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语文老师,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反复强调要多读书,少做习题

 迎高考学习资料 2018-07-02
图片
一天,刚上完国学课,一个初一的学生,拿来一本厚厚的练习册,指着其中的一个题问我,“老师,这个题选什么?”
我浏览了一下,马上告诉他应该选哪一项。他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一项。原来练习册后面有答案,他来问我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虽然知道答案,但不知道为什么。
这道题是这样的: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文学群星璀璨的天空,谁是那颗最耀眼的明星?如果不分先后,全部交由民众海选,能选得到那位行吟于江风草泽,孤高离群,悯人____的屈原吗?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守志安贫,洁净____的陶渊明吗?能选得到那位身历酷刑,笔力千钧,凝练____的司马迁吗?当然,也不会选到那位飞与巨鸟,舞共迷蝶,神思____的庄子了。“远”是一种境界,他们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这不是文学的悲哀,恰是文学的高贵。 
A.淡远 深远 玄远 怀远
B.怀远 淡远 深远 玄远 
C.玄远 怀远 淡远 深远
D.深远 玄远 怀远 淡远
后来我查了一下,这是一道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的中考题。说实话,这段文字的文风我一点也不喜欢,堆砌辞藻,扭捏作态,给人的感觉是不会好好说人话,非要转(zhuǎi)来转(zhuǎi)去。
如果单就做题而言,我可以一眼就扫到正确答案,完全用不着所谓深入思考,也不需要什么解题技巧。
当学生问我为什么选这个答案时,我告诉他这个题一定程度上不需要解释,或者说即使解释也不一定就真能说清楚,唯一能彻底解决的途径就是读多书。
他对我的这个解释不大满意,甚至可能觉得我是在故意推诿,不想把这个题细细讲给他听。
我让他自己分析一下这个题做不对的原因,他以为是不理解“怀远、淡远、深远、玄远”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这几个词的意思自己去查查工具书就能解决,但即使弄清楚了,也不一定就能选对答案。
因为这个虽然看似是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的问题,但是这不是一个简单语境,牵涉到更广泛的阅读背景,更深厚的阅读储备。
屈原、陶渊明、司马迁、庄子各是什么人,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屈原,名平,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司马迁,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这样一类文学常识,因为应试的原因,很多初高中学生都能背诵得滚瓜烂熟。他们以为这就是学语文。但是如果问他们读过这些人的什么作品,则除了课本中有限的那么一点点选文之外,其他一概都不知道。
如果这些人的作品读得多一些,用怀远来形容屈原,用淡远来形容陶渊明,用深远来形容司马迁,庄用玄远来形容庄子,那简直是不言自明的事。
多读书,有了相当的积累,真正切实提升了那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语感”之后,那解决这类问题简直是小菜一碟。
写到这里,想起一段诗话来。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摸,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今之有才者辄宗太白,喜格律者辄师子美,至于摩诘而人鲜有窥其际者,以世无学道人故也。合三人之所长而为诗,庶几其无愧于风雅之道矣。——《而庵诗话》
这段诗话,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如果仿照着荆州中考题的样子,把诸如“气韵”“格律”“理趣”等词抽取出来,做成若干选项,要求将这些词还原回语境,是不是很多人又要费一番思量呢?
或许借助前后文的语境可以把这几个词准确还原。但能准确还原,就意味着真正读懂真正理解这段文字了吗?
如果我把问题出成请举例说明为什么诗话的作者说“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有多少人能完成这样的问题呢?
话又说回来了,不说李白、杜甫、王维的诗歌各会背诵一两百首,就是各会背几十首,那这样的问题难吗?你一定会对诗话作者的判断心有戚戚焉。如果能清楚地举例说明为什么,那把“气韵”等词语还原回去岂不是一碟小菜?
很多人陷入一个认识上误区,以为语文考试分数低,就是因为题做错了,要把题做对就要多做题,甚至是所谓刷题。可是,须知,题是刷不完的!而且绝大多数试题从语言材料上来说,即使不是特别烂,也至少不是多高明的文字。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这上面,投入产出比实在太差,得不偿失。
即使通过反复多做练习,把题做对了,那也只是在表层上解决了问题,治标不治本。如果能在深层上解决问题,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那么表层问题的解决起来易如反掌,只不过是捎带手儿的事情而已。
深层问题是什么?是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
唯有掌握了真正的语文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要想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除了多读书,读好书之外,别无任何终南捷径!
【附】诗话译文:
诗歌总是离不开才华的。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我看合乎天才的是李白,合乎地才的是杜甫,合乎人才的是王维。李白诗歌以气韵取胜,杜甫诗歌以格律取胜,王维诗歌以理趣取胜。李白的诗千古飘逸,杜甫的诗是一代的典范,王维精通佛学,诗歌都合乎佛意。现在有才气的人就推崇李白,喜欢格律的人就学习杜甫,至于王维却少有人去学习,因为现在世间没有学道的人了。综合三家的特长来作诗,差不多也就不愧于风雅之道了。
欢迎关注原创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阅读更多文章,和原作者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