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自述:18 个月经历 3 次成长周期,我是如何带好团队的?

 昵称535749 2021-02-05

神译局

 · 9小时前
关注
变化和不明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成长周期中,带领初创公司的CEO必须培养一种独特的技能——在带着团队迈步向前时,胸中始终怀有公司的未来愿景。有时,CEO像是黑夜中的登山队队长,带领团队登上山顶。其间,需要跑到队尾,确保无人掉队。然而,在短短18个月的时间里,公司穿越了3次成长周期,作为登山队长的CEO,该如何应对?本文作者Luke Saunders在文章My company has gone through 3 growth cycles in 18 months. Here’s how I navigated them里,为我们介绍了其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

图片来源:Pexels

我在开始创建“农人冰箱”(Farmer's Fridge)时,还没意识到成长周期(growth cycle)会重复多少次——七年里重复五六次,其中三次就发生在过去的十八个月中。而这个过程,很艰辛。工作,尤其是在团队规模小且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初创公司工作,会有比较私人的感觉,于是适应下一个成长阶段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而我已经经历过几次,现在对成长周期的模式和步骤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一直在寻找沙里淘金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让我知道速长期即将来临:

  • 已验证的方法效果不好。过去所依赖的策略没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 得力助手做到最好需要费力。表现最好的人(正面临挑战)开始变得沮丧或表现不佳。

  • 一旦将以上两点连接起来,在下一次的业务总结中,我就会看到数字开始下滑。

所以,怎么做?我将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同时我将结合近期开展的配送到家服务进行介绍。

1)思考:立足数字,了解行情

当发现企业偏离轨道时,请从经济学和数字提示的信息开始。立足于真实可靠的内容,这是前进的地图和指南针。对我而言,配送是我们以前实体业务的新商业模式。我不得不快速学习电子商务和食品配送。我联系了专业顾问,阅读了所有可以到手的材料,并掌握该领域的所有主要玩家。

2)齐心:团结一致,共享愿景

聚人心,共享初期的愿景。先讲更改路线的重要性,然后共享所有信息。跟大家共享新信息,特别是那些改变了自己想法的新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开启配送到家的服务只是为了弥补疫情期间的收入损失,但是几个月后,事实证明它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长期模式。我召集领导层重新调整配送服务,将其作为新的业务部门,并投入真正的时间和资源。

3)对症: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在最初的设立阶段或者问题解决阶段,要深入工作并质疑一切。订立规则,为细节化程度和所期望提出的及回答的问题设定基调。我组织了一次由董事领导的多天跨职能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突出自身优势和吸引大家关注需要开展更多工作的领域,这将有利于聚焦发展。

4)用人:明确人员,划分责任

根据需要,快速改变团队的人员和职责。虽然明确责任和相关者会让我们在此刻感到艰难,但这却为每个参与者搭建了成功的舞台。配送服务成为公司的优先业务,我们需要新的人员去管理。我们重新调整了职责,增加了1名渠道经理(帮助决策)和1名项目经理(让每个人保持一致),从其他团队中调来了一些不太需要的人来填补。

5)定调:深挖细节,打下基础

在明确工作方式前,要深入发现问题。现在,我正在深挖一笔笔与配送服务相关的费用,确保为长期的成功打下基础。今后,我不会追踪每笔营销费用的进账和支出,但现在我正在积极参与建立未来沿用的财务框架。明确的指标和财务目标让每个人都有自由行动的空间。

6)发展:坚定信念,相信流程

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对我来说是最难的一步。遇到挫折后,我总是想要重新回到工作中,试图解决问题。然而,如果目标明确,我们有合适的人坐在合适的位置上,他们就会想出办法。但在新业务上,我还没放手。(几个月后再来找我!)我相信,我们有合适的架构来夺取年初的市场份额,那时健康饮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寒冷的天气也让送货变得特别有吸引力。

几年前,当公司只有几十人的时候,我常常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里强行推动业务流程。现在我们有200多名员工,这是行不通的。尽管这些天来业务流程更加顺畅,但我仍然发现变化和不明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待到理清头绪的时候,给自己和团队一些休息的时间。毕竟,学习曲线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速。

译者:小川

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