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高》PK《黄鹤楼》,到底谁是千古第一律诗?!

 小西221 2017-05-16

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而明朝的胡应麟在《诗薮》中则认为杜甫的《登高》: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崔颢《黄鹤楼》原文如下: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半古半律,前四句完全不合律诗格律!



后四句虽在韵律上勉强符合律诗要求,但颔联的对仗又显不工,比如“鹦鹉洲”对“汉阳树”,前者是一个名词,而后者则是组合词,即“汉阳的树”。后人评此诗,完全是由于确实写得好,有很深厚的美学意蕴,以气象胜,所以也就接受并认可了这首奇怪的“律诗”。


那唐人第一律的美名凭啥颁给它呢?



据说《黄鹤楼》此诗的盛名,得益于“李白搁笔”的典故。


相传李白登上黄鹤楼后,想挥毫题诗,但当他看到崔颢所题《黄鹤楼》后,表示叹服,把笔搁下,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人考证,李白搁笔是真的,但!那两句诗却真的不是出自李白!



清代湖北学者陈诗考证后指出:“李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诗,叹服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原是借此一事设词,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


敢情那两句诗是个禅僧写的,人家李白并没有那么激动……

如此来说,把崔颢的《黄鹤楼》奉为“第一律诗”实在有些勉强。


此时有人说话了,其实杜甫的《登高》作为“第一律诗”,方是名至实归。原因有二:


第一,《登高》格律上完胜崔颢《黄鹤楼》。不仅字字句句都合律,且全诗四联,每联都对仗工整。要说杜甫格律上的造诣,非众诗家可比,在唐代,如果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第二,《黄鹤楼》胜在气象上,而《登高》之气象绝不输于崔颢《黄鹤楼》。



杜甫《登高》原文如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那时杜甫正在夔州,已经五十六岁了。因严武病逝,杜甫突然失去依靠,只好南下,不想病魔缠身,不想又生了病。一日,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百感交集,便作了《登高》。



为什么说《登高》的气象不输《黄鹤楼》呢?



诗文开篇即是历代传诵的佳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多个意象,自然成对,构成一幅悲凉的江天背景。字字精当,不可替代!


诗的颔联更是大气盘旋。“无边”和“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苍凉、深远,传达出“逝者如斯乎”般的千古感慨,以及壮志难酬的叹息。前人把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千年传唱!


颈联抒发感情,由飘泊经年写到晚年体弱多病,孤苦无依;尾联以对偶结,写因时世艰难,忧愁倍添。整首诗又有高尚情操,有人人生感慨,一般人根本到不了这境界!



宋人杨万里《诚斋诗话》中评《登高》:“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宋人刘克庄《后村诗话》:此两联(按指“无边落木”四句)不用故事,自然高妙,在樊川《齐山九日》七言之上。


清人杨伦《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



那结果这两首诗到底哪首是第一呢??


没争出结果呗……文无第一嘛……科科~



 文章来源:CCTV4国宝档案(ID:CCTV4gbdaw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