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泸州:九狮莽林啸声疾

 西部旅游网 2021-02-05


  陈锡烈 刘德书  /
 

     据千百年的传说:有九头雄狮分别镇守九个山岩,平日里各有地盘,互不往来。这年的元宵节,安宁古乡场家家户户挂彩灯,高高的灯杆上挂着36盏青油灯,将山山水水照如白昼。天刚黑,村民们三三两两出门,聚集在阳高寺庙前观灯。
     一瞬间,咚咚咚三声铁炮,鼓乐齐鸣、锣鼓响亮,鞭炮点燃,一阵阵欢乐如松涛翻卷。这时,九头狮子再也“坐”不住了,摇身一变为九个书生,挤在人群里观灯,特别是两眼紧盯着“狮子抢绣球”。忽然,一对狮子跃入坝中,抬脚踩绣球相互争夺,一个沙和尚也跳入院坝挥扇逗狮。一眨眼,一头狮子变成四头,四头变成六头,六头变成九头。奇妙的变幻中,沙和尚也兴奋得蹲地,转身变为两个沙和尚,欢跳跃腾,来回地摇扇逗乐九狮……一玩直到三更天。
      猛然,一颗流星划过天幕,九头狮子马上停下步伐,站在原地向众乡亲点头致谢。然而,沙和尚不知道狮子要回山,还不停地舞动扇子,催促九狮“再舞一盘”。不过,九头狮子只向沙和尚一点头,腾空跃出人圈向山上猛奔,沙和尚见状随后穷追不舍。一口气追到半山坡,九头狮子无奈地大吼一声,抖动身躯向险峻的山岩扑去,惟有一头调皮的狮子回头露出真容,把沙和尚吓得滚进烂包田……一首民谣从此流传在阳高村:“九头狮子一路游,一头狮子掉了头。和尚打扇不知过,吓得滚到烂包头。要是谁人识得透,皇帝老儿封你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育一番风情。明末清初年间,九狮山一带的老百姓就盛行耍龙、舞狮,即在绵延盘曲的九狮山下,相继举办九狮耕耘、九狮闹春、九狮赶集、九狮朝拜、九狮东游等民俗民风活动,涌现出一代代舞狮高手。
    解放后的日子里,农耕文明时代渐渐远去,九狮山的狮舞随着冷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红岩村的赤脚医生夏树清,因从小跟着父亲学舞狮,便出面建一支“班打狮子队”,逢年过节巡游在原野山乡。当年,九狮山风景区剪彩,“班打狮子”参加演出,狮啸声声、雄风阵阵,一下把老百姓久违的记忆唤醒……
    2014年,安宁街道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出发,投资20余万元新制作彩狮、服装、灯笼、鼓乐、组建起舞狮队。但是,演员从何而来?安宁街道采取同飞龙武校协作,签合同由武校培养舞狮队员。新的队员挑选出来,由文化站牵头,聘请夏树清充当技术顾问,开始对新队员进行训练。
    每天,文化站的女站长和夏树清,以及飞龙武校教练来到训练场,指导40余小队员反复练习翻滚腾挪,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训练是非常艰苦的打拼,有几名小队员吃不下苦,训练时不到场,偷偷藏在泸州城里。“一个都不能少!”女站长坐上小车进城,沿着大街小巷寻找,一个接一个地揪回训练场……
 几度设计编排,几番摸爬滚打,新时代的九狮舞成型。该项狮舞最初是由26人以上表演,九条狮子18人,耍宝(抢宝)2人,配乐的:锣、鼓、钵、镲、唢呐等各1人,牌灯1人,有的还带2个高跷,所有演员只有男的参与。通过100多年的演绎改变,原来仅有的打击乐和唢呐伴奏,已融入现代化旋律的配乐制作,不仅是民乐风味,还带点现代电声乐意韵,耍宝人破天荒采用女生,表示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当年,龙马潭区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九狮舞蹈队首次上台亮相,女站长担任一个抢宝人,一举获个满堂彩!从这一天起,安宁街道舞狮队名声在外,时常被邀请参加红色庆典、文化下乡、春节联欢、城乡慰问……一支威风八面的小分队。今后,安宁街道计划培养100名演员、28头狮子,让独特的九狮舞源远流长!

