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教回忆录:没有反思质疑就没有进步,没有惩戒也难有进步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1-02-06
多年前,刚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上语文老师时,青春正好,豪情满怀,有着李白一样的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愚公一样坚定的志向。
如所有的刚刚走上岗位的年轻教师一样,领着微薄的工资,却总有用不完的劲,喜欢研究,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到实践中去验证。
那时总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渴望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个时候也知道考试导向和指挥棒的提法,但是每一次站到讲台上,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
课堂效果总是极好,所带班级的成绩却时好时差。
爱听故事,喜欢热闹课堂的同学们,却不大擅长考试。
直到经历了几次垫底,我经过反思,认识到光有热情和梦想,很难成事。必须重视成绩,从此侧重教套路,领刷题,成绩才开始有改观。
但我一直觉得,语文能力,和试卷上的语文分数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这样的想法,困扰了我很多年。
期间发生的语文学科大讨论,身在偏远农村,资讯不发达时代,我只听的一知半解。
此后许多年语文学科的进步,其实也都是在作改变这一困局的努力。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学科,质疑总是该有一些的。
我当年的一些想法,竟也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我的学生们。
当年教过的一学生就曾和我说过:“老师,我不觉得自己语文学得不好,只是答卷的得分不高而已。”
那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而且很聪明,读初中的时候,我教他语文,他不大用功,理科学的很好,英语也不差,期间有限的几次语文公开课,都为我增色不少。
但是他质疑我教的答题套路,却喜欢我课堂上所讲的那些道听途说的奇闻异事,文人掌故;他觉得试卷上那么好的文章,仅仅用来刷题太浪费了;他和我说每一天拎着戒尺强迫同学背文言文古诗词把大家搞得都很苦;他说很多同学连同他自己都非常讨厌作文却非常愿意写每周的三篇日记。
后来,他的中考成绩并不数一数二,却考上了重点高中,上了不错的大学。
再后来,毕业进了媒体,每一天和影像文字相伴,虽然学的是工科,居然也端上了广义的语文的饭碗。
他告诉我,他不喜欢语文学科,却喜欢文字和影像,所以选择了这一份工作,因为这样的工作,即可提供安身立命的基础,也会有思考的空间。
把社会生活变成影像和文字,传达给更多的人,或者以文字或影像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思想,影响到更多的人,他认为很有成就感。
特别是能在工作之余发表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字,这使他觉得很快乐充实。
他向我说,当年我和别的老师的不一样,给了他很多启发,激发了他对语文的兴趣,甚至影响了他的职业选择。
而我更多想起的,是当年他真诚的各种抱怨,以及各种无法实现的愿望。
幸运的是那时候我年轻,自己也对未来是充满着向往,对于远方充满想象,能理解孩子们,总以独特的方式去鼓励他们,也肯倾听他们,更能包容他们。
尽管当时工作上的小尝试受到了不少打压和冷遇,但是心总是热的。在学生们眼中,也总是有活力也有个性的形象。
这些多年前的肯定,唤起了我的不少回忆,比如他提到的戒尺。
他说,当年我虽然宽容,却也没少打他手板。
确实,当年在乡下的中学,民风还算淳朴,许多鞋上沾着泥巴的家长,见到老师没几句话,就会恳请“不听话就揍”,或拉过孩子叮嘱“老师就是你叔你哥,打了白打,肯定揭不下来”。
那些男生们,调皮的伸伸舌头,老实的低着头红着脸,就算是知道规矩了。
也确实想起,那时候手中磨得光亮的戒尺,会在玩笑和训斥中落到不少同学手上,哪怕打出了红色的印痕,最后也会是含着泪光的感激,保证下次进步。
那只所谓戒尺,来处也一直记得。是当时小镇上一位木材厂老板送的。
那老板和二夫人生的调皮儿子在我班上,我接手教语文的时候他请客,在饭局上那老板送我的。
崭新的黄白如玉的木板,不是特别长,却光滑很直,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
老板一手持着那木板,一手如试宝剑刃口一样敲击,一边欣赏赞叹。
他说,当年当大队书记的父亲打他,从来不会这样讲究,就是柴火垛上抽一根木棒,或者随地取材一件家什,抽他屁股,生疼。
他抱怨,工具也太草率不精准,他爹酒后也没深浅,力度把握太差,有几次都打瘸了,没打残疾就算好的。
他说,他的智商被他爹的棒子影响了,所以书没念好,一辈子只能当小老板了,希望只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如今的孩子吃的好,穿的好,连这样的木板,都是让工人特意制作的,教育孩子不是小事,百年大计树人为本,真他么得考虑周到点……
他还郑重地说,一个不够,他的厂子里还有料,再给做。
一同接受请吃的校长,端着酒杯笑着抗议了:一根就够了,按理说这东西不该有,这特么,不是逼着我们老师犯错误么。
那板子确实发挥了作用,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从黄白色变得红亮起来。
看到我鸟枪换炮,享受了新板子的同学,龇牙咧嘴的埋怨起老板的儿子。
那孩子竟回答得有趣,要不是我爸送这么小的板子,咱们还不得像隔壁班一样挨“打狗棒”?他居然还问我,老师你说是不是?
