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贾宏文诗词精品【之五】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贾宏文,笔名原石,大学文化,工程师、经济师、政工师、中级营养师。河南宝丰人,1987年从部队转业到烟草部门,历任烟草公司经理、局长、河南汝州卷烟厂党委书记等职。1988年开始发表通讯、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著有《琦丽中原》、《鹰城文化之旅》等,主编有《宝丰诗词选》、《平顶山当代诗词选》等。其书法作品在全国性的大赛上多次获奖,曾入编《首届中华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精品集》、《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大观》、《中国儒学书画家作品集》等书法专集,并被授予“中华书画艺术精英”、“中国文人书法家”等称号。现为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原诗文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平顶山市诗词协会主席、《鹰城》杂志社总编。

                  中国十大文豪

                

(前369年-前286年)

一生大隐似无俦,

笑傲王侯崇自由。

漫著奇文轻相位,

甘居陋巷藐牺牛。

飞蝶入梦哲思健,

对话游鱼想象遒。

恣肆汪洋流睿趣,

至人无己誉千秋。

【注释】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宋国蒙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祖上迁至宋国蒙。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聘为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去世时享年83岁。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人文政治上,他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著有庄子》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其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前340—前278年)

谁挟浩气干霄云?

千古名篇史册存。

奋谏皇廷哭故土,

怅吟江畔盼明君。

有心报楚鸱枭谤,

无力回天鸾凤

百姓长怀英烈事,

每逢端午慰忠魂。

【注释】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曾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起初很得怀王的信任。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久而久之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江边有一渔父曾劝他与世推移,不要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在国土沦丧的情况下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坚持以死明志,在同年五月于汩罗江怀石投水自杀,时年62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毛泽东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

                         司马迁

(前145~87年)

朝露人生俯仰间,

直言获罪误华年。

难辞父嘱奇羞对,

恸叹天昏弘毅

笔录风云昭岁月,

情融血泪浣坤乾。

煌煌青史垂明镜,

无韵离骚万古传。

【注释】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6岁开始在故乡读书,父亲司马谈时任太史令。董仲舒天人三策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家后从夏阳迁居长安。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公元前126年司马迁20岁时漫游江淮,到会稽,渡沅江湘江,向北过汶水、泗水,于鲁地观礼,向南过滕县、彭城,寻访汉相争遗迹传闻,经过大梁,而归长安,历时数年,为协助父亲著作史记做准备。公元前12422岁司马迁得补博士弟子员。公元前12323岁为郎中。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马迁随武帝祭泰山。是年司马迁开始著述《史记》。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武帝发兵讨伐匈奴。李陵为将出征,后战败被匈奴俘虏,司马迁因替李陵讲公道话,而被捕入狱。公元前98年李陵被灭族。司马迁48岁为撰写史记而自请宫刑,忍辱苟活。被赦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史,55岁完成《史记》。公元前8759岁去世。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01年—762年)

                         青衿意气动扁舟,

           仗剑辞亲作远游。

           秦晋初结凭器宇,

           帝京难驻隐恩仇。

           邀朋兴会常臻醉,

           对月行吟每忘忧。

           当是彯彯天上客,

           凌云一笔再无俦。

【注释】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少年时发奋读书。725年李白出蜀,开始了漫游生活。在隐居寿山时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735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贺知章。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称他为谪仙。74242岁时李白得到朋友的推荐再次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但只让他做了自己的文学侍从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他就被赐金放还而去在济南的道观紫极宫他由高天师授录为道士,后来一直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744年李白到了东都洛阳遇到了比他小11杜甫两人相处甚洽。李白一生存世诗文千余篇,762年病逝,享年61岁,陵墓在今安徽当涂。其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其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的浪漫主义风格。

             

712年—770年)

一从矢志起征尘,

乱世飘蓬忧患深。

百户唏嘘惊吏恶,

五湖颠沛恨灾频。

素心痛写三朝事,

病体虔祈四海春。

不信人间乏正气,

长将热血铸诗魂。

【注释】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等,“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有《杜工部集》传世,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768年—824年)

失怙童蒙早用功,

年方弱冠已峥嵘。

仕途不顺朝服挂,

学苑无浊翰海行。

重造古文熏万代,

复兴儒道益千城。

纵然理义存缺憾,

开创新风未可轻。

【注释】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朝的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中唐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韩愈还以爱护人才著称,诗人李贺,贾岛都受过他的赏识和教益。他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阖,奇譬巧喻,形象鲜明,具有多样性的艺术特色。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憾。

                

1037年—1101年)

文如璞玉性如兰,

豪放天真数子瞻。

笔遣大江淘亘古,

情融明月寄婵娟。

高格朴茂云霓晟,

元气淋漓鹭鹤

胸贮浩然怜万物,

风华永煜天地间。

【注释】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在政治上虽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但基本属于守旧派。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一生仕途坎坷,数次被贬。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死后追谥文忠。苏轼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其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为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书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擅长行书、楷书,开创"尚意"书风,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作品《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文学观点与欧阳修一脉相承,崇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认为诗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在风格上,其前期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其后期作品大有庄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关汉卿

(约1220年──1300年)

风雨徙途起一经,

飘萍南北感苍生。

笔揭世恶窦娥泣,

歌赞情真赵盼赢。

仕宦农商呈百态,

勾栏伎艺唱千声。

巧将苦辣酸甜汇,

五彩斑斓赛莎翁。

【注释】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其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杜蕊娘、妓女赵盼儿、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被世界和平大会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国内有各种不同的戏剧形式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其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经过七百多年历史的考验,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已被大家所公认,其作品已成为民族艺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和共同财富。

             曹雪芹

1715年—1763年)

五世望族傲若云,

豪华忽尽落俗尘。

九流三教札中聚,

六欲七情砚底存。

血泪滴滴凝不朽,

光华煜煜总弥新。

斑斓卓冠红楼梦,

化作巍峰万代春。

【注释】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曾祖父曹玺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伴读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1712年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繁华锦绣之乡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一蹶不振。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1763年除夕因贫病无医而逝。曹雪芹爱好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研究,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在生活困窘的情况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120回本,其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881年—1936年)

赴日七年医改文,

缘知拯世在国魂。

贡职教育南而北,

执笔剖析鬼与神。

野草彷徨擎马列,

奔流呐喊振黎民。

妖氛滚滚从无畏,

独树一旌矗异军。

【注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父亲为前清秀才,因肺结核37岁早亡。他6岁入私塾,12岁去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1899年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1902年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往仙台入医科专门学校肄业。1906年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后再去日本,弃医从文。1909年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员,1911年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招募,历任教育部部员、社教司第一科科长、教育部佥事1920年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1926年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1927年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后与许广平女士同居。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 1933年应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19348月发现患病,193610月逝世,上万名上海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书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近代文学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1000万字,真实地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