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高万须原创《中岳大熊山(大红寨山)名称的演绎》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中岳大熊山(大红寨山)名称的演绎


                                  高万须 

一、大熊山名的演绎


         汝州市东北部(大峪镇)、登封市东南部(徐庄乡)、禹州市西北部(鸠山乡)交界处有一座南北逶迤的山岭,约有15公里长,东西最宽处约有5公里。
今天,这座山登封境内人称“大熊山”,正在建设“登封市大熊山省级森林公园;汝州境内称作“大红寨(山)”,正在建设“汝州市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禹州境内称为“大鸿寨(山)”,还有人写成“大洪寨(山),正在建设“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
        这座山主峰大红寨海拔1150.6米,其上中国国务院设置有三市(郑州市、许昌市、平顶山市)界标,俗称“一脚踏三市”。界标处北面和西面山崖陡峭,南面为绵延5公里有余的缓坡,因而从汝州方向容易登临。
    “大熊山”之名最早见诸于明代《河南通志·登封县》:“大熊山,在登封县东南五十里,其顶宽平,四围陡峻,昔人多避兵于此。又有小熊山,下有二洞,深不可测。”而明代《正德汝州志》记为:“大雄山,在州东北三十里。”清代《直隶汝州全志》记为:“大雄山,州东北三十里。”《直隶汝州全志》又记:“黄涧河,源发大雄寨、毛家岭,经朱砂涧岭,曲折南流二十余里,伏现不常。”可见,志书所记略有不同。很明显,“雄”为“熊”之讹写。很多人分析,汝州一带有一种习俗认为“熊”字不雅,为粗俗之词、笨拙的代称,故而代之以“雄”讹写。如今,人们在小熊山(小红寨)顶还能看到的清代建筑东寨门的门匾所书“天雄寨”,也是这种讹写。在当今通用的地图上此山处标注的是“大红寨”,此“红”更是为避“熊”字而用,是字音的讹化。当然,“大红寨”也有与禹州“大鸿寨(山)”相混淆之嫌。查看当今地图,禹州市北部就有“大鸿寨”、“小鸿寨”之名。《河南通志·禹州》早有记载:“大鸿寨山:在州东北四十里,即具茨别峰,与密县、新郑相错。黄帝臣屯兵于此。”不知禹州在建的“河南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之名是精心借用还是混淆不清。
        至于“大熊山”名字的来历,有文章称大熊山“主峰大、小熊山,远望像熊伫立,故古人称为二熊。”此种说法,似乎有些附会,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观察都看不出此山显出“熊”的样子。对炎黄文化深有研究的范忠义先生说:“大熊山是人们为纪念黄帝有熊氏而命名。”五千多年前有熊氏轩辕黄帝曾经在小熊山(小红寨山)顶安营扎寨,开凿蛛煞涧,开挖黄涧河,撤干水峪水,炼铁炼铜,制车造船,植树造林,耕田种粟。黄帝的足迹踏遍了大峪的坡坡岭岭,山里山外。黄帝还把心爱的次子昌意分封于黄涧河流域、汝河以北,建立鄀国(《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河南滍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河南汝水)。”)黄帝功勋卓著,子民爱戴。由于感念轩辕黄帝的恩德,人们把这座山称为“天熊山”,把大红寨山称为“大熊山”。人们敬仰轩辕黄帝为“天”,“天熊”即是“黄帝有熊氏”。“天雄寨”为避讳“熊”字而用作小红寨之名。当地人还传称小红寨为“天皇山”、“天皇寨”、“太极峰”,山顶上有“女娲泉”和“女娲庙”,这与远古时期天皇伏羲、人皇女娲在此生活有很大关系。发源于小红寨两翼的黄涧河,古称“黄水”(《水经注·汝水》:“汝水又东,黄水注之。水出梁山,东南径周承休县故城东,为承休水。”),也为纪念轩辕黄帝以其帝号而称名。至于“寨”的称法,正如《河南通志》所说“昔人多避兵于此”。大约唐末以降,在山上筑寨占山为王者有之,在寨中躲匪避乱者更有之。现今,在大熊山南段山顶上仍然可见断断续续、曲曲折折的石寨残垣,据传说此寨最早由樊梨花占山拒敌所筑。当然,还有说法,大小熊山石壁峭立,易守难攻,本身就是坚不可取的“无寨之寨”。
    大熊山西侧为小熊山,二山中间只相隔一条几百米宽的深沟,深沟中段有一道石岭将两座山联系起来。石岭处人称“过风口”。此岭将这一深沟隔断,令此处山水南北分向而流。岭南深沟形成黄涧河,是汝州范围;岭北深沟形成马峪河,属登封管辖。大小熊山所处的位置属于中岳嵩山,也称嵩箕山脉。嵩山和箕山都亘古显赫,蜚声中外。