确实,隔壁班的女班主任,不知从哪里捡了半截标枪杆儿,有二尺长,竹子的。
这位年纪也不大,模样也不丑,却整天凶的像个容嬷嬷,用的工具却和鬼精鬼灵的黄蓉同名——打狗棒。
相当长一段时间,她就是靠着那根“打狗棒”,成绩一直稳居地区各种抽测的前几名。
当年的我们,就是这样修炼“十全武功”的。
戒尺高举轻落,疼而无伤,让娃儿们一番龇牙咧嘴后不敢再犯,可以说那是当时我们的群体像。
当我们施展武功时,校长看了都要绕道走。他未必知道我们的教鞭下是否有瓦特牛顿爱因斯坦,却清楚这是当时最有效的抓成绩的方法,而成绩就是一个校长在上级眼中的体面。
所以每周例会讲完事情之后,他总要提醒,体罚不提倡注意影响;然后是每会必讲的第二要事:提醒所有已婚未婚员工周末要注意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过了一些年,家长们的意识开始觉醒,主动要求老师严管孩子的请求开始变少,工资也开始拖欠。大家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特别是年轻人,总想走出去。
我离开了那里一些年之后,就开始不断听到一些老师因体罚学生,被警告被讹钱,还有的老师不认真上课,只在辅导班讲题被通报降级等。
回家乡的时候,偶尔遇到同事,没看到他们早生华发,却感受到他们因珍惜工作而循规蹈矩,或产生抱怨,以及涨了工资带来的平和。
当年的“打狗棒”主,也早都评上了高级,心平气和地上班,因为喜爱广场舞而迁居县城,向着心广体胖的中年大妈进发。当年的严厉,当年带出的好成绩,都如传说一样消失在风里。
一年以前,看到“20年后拦路打老师报仇”的新闻,感觉那几乎是我同时代的故事,也曾想起自己当初惩罚过学生,也考虑过以后再回家乡的时候行程保密,多加小心,尽量不被从前的学生遇见。
去年春节前,也有几个从前的学生说,今年回家乡的时候,要请老师我和他们聚一聚。
一想到当年我打过他们大多数人的手板,心里就开始吃惊:也不知道是不是鸿门宴。后来因为疫情,没去。
同样因为疫情,先前要摆宴请我的学生们,如今大多做了家长,先是请教我怎么教孩子,后来又呼唤开学的日子早点来。
他们低年级的孩子,在家里顽皮不学习,激发了他们周周都要动手管一管的积极性。想必他们一定知道老师我当年的苦衷。
想必经历了此番折腾,他们估计不会再摆鸿门宴,也不会再策划在哪一个路段拦截我。
他们一定会更加怀念,我当初那些光明正大地落在他们手心,只疼而无伤的技艺高超的板子。
经历了和孩子一段超长假期的相依相伴,他们也许会为这样的技术失传而颇感遗憾呢。
这么长的假期,确实把父母变成了老师,而且不得不管的老师,充分体会到了教育的甘苦。
当年我们的教育手段虽然不再被提倡,但是出发点总是好的。
当手中的板子落向学生们手心的时候,当惩戒他们的时候,没有歧视,没有厌恶,只有满满的恨铁不成钢。
所以,多年之后他们会忘了疼,却记住了好。
文章写到这也该收尾了。
现在正好是下午一点半,上课时间,也是午休结束,对面楼准时传来了孩子的哭声和家长的训斥。
不用说,那又是教育孩子的现场。
疫情期间居家太久,那可爱的男孩总是贪玩不喜欢学习,于是又挨了他父亲的巴掌,正哭声嘹亮呢。
那年轻的父亲,也是大学行政人员呢,居然也对孩子动武。
作为邻居的我,该做些什么呢?该打电话么?他家同一单元,就住着一位穿警服的。
更多阅读: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心法三条,吃透了用活了,高分都是你的!
高考语文,遵守考场议论文三原则,让作文少丢分甚至不丢分
高考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不要总想借鉴的捷径
高考语文,论证不只是堆材料,更要谋求意脉的贯通
温馨提醒:
本公众号文章已有900多篇,一篇篇找有一定困难,可以用搜索功能:
1.点篇首第二个“人生底色看语文
2.页面的“放大镜”图标,点击出现对话框,输入关键词,回车
文章来源:百家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