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智泉流韵》首席作家王长伟最新原创文学评论:读新强新作《国学笔谈》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读新强新作《国学笔谈》

新强托人将他的新作《国学笔谈》送给了我,嘱我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以便朋友们读起来更方便一些。我知道,新强是一个勤奋、积极上进、恪守道德的学者,是一个思想深邃、对世界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者。对他的作品我有先睹为快的渴望。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网络几乎控制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一机在手,就可以观察世界,谁还坐在青灯下发千古之幽思、写数万言之长书呢尤其当今拜金主义盛行、物欲横流的年代,一个歌唱演员的出场费以数万元计,一个影视演员的出场费可达千万元。而一个著名学者几小时一场学术报告只有可怜的千元,甚至是几百元,一篇中篇小的稿费买不到一张明星演出的入场劵,写一本几十万字的学术专著或者是一本长篇小说费时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有的一辈子写一本书,而所得的报酬少得可怜,知识分子的价值在哪里?试想,知识还有力量吗?即便是写一本象曹雪芹的《红楼梦》那样的传世之作,结局也可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会举家食粥酒常赊。文化的魅力在哪里?巨大的反差使一些没有远见的学者放弃了自己的追求而下海经商或者改做其他能赚钱的事儿,能认真坐下来读书、写书的人不多,能坐下来潜心研究国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我对新强的坚持深表钦佩,毕竟他做了一件流芳千古的大事儿,为国学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像他这样的条件,本来可以端着金饭碗悠闲潇洒的过一生。他是中央党校1998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又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主义学院教育长响当当的正处级干部。他原本可以不那么辛苦。就是什么不做,只要按领导的意图搞好本职工作就算守住了金饭碗谁也不会说三到四现在最大的本事就是没本事,不但可以年年得先进,说不定还有升迁的机会。但新强不愿意在这种无聊的守候中度过一生,他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学的传承和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也非常喜欢研究国学,说来惭愧,虽然也没少努力,也也认真了不少书,对国学的研究我只能说是刚刚入门,对其中的精妙之处研读不深知其表而不就里对新强这位专家级学者的大作做简介,似乎有蚂蚁仰望大象之感。实在有些勉为其难。对我来说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儿,对此我十分庆幸。

新强的《国学笔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哲学、领导科学、军事第二部分,政治、经济第三部分学、历史。全书涉及哲学、领导科学、军事、政治、经济、文学、历史诸方面字里行间浸透心强的心血。他把饱读国学著作作为写作《国学笔谈》的基础,学以致用在国学的海洋里纵横捭阖,恣意引用有据,评价准确,文笔优雅,收放有度,并且有精到的分析和注解可以说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国学著作,是一本初学者和深耕者都能随手拈来一睹的好书。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写出了一本好书

他在《周易》领导哲学简论的篇章中作出了如下精辟的总结:《周易》中顺天应民趋势而行,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朝乾夕惕,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刚柔互补,宽猛相济的理政艺术;以仁守位,以财聚人的领导方略卑以自牧,厚德载物的领导修养主张;做事谋始,用人尚贤的思想,都是远古先民领导经验智慧的总结,是他们对执政规律、领导修养规律的理性思考。只要剥去其神秘玄奥的外衣,都有其不容否认的恒久价值也为历代执政实践所证实。因而也需要当代的领导者所谨记、所实践,并使之发扬光大。”

他在《易经》、《老子》的辩证思维中详细论证了两篇巨著中的历史渊源和相互联并且顺着老子的脉络,将老子总结一生二,的命题,进行了认真的归纳。“认为一切事物又有其对立物的存在,因而概言之,‘万物概阴而抱阳。’老子以此为指导思想,在《老子》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矛盾概念。如道与德,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祸与福,轻与重,动与静,强与弱,刚与柔,张与龢,兴与废,夺与与,损与益,虚与实,扑与华,清与浊,曲与直,敝与新,雌与雄,荣与辱,左与右,贵与贱,进与退,夷与纇,生与死,牧与牝,利与害,奇与正,美与丑,善与恶,冲与盈,智与愚等。并使《老子》全书始终矛盾对立的光辉思想。

