,而且还有17公里是毛路,越野车、摩托车才能出入。
         龙爪村,海拔1200余米以上,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丹霞地貌,森林茂密,沟壑瀑布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辖5个村民小组,农户184户,人口621人,常年留守在家人口170余人。全村有耕地232亩,林地7.7443万亩,其中天然林(公益林)7.0790万亩,商品林0.5407万亩,退耕还林0.1246万亩(主要种植黄柏、杜仲、厚朴等中药材),森林覆盖率达98%。国家每年补助农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104余万元。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按照市上和县上的要求,龙爪村脱贫奔小康还需积极努力。目前村民收入低下,家庭平均年人均纯收入2420元,按照省扶贫识别标准,人均纯收入应在2736元以上。全村有精准扶贫户38户,134人(其中扶贫户26户,99人;扶贫低保户12户,35人)占全村人口的21.6%,是典型的山区重点贫困村。村上正采取积极措施加快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我们走访了精准扶贫帮扶户胡显强、赖应福、谌友良后,座谈交流。会上,村精准扶贫龙爪村组长县林业局纪委书记周杰说:“县林业局今年投入的150万项目扶贫资金已全部到位,正在抓紧落实相关项目。”交谈中,许达成支书说:“在各级领导的帮扶下,我们一定要立足本村自然资源优势,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以精准扶贫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教育技术培训为抓手,实现‘精准滴灌’,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点在‘扶智’和科技上下功夫,催生全村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
         龙爪村的交通难题,住村帮扶书记刘勇,针对现有村级公路里程短、路况差的情况,村上近期主要抓好几项工作。首先是维护好30余公里的现有村级公路,保障畅通。其次做好黄荆乡政府驻地经笋子山至龙爪村(四米桥)防火通道立项。该路段新建全程约10公里,建成后将大大缩短全村与乡政府的距离,链接沿线贫困农户。三要做好龙爪村一组(沙溪)至贵州习水同民镇蔺江村出省通道的项目争取,打通断头路。该路段新建全程约4公里,建成后龙爪村到贵州蓉遵高速公路土城入口约25公里。
        两天的检查采访结束了,余味无穷,让人深思。“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站在笋子山上,遥望无尽连绵的青山,我想,黄荆老林深处的山民们,就像山神一样,祖祖辈辈守望着这片古老的深林,他们更应该分享山外的现代文明生活。
          站在新的起点上,任重道远,黄荆乡的人们将会把眼光放得更远,脚步走得更踏实,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图景描绘得更加灿烂。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李定林,笔名茶客,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大跃进”生人,供职于泸州路政支队。二十多年来,善于调研,勤于笔耕,作品曾被多家行业杂志刊用。特别是近十年来,喜爱散文随笔写作,作品百余篇。常有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作品在国家、省市县级刊物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