二、大熊山与箕山山脉
    箕山外形似簸箕,故名箕山,当地人又称其为“枕头山”。据史料记载,帝尧时期的著名哲人许由避尧的故事就发生在箕山下,许由死后就葬在箕山上。《史记·伯夷列传》载:“余(司马迁)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载:“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许由没,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余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北魏《水经注·颍水》云:“(登封)县南对箕山。山上有许由冢,尧所封也。又有许由庙,碑阙尚存,是汉颍川太守朱宠所立。”唐《元和郡县制·告成县》记:“许由山,在县南十三里。”《正德汝州志》:洗耳河:在州西门外,源出箕山。按《通典》云:“箕山在汝州北五十里,属登封县。许由避尧之让,隐于箕山,洗耳于此,故名。”在当今地图上找不到箕山山脉的标注,能找到的“箕山”是在小熊山北端的券门水库东边,有的地图标记为“鸡山”。这里就是许由墓所在的“许由山”。然而,箕山山脉不应只是一个点,一个山头。许由山以许由而名,箕山就是许由山,箕山山脉则以箕山之名而名。通常所称的嵩箕山脉是指中岳嵩山,主要涵盖的有伊川县东部、登封市全部、偃师县南部、巩义市南部、荥阳市南部、新密市全部、新郑市西部、禹州市西北部和汝州市北部,颍河自西向东折向东南贯穿其中。以颍河为界,北部为嵩山山脉,主要有太室山、少室山、浮戏山、具茨山等;南部为箕山山脉,主要有万安山、箕山、风穴山、大熊山、鸠山、大刘山等。因此说,大熊山(大红寨山)位于箕山山脉之中,历史上也称其为属于嵩箕山系,或者说位于箕山之阳或箕山南麓。大熊山是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1150.6米)。

三、大熊山即是梁山
    大熊山在古代曾称为“梁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载:“汝水又东,黄水注之。水出梁山,东南径周承休县故城东,为承休水。”《大唐开元占经》载:“《未央分野》曰:郑治颖川,从荥阳南至梁山,东至龙山,今为颖川。”可以看出,梁山还可以指一片区域。《风俗通》曰:“伯益治水封于梁。”《左传》记:伯益“佐禹治水封于梁。”《路史·国名纪》称:“梁,伯益国”。《路史·后记》载:(伯益)“佐禹治水,封之于梁。”4000年前,由于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梁山,建立梁国。梁姓大多尊奉伯益为其始祖,其姓氏也来自于伯益梁国之名。当今中国名为“梁”的地方很多,而“梁山”也有好几个,那么伯益所封之“梁国”在哪里?《地理志》:“秦灭西周,徙其君于此,因乃县之(称为梁县)。”《后汉书·郡国志·河南尹》载:“梁(县):故国,伯翳后。”《路史·国名纪》:“梁,平王子唐,封南梁也。今汝州,治梁县,有梁山,人称梁伯。”这里所说的“梁县”就是汝州的前身,“(梁)故国”就是伯益梁国,梁县之名来源于(梁)故国。《史记·夏本纪》载:“帝禹东迅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避)居箕山之阳。”(夏禹在位10年,东巡至会稽时逝世,临终遗言传位给伯益。伯益为夏禹守丧三年后,将王位避让给了夏启,自己在箕山南麓隐居下来。)《孟子·万章(上)》:“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楚辞·天问(汉王逸注)》:“禹以天下禅与益,益避启于箕山之阳。”这里所说“箕山之阳(阴)”应当是伯益所封梁国,即“(梁)故国”,即梁山(大熊山)周围区域。由此看来,梁山、箕山、大熊山即是同一区域。伯益梁国由所在的梁山而得名。箕山、梁山(大熊山)一带现存有帝尧、帝舜、帝禹等大量的遗迹,徐庄镇现存有舜帝庙、大禹就出生于石纽屯(登封少室山下),在阳城治水、受封和建都。许由避尧、禹避商君、伯益避启的事件都发生在这里。伯益梁国在此是不容辩驳的。大熊山就是梁山。

