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视频中的痤疮科普靠谱吗?

 板桥胡同37号 2021-02-0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虽然其中由医生发布的短视频在内容质量上比非医生发布的要高,但仍有很多不规范之亟需改进。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APP以其内容的简洁而有针对性,成为了当下流行的手机软件。越来越多的个体创作者借助短视频传播作品,其中不乏传播常见皮肤病知识的短视频,比如困扰着很多年轻人的痤疮问题,与其相关的内容点击量非常高。

据统计,在国外Tik Tok短视频APP中,与痤疮相关的短视频,在一个月内的点击量平均超过4亿次。然而,短视频APP中的痤疮科普知识是否科学还缺乏系统的评估,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短视频用户,很容易在误导性短视频的驱使下产生错误的认识并尝试错误的治疗方案。最近,来自美国的皮肤科医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研究概况


研究纳入了Tik Tok中“#acne”(痤疮)分类中被评为“popular”(流行的)的短视频共286个,逐一按照是否和痤疮相关等标准进行纳入、排除,最终总共纳入100条短视频用于评估其科学性。

然而,如何来评估一个短视频是否科学呢?为此,作者采用了一种叫做“DISCERN”的量表,这一量表曾广泛用于各种健康信息(包括出版物、视频等)是否科学的评估。

这个量表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提供健康服务的人士意识到很多针对患者的信息质量是良莠不齐的,然而却没有能够量化评估这些信息的科学方法。因此,来自医疗健康行业中不同岗位的从业者聚在一起,通过实践-商讨-再实践-再改进的办法制订了本量表。量表还通过了全国层面的健康相关信息的实际测试,证明该量表可以帮助专业人士更好的量化一条健康信息是否科学。

这一量表由16个问题组成(可查看参考文献5),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有8个问题,围绕信息可信度进行评价,例如图1中所示,这一部分第一个问题“Are the aims clear?”(目的明确吗?),根据内容对健康信息进行1-5分的打分,量表中每个问题都会有一些小提示,比如这个问题的提示是“在内容开头寻找本信息的目的,这条健康信息是关于什么的?主要面向哪一领域的问题?谁会觉得这项信息有用?”,根据这样的提示就能对健康信息的目的是否明确做出评分,评分越高代表该项评价维度越科学合理。

图1.DISCERN评分第1部分的第1个问题(图片来源于PMID:10396471)

第2部分由7个问题构成(图2),主要围绕诊治信息的质量进行评价。

该部分第一个问题是“Does it describe how each treatment works?”(是否描述了每项治疗发挥作用的方式?),针对本项问题的小提示是“寻找资讯中是否描述了治疗方法通过何种方式作用于身体”。

图2.DISCERN评分第2部分的前两个问题(图片来源于PMID:10396471)

最后一部分只有1个问题(图3),用以对整个信息做评价,其中3分对应信息含有潜在重要的但是并不严重的缺陷(Potentially important but not serious shortcomings)

图3.DISCERN评分第3部分(图片来源于PMID:10396471)


研究结果


作者利用这一量表对纳入的100条痤疮相关信息进行评估。

从结果来看,大部分(86%)短视频由非医生的个人上传(Individual-non-physician),只有不到10%(9条)的短视频由医生个人上传。非医生个人上传的短视频平均DISCERN得分为1.99分,而医生个人上传的短视频平均得分为2.41分(图4)

这些视频中有大概1/3是关于治疗产品的宣传,这类短视频的DISCERN得分只有1.89分。还有约1/4的短视频是个人患痤疮后的经历或体会(Personal anecodote),这部分短视频的平均分为2.02分;痤疮相关信息的短视频也占到了20%,该部分的平均得分为2.06分。

图4.对纳入的来自Tiktok中痤疮相关的100个短视频的DISCERN得分结果

小结:
痤疮患者多数为年轻人,该类人群中使用短视频APP的比例较高。从美国皮肤科医生对短视频APP中有关痤疮内容的调查来看,短视频内容的DISCERN评分只有2分,这提示该信息有严重或潜在重要的缺陷(serious to potentially important shortcomings)

虽然其中由医生发布的短视频在内容质量上比非医生发布的要高,但仍有很多不规范之亟需改进。因此,皮肤科医生在接诊痤疮患者时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知识的科普,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参考资料:

1.Gorrepati PL,Smith GP.DISCERN Scores of YouTube Information on Eczema Treatments.J Am Acad Dermatol.2020.Epub ahead of print.

2.Mueller SM,Hongler VNS,Jungo P,et al.Fiction,Falsehoods,and Few Facts: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Content-Related Quality of Atopic Eczema-Related Videos on YouTube.J Med Internet Res.2020;22(4):e15599.

3.Ng CH,Lim GRS,Fong W.Quality of English-language videos on YouTube as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Int J Rheum Dis.2020;23(12):1636-1644.

4.Behbahani S,Ward B,Montovano M,et al.The Utilization of YouTube as a Resource on Hair Loss Treatments.Aesthetic Plast Surg.2020;44(5):1944-1946.

5.Charnock D,Shepperd S,Needham G,et al.DISCERN:an instrument for judging the quality of written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on treatment choices.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1999;53(2):105-11.

6.Zheng DX,Ning AY,Levoska MA,et al.Acne and social media: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ontent quality on TikTok.Pediatr Dermatol.2020.Epub ahead of print.

本文首发: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文作者:朱振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