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重对待“层层加码”,不要不闻不问,也不要轻易问责

 谭浩俊 2021-02-06

慎重对待“层层加码”,

不要不闻不问,也不要轻易问责


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我们注意到,有的省份公开征集线索来查办“层层加码”,也有一些地方对“层层加码”的现象进行了严肃问责和处理。

首先要肯定的是,各地对疫情防控的认识是到位的,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重视的,措施也是得力的。但是,一些地方缺乏科学防控、合理防控、有效防控的能力,误把堵截当防控,从而扭曲了疫情防控的真实含义,产生了相反的作用与效果。

不错,很多地方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采用了去年疫情最严重时的防控手段,在路口、村口、小区门口层层设卡、处处检查,甚至不允许外地回乡人员回家。如果说去年疫情来得比较突然,情况比较危急,在如何防控疫情方面缺乏经验,做得过一些还能够理解的话。经过一年的防控,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且今年的疫情并不严重,如果继续套用去年的防控手段,显然是过于教条与僵化了,是不可取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发出鼓励外地工作人员“就地过年”的倡议,也就是倡议,而不是规定,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人员流动,减轻防控压力,并没有说外地工作人员不能回家过年。而从一些地方的做法来看,显然扭曲了“就地过年”的内涵,将其变成了“不能返乡”,从而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返乡人员进不了村、入不了户的现象。显然,这是错误理解倡议的结果,也是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知道,“就地过年”也好,“返乡过年”也罢,都是外地工作人员可以选择的方式,而不是只有“就地过年”一种选择。如果那样,就不是倡议,而是规定和要求。各地在认识“就地过年”要求时,显然不能错误理解,不能将“就地过年”扩大化,不能把“就地过年”与“不能返乡”混淆起来,从而影响外地工作人员的正常流动。

要知道,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员,可能一年甚至几年都没有回过家,想趁过年的机会,回家去看望看望父母、关心关心孩子、疼爱疼爱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的爱人,都是很正常的。前提是,做好各种防控工作,不要麻痹大意,不要给疫情防控增加压力。因此,没有理由阻止他们回家过年。如果是真心为他们好,可以做一些劝导工作。实在劝导不了,则可以对防控提一些要求,而不是阻止他们回家过年。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扭曲了“就地过年”含义的地方,应当尽快纠正,尽快做出调整与规范,不要再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乡过年。疫情防控重要,回家过年也重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过一个吉祥欢乐的年。如果疫情防控的手段太粗暴,老百姓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家过年,就让疫情防控变味了。更何况,目前的疫情并不很严重,只要工作到位就行。

而面对基层出现的疫情防控“层层加码”问题,相关地区也在抓紧调查,且有一些地方实施了问责当事人的手段。对此,我们要特别提醒地方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顾此失彼,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不能草率地问责相关人员、处分当事人。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没错,只是方式方法错了,批评教育一下,让他们改正了就行。如果给予他们问责、处分,可能会对基层疫情防控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又对疫情防控带来风险隐患。

更重要的,基层出现“层层加码”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上级的思路有关,与上级对疫情防控提出各种各样的严厉要求有关,而有些要求也没讲清楚,没有讲透彻,甚至是模棱两可的,基层就很难把握。为了减少犯错误,也就采用了宁可做过、不要做错的方式。所以,“层层加码”的责任,不只是在基层,也与上级有关系。如果过度追究基层的责任,难免会产生上级推卸责任的嫌疑,从而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且不仅仅是疫情防控,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