四、水峪梁山的由来
    那么,梁山之名又从何来?《世本·氏姓篇》:“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大约8000年前,人祖女娲被封于“汝水之阳”,建立女娲国(《山海经》载为“女子国”),并受旨“统领中州”,女娲国即为诸方国之首(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女娲国的位置就在今汝州市大峪镇一带的山区。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功德无量。天皇伏羲仙逝后,女娲即为众望所归的天皇。女娲国位于汝水之滨,汝河因此而得名。当时,洪水泛滥,沟满河平,大峪一带是一个偌大的湖泊,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脊和山岭。人称这个湖泊为“水峪”,称这些山脊和山岭为“陵”或“梁”。《康熙字典》、《汉典》等字典对“峤(桥、乔)”和“梁”的释义都可以指山,即山岭、山梁、山陵或高山。女娲国人出行走“山梁”,捕鱼建“鱼梁(围堰),搭舟为“桥梁”。这里成了水美“梁”多的地方,真正是“水泊梁山”。人们就把这一带称作“梁山”。这就是“梁山”之名的由来。
    汝州梁山称名最早。此后几千年间,梁山、梁国之名在此地得以不断沿用,大约在唐朝之后其用溅少。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周朝,大兴封建,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其中“葛封于梁国。”(《左传》)此“梁国”即为原伯益梁国(汝州梁山)。此地在秦汉之时属颍川郡。春秋初时,周平王姬宜臼将其次子姬唐分封至汝州梁山(《路史·后记》“平之子三:长曰精,封纵,为纵氏。精,纵氏。次曰唐,封梁山,为梁伯。少曰秀,封汝川,谓之周。”又《路史·国名纪》:“梁,平王子唐,封南梁也。今汝州,治梁县,有梁山,人称梁伯。”战国之时,汝州战争频仍,史称南梁、上梁和三梁(《读史方舆纪要》:“战国时,谓之南梁,以别于大梁、少梁。亦谓之上梁。亦谓之三梁。”)汉武帝将周之后裔姬嘉特封在梁山南麓、汝河北岸,设立周承休国,建立周承休城(今汝州城),“以奉周祀”,是对黄帝姬姓的继承,同时也是对圣地“梁”名的传承。如今,汝州市内,仍有十多个梁姓村子。大峪山区还有梁家门、梁窑、梁家寨等村子。与大峪镇相邻的登封白栗坪乡半数以上人口为梁姓。这些梁姓足以表明汝州大峪山区确为“梁”的发源地。
    由于伯益受到广泛的崇敬,其梁国之“梁”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远。“梁”成为重要之地和尊贵之地的代称。“梁”之名,或由伯益后裔带到它处,或由后裔之后再播另处,或由他人崇“梁”而名地,或由早期地名沿袭下去。伯益的后裔以及国民有以伯益封国为姓。其子孙不断繁衍播迁,现已遍布全国各地。
    现在大峪店(村)所在的河川及其大熊山周围的山谷在古代曾称为“水峪”。而水峪的范围也是很大的。明清之时,大峪一带设置为“水峪里”(清《汝州全志》记有“水峪里”)。至今,大峪北还有一座水峪寺。告成镇南有名为“水峪”的村子。据传说,唐贞元七年水峪寺在一夜之间由水峪村向南迁至30里之遥的大熊山西侧。这种说法断不可信,因为水峪寺的位置正是“水峪”的中心。可以说,颍河之南箕山山脉大部分(登封东南部、汝州东北部和禹州西北部)都属于“水峪”范围。在轩辕黄帝打开石界岭之前,这一区域的水峪水都归流于颍河。显而易见,水峪寺得名于古老的“水峪”之名。
      综合上述,汝州、登封和禹州交界的大熊山是为纪念黄帝有熊氏而命名。大约在明清之后,山名讹写或演绎为大雄山、大红山、大洪山、大红寨(山)、大鸿寨(山)等;大约在唐代之前大熊山又名梁山,其名起源于8000年前在此生活的女娲国,由于舜帝将此地封于伯益其名声鹊起,自唐之后称者渐少,最终几乎无人知晓;大约始自汉代崇尚道教之时,箕山蜚声遐迩,终为箕山山脉之称,至于唐宋其声名湮没梁山;时至今日,由于三市分辖大雄山,山名写法和称法不统一,人们误认为其为不同的山峰。其实,梁山和大雄山的称呼都很悠久,而且蕴含着中华文明原始的信息,沉淀着中国最优秀的历史文化。
      历史长河悠悠,自然沧桑变化,朝代更迭交替,地名播迁演绎,一地多名、多地同名的现象屡见不鲜。愈是历史悠久的地方,其地名愈是纷繁复杂,先前的名字往往被后来者所覆盖,甚至完全被人忘掉,从而被淹没在茫茫悠悠的历史长河中。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原创版权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因不是原创而造成平台封号的,后果作者自负,并赔偿平台相应的费用。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若有侵权行为,文责自负,《智泉流韵》公众平台概不负责。刊发文章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相关图片由作者提供给平台。