观其作品,大气磅礴,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既无剪裁之迹,又无强拼硬凑之嫌,足见新强深厚的国学功底。

我们知道,国学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精华,是华夏文化宝库的镇库之宝什么是国学?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国学是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名词,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必多说,学术上的时代主题是西学东渐。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而看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宋明时易学继陈抟而有邵雍,后朱熹采易图讲易,重在义理,此时理学产生,又者经历隋唐,经学受到禅宗影响,又进入新的境界。再有太极、气、理、性之说遍及人心,此时经学离孔子所治经已渐远,至王阳明“心学”则更是采佛家大乘精义。清朝文字狱大兴,考据朴学大兴,乾嘉年间尤盛,纳兰《通志堂经解》之后,诸家整理经学文字勘定版本,并作正义笺疏,焦循、钱大昕、阮元等为冠。

近代俞樾兼通今古文,其弟子则又启今古文之争,又有南海先生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当时章太炎、刘师培诸人,遂争演愈烈。通经学史,还须知道经学背后的政治因素,如汉代治经是士族垄断仕途的方法,注经便是掌握话语权,乃造出俨然春秋贵族一般的世代簪缨之巨族,在晋以后士族遂成为超越皇权的势力,至有“王马共天下”之说。今古文之争更牵涉到很多政治因素,如王莽改制等,总而言之,经学中问题错综复杂,而只有治经学后,才能遍及群书,治史、子、集部。例如,不通经学,不会《尔雅》、《说文解字》训诂音韵之类,就无法在文句上读懂古书;不懂《周易》象数乃至天文地理者,就无法读懂史书中各种历法天象灾异记载,也读不懂《史记》中《秦楚之际月表》之类,从而亦无法理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理论体系;不懂易学,不读《春秋》、《诗经》、《礼记》之类,就无法理解子学中的很多理论来源(因为古代文化的整理者和集大成者不是老子、墨子、庄子,而是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集部有楚辞、总集、别集等分类,主要收录历代文艺方面作品,这一部分由于历代作家不断更新填充而蔚为大观,如宋人著书就有数万卷,而在江陵焚书之后天下藏书不过才两三万卷。此部分与经学中小学(音韵训诂等)多有关联,如《佩文诗韵》等,要之,不小学,不解平仄及古音等就不能吟诗填词作赋属文,今人文章不济多半还是小学功底不够扎实,对汉字本身感悟不深,又不能通其他几门语言与汉语对比,更显语言能力单薄。集部文章可作三不朽之“立言”者,也是文章精华处。

经史子集之外,如《西厢记》、《牡丹亭》之类可归集部,又是艺术门类,也是国粹内容,国学中也有一席之位,但已非主体脉络,今日发扬光大可以,但其实已是末业闲流。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秦砖汉瓦,非秦即汉,自汉代以,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分析为言,则中国原有学术,本可分隶各种学科”。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史学、医学、数学、伦理学、宗教学、礼俗学、考据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以及书画、音乐、戏剧、星象等(《四库全书》包含了国学的主要内容,共分经、史、子、集四部)。国学以先秦诸子和儒家哲学为主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和杂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和社会,如何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观念。这种观念和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华人社会,也影响着当今世界。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学习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具体来说,国学的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立太平。”

