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景泰蓝鉴定不能如瞎子摸象

 新用户99079681 2021-02-06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为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工艺大放异彩的时期,景泰年间更是继承了宣德时期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 一词也由此而产生。

  景泰蓝是金属工艺发展史上的一次觉醒,师匠的艺术修养,与传统文化积累,以及聪明智慧和勤善,完成了景泰蓝的传承与发扬。感受景泰蓝,感受众多宝石研磨后形成的色彩,感受自然赋予的力量。同时也感受着文化传承的脉搏。

  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这个时期的景泰蓝,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 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

  雍正皇帝登基后下决心整顿吏治,在位期间实施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废贱籍等政策,一扫往昔官场颓风,使得政治空 前清明,人口增值、国库充盈,对于“康雍乾”盛世三朝来说,着实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雍正一朝景泰蓝制作工艺更加精进,颜色也富于变化。受雍正皇帝个人艺术审美的影响,雍正时期的各类画珐琅艺术品也极为精湛。

  景泰蓝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华丽多姿的图案、繁多的品种造型亦正是她那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因其精美,被誉为“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 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 堂,景泰蓝的宝石般光的芒总是令人赞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