       《智泉流韵》平台上的任何文章不得在任何公众号或媒体上擅自刊载,违者必究。但是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文字的地方就有江湖,若由于私怨而用卑鄙的手段肆意报复诽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必将交于法律制裁。

特此声明

投稿通知

       微刊《智泉流韵》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投稿事项,具体如下:

(1)   凡是给《智泉流韵》投稿的作者必须首先要加主编郭进拴的微信wxid_qum74fzwx9zd22,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并及时发放稿费。

(2)   《智泉流韵》要求投稿者必须是原创首发,严格强调是首发。不是首发一律不刊登。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4)     平台实行稿酬赞赏制,赞赏费的50%发放给作者,另外50%留给平台运作经费。没有赞赏费就没有稿酬。

(5)   稿酬按自然月发放,满一个自然月后结算,一个自然月过后一律不再做任何结算。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月累积稿酬不足10元的就不发放了,留给平台做运作经费。

(6)     平台实行阅读奖励制,凡是作者的作品点击阅读量在一个月内超过500,留言点评达到50条奖励10元,一个月内阅读超过1000,留言点评达到100条奖励20元,依次类推。  

(7)    平台实行文章采用奖励制,凡是每月用稿20篇以上的作者奖励100元。

(8)优秀作品推荐给《智泉流韵》合作媒体发表并组织研讨活动和结集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举办评奖活动,对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和奖金。

 合作支持媒体与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

  《平顶山日报》落凫文艺副刊

  《鹰城》杂志

    中华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作家协会精品电子旬刊

   《鹰城企业家》杂志

   《晚晴诗词》杂志

   《鹰城炎黄》杂志

                 主编:郭进拴    

                 稿费:郭进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