     据千百年的传说:有九头雄狮分别镇守九个山岩,平日里各有地盘,互不往来。这年的元宵节,安宁古乡场家家户户挂彩灯,高高的灯杆上挂着36盏青油灯,将山山水水照如白昼。天刚黑,村民们三三两两出门,聚集在阳高寺庙前观灯。
     一瞬间,咚咚咚三声铁炮,鼓乐齐鸣、锣鼓响亮,鞭炮点燃,一阵阵欢乐如松涛翻卷。这时,九头狮子再也“坐”不住了,摇身一变为九个书生,挤在人群里观灯,特别是两眼紧盯着“狮子抢绣球”。忽然,一对狮子跃入坝中,抬脚踩绣球相互争夺,一个沙和尚也跳入院坝挥扇逗狮。一眨眼,一头狮子变成四头,四头变成六头,六头变成九头。奇妙的变幻中,沙和尚也兴奋得蹲地,转身变为两个沙和尚,欢跳跃腾,来回地摇扇逗乐九狮……一玩直到三更天。
      猛然,一颗流星划过天幕,九头狮子马上停下步伐,站在原地向众乡亲点头致谢。然而,沙和尚不知道狮子要回山,还不停地舞动扇子,催促九狮“再舞一盘”。不过,九头狮子只向沙和尚一点头,腾空跃出人圈向山上猛奔,沙和尚见状随后穷追不舍。一口气追到半山坡,九头狮子无奈地大吼一声,抖动身躯向险峻的山岩扑去,惟有一头调皮的狮子回头露出真容,把沙和尚吓得滚进烂包田……一首民谣从此流传在阳高村:“九头狮子一路游,一头狮子掉了头。和尚打扇不知过,吓得滚到烂包头。要是谁人识得透,皇帝老儿封你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育一番风情。明末清初年间,九狮山一带的老百姓就盛行耍龙、舞狮,即在绵延盘曲的九狮山下,相继举办九狮耕耘、九狮闹春、九狮赶集、九狮朝拜、九狮东游等民俗民风活动,涌现出一代代舞狮高手。
    解放后的日子里,农耕文明时代渐渐远去,九狮山的狮舞随着冷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红岩村的赤脚医生夏树清,因从小跟着父亲学舞狮,便出面建一支“班打狮子队”,逢年过节巡游在原野山乡。当年,九狮山风景区剪彩,“班打狮子”参加演出,狮啸声声、雄风阵阵,一下把老百姓久违的记忆唤醒……
    2014年,安宁街道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出发,投资20余万元新制作彩狮、服装、灯笼、鼓乐、组建起舞狮队。但是,演员从何而来?安宁街道采取同飞龙武校协作,签合同由武校培养舞狮队员。新的队员挑选出来,由文化站牵头,聘请夏树清充当技术顾问,开始对新队员进行训练。
    每天,文化站的女站长和夏树清,以及飞龙武校教练来到训练场,指导40余小队员反复练习翻滚腾挪,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训练是非常艰苦的打拼,有几名小队员吃不下苦,训练时不到场,偷偷藏在泸州城里。“一个都不能少!”女站长坐上小车进城,沿着大街小巷寻找,一个接一个地揪回训练场……
 几度设计编排,几番摸爬滚打,新时代的九狮舞成型。该项狮舞最初是由26人以上表演,九条狮子18人,耍宝(抢宝)2人,配乐的:锣、鼓、钵、镲、唢呐等各1人,牌灯1人,有的还带2个高跷,所有演员只有男的参与。通过100多年的演绎改变,原来仅有的打击乐和唢呐伴奏,已融入现代化旋律的配乐制作,不仅是民乐风味,还带点现代电声乐意韵,耍宝人破天荒采用女生,表示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当年,龙马潭区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九狮舞蹈队首次上台亮相,女站长担任一个抢宝人,一举获个满堂彩!从这一天起,安宁街道舞狮队名声在外,时常被邀请参加红色庆典、文化下乡、春节联欢、城乡慰问……一支威风八面的小分队。今后,安宁街道计划培养100名演员、28头狮子,让独特的九狮舞源远流长!(来源:《泸州新农村》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