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行动开启建筑可阅读3.0版,2021春季推荐打卡榜发布

 hyd129 2021-02-06

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处处积淀着城市精神,处处彰显着城市品格,处处承载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特质。每一幢建筑都是“时尚之都、魅力上海”的代名词,也构成了上海绚丽多彩的文旅风景线。

2月3日下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举行“文旅数字化转型下的建筑可阅读——‘建筑可阅读’春季媒体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我市《2021年“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计划》,包括数字体验“五个民”和服务体系“五个一”。同时还发布了《2021年“建筑可阅读”春季打卡推荐榜单》,全面开启了我市“建筑可阅读”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



2021年“建筑可阅读”

十大行动计划



从2018年开始,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建筑可阅读”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建筑可阅读”范围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开放广度不断推进,阅读深度不断丰富,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活化宽度不断拓展,基本实现了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

2021年,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工作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数字化方式,从“扫码阅读”的1.0版、“建筑开放”的2.0版,进入到全新的“数字转型”3.0版。今年,将重点开展“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

“五个民”的体验数字化

“全民评”

  通过线上平台广泛征集市民游客对上海城市建筑的游览意见和运营服务建议。活动结束后对市民、游客的点评内容和反馈进行多维度大数据分析,形成专项报告,为市民游客出行提供参考,为相关单位改善服务提供依据

2

“全民讲”

邀请市民、游客以上海建筑为载体,通过音频创作与演绎的方式,讲述建筑的故事、人与建筑的故事,逐步建立建筑故事数据库。

3

“全民拍”

向市民游客征集上海建筑的摄影作品,挖掘上海建筑蕴含的动人故事和不同特色,逐步建立建筑图片数据库,为下阶段拍照识别建筑功能的开发打下基础。

4

“全民游”

结合线上话题资源与线下联动,吸引用户游览上海建筑,发布建筑相关攻略,进一步将上海“建筑可以阅读”这一概念,打造成一个来沪必打卡的旅游路线。

5

“全民创”

举办首届“建筑可阅读”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评选出十佳“建筑可阅读”伴手礼创意设计,在视频平台进行线上展示。

“五个一”的服务体系化

成立一个联盟 

成员由“建筑可阅读”相关建筑类场馆、建筑业主代表、学术研究机构、新媒体平台、文创企业、旅行社等各类社会主体组成,建立业主自主管理模式和推进机制。

2

出台一套标准

在《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工作规范》基础上,制定《上海市“建筑可阅读”服务质量标准》,加强“建筑可阅读”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市“建筑可阅读”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3

搭建一个平台

继续举办“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将其作为全市“建筑可阅读”工作集体亮相、集中宣传、集聚效应的主要平台。2021年第三届文创市集拟在前两届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邀请更多老字号企业、文创企业参与,实现多种业态的融合,通过文创体验、非遗美食、艺术展演等多元的艺术形式,打造成一个好吃、好看、好玩、好听的“建筑”文创市集。

4

打造一支队伍

建立一支由文化遗产、建筑、旅游、传媒等领域专家、志愿者、讲解员组成的“建筑可阅读”人才队伍,特别是加强宣传大使、建筑守护官队伍的组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建筑可阅读”工作中来。

5

推出一份“套餐”

挑选部分经典建筑开展“一楼一‘套餐’”试点工作,即每处建筑配有一张邮票、一套明信片、一本书、一部纪录片、一支讲解和研究队伍等,从价值阐释、历史研究、宣传推广、讲解导览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阅读”经典建筑。



2021年“建筑可阅读”

春季打卡推荐榜单



受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委托,通过“大众点评”线上平台广泛征集市民游客对上海城市建筑的游览意见和运营服务建议,美团完成了“2021建筑全民评大数据报告”。基于报告搜集的数据,发布了《2021年“建筑可阅读”春季打卡推荐榜单》,带你从六个角度来阅读上海的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