国学的当代价值,是深远无量的。学习推广国学,有利于唤起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精神面貌,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和兴盛。现在人们言必谈国学,只要一谈起话来,就会拿国学来装点门面,这是一种好现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精髓,而国学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积淀,作为一个中国人,熟练掌握国学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中国古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幸运礼物,也是民族文化经过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宝贵薪火。即使人类已经步入电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发明不断涌现,但是传统文化依然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国生机盎然,永不衰竭?在西方列强瓜分世界时,为什么许多国家消亡或被吞并了,而中国却历经劫难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有悠久深邃的传统文化,有儒道思想和龙的精神,其精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有鉴于此,2009年3月,国宝级学术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接受采访,高瞻远瞩的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因此我想,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即中华民国之学皆可称为“国学”。在国际上,近似的名词称谓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Studies),现代“华学” 学者针对在当前国际社会上,西方学者把藏学、满学等排除在汉学(Sinology)之外,有意故意的造成破坏中国大统一之嫌的历史时代之际,把国学称谓“华学” (China Studies),包括中华汉学和古代三皇五帝包括炎帝、黄帝、蚩尤帝所有后裔民族之学,均列为中国之“国学”。 。(以上文章摘录自 董斌 《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一切反对中华民族文化大整合的的言论和舆论,都是对民族文化的践踏,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论,有利于中华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五千年来积累的的民族文化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董斌 《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虽然国学不是哲学,但是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设立学位要找基本依据,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实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才是真正的国学复兴之日。国学的现代化就是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艺、文化知识科学化的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

国学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 “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被今人疵垢为“迷信”,那些轻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很少站在与人生存在状态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去认真的探究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

五术、六艺与诸子百家之学可以和谐共生

五术六艺从诞生开始与就诸子百家连体共生,如果没有五术六艺,也就没有中国文化,没有中国哲学,否定五术六艺等于否定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拖入虚无主义泥潭沼泽万劫不复。这是一种繁荣与腐朽共生的文化现象。如果把五术和六艺取缔,中国民间信仰和伦理将失去土壤与根基,秦始皇焚书坑儒都没有烧掉的《易经》能生存发展到现在,很能说明问题。陈思和教授提出“只有包容各种文化形态的存在,这个文化自身才可能变得多元和丰富”。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只有是更加的中国的,才更加是世界的。

谈到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人大校长纪宝成认为至少有五个方面。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四,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国学实际上是苦学,如不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懂国学那只是笑谈,就不能触及国学的精髓。如果你想在国学上有所建树,就得受住寂寞;就得耐得清贫;就得需要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得有一种为了国学发展而奋斗的毅力;就得无车不要怨冯鑵,就要不怕门前冷落车马稀就要有一种歇斯底里的坚守;就要不计名利、无怨无悔的付出;我觉得,新强做到了。博大精深的国学需要发扬光大,新强就是国学传承的火炬手之一,相信他一定会成功。

洋洋洒洒万言,让新强见笑了,就此止笔。

附:国学大师不完全名单:燧人氏、伏羲、黄帝、嫘祖(女)、神农、尹吉甫,仓颉、姬昌(周文王)、姬旦(周公)、姬奭(召公)、孔子及七十二贤人、孟子及弟子、庄子及弟子、老子、孙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尸子、列子、文中子、吕不韦、屈原、宋玉、孙膑、毛亨、毛苌、贾谊,董仲舒,王充,桓谭,向秀,嵇康,钟会,葛洪,慧远,僧肇,慧能,周敦颐,张载,二程,邵雍,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俞樾、孙诒让、杨守敬、王先谦、刘师培、严复、沈曾植、王国维、辜鸿铭、廖平、黄侃、章太炎、鲁迅、钱玄同、吴梅、罗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锡、柳诒徵、吕思勉、胡适、汤用彤、陈梦家、马一浮、熊十力、张君劢、蒙文通、陈寅恪、范文澜、陈垣、郭沫若、唐君毅、顾颉刚、吴宓、赵元任、徐复观、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焘、钱穆、冯友兰、任中敏、牟宗三、梁启超、康有为、梅光迪、马衡、钱基博、刘文典、胡小石、蒋廷黻、汪辟疆、翦伯赞、朱师辙、陈中凡、侯外庐、张舜徽、欧阳竟无、姜亮夫、王利器、程千帆、钱仲联、张岱年、启功、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南怀瑾、叶曼、查良镛、钱锺书、梁漱溟等。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