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雪小石 2021-02-07

这是千竹书院第55期 · 2017年第7期专辑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七花草虫图手卷之  写生稿

 

方严新作

【 七花草虫图卷 

所有点击屏幕可看大图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名称: 七花草虫图卷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33cm x 343cm (全卷)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七花草虫图卷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名称:
七花草虫图卷之

材质:纸本设色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学名
:蒲公英
形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夏开花。
别名:婆婆丁、华花郎等。
性味:性寒,味苦、甘。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结,利尿通淋。
生长:全国皆有同属野生生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七花草虫图卷之三局部细节——蒲公英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学名
:斐豹蛱蝶
门属:六足亚门鳞翅目。雌雄异型,观赏蝶类。
别名:黑端豹斑蝶、斐胥蛱蝶。
食物:植食性昆虫。
生长:全国东部地区广泛分布。
栖居:喜好在开阔草地及林缘活动,喜访花。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宋  李安忠  晴春蝶戏图  局部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七花草虫图卷之三局部细节——斐豹蛱蝶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方严写生稿


记蒲公英

 

对蒲公英的记忆还停留在十来岁。有一日在田野间玩,我流鼻血的病又犯了,又没有水可以拍击额头,情急之下,伯父拔了几棵蒲公英,将叶子揪下来,用他粗大的手掌揉搓成团状,堵在鼻孔中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甘涩的汁液流几滴到嘴巴里,这就是童年的味道。

因为蒲公英的生命传播只需要风,所以乡野间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印象中它的花有白色也有红色,叶片是肥厚的,边缘有细细的小刺,夏日的田埂上,如果不注意,会刺到孩童的光脚丫。但是又不会像蒺藜一样叫人刺痛难忍。

宋代以后大量文人参与到绘画中来,所以对于动植物的描绘都会加入人文爱好。比如倪瓒《六君子图》,不知道以为是画了六个人,实际是六棵树。又比如在兰竹的边上经常画有荆棘,喻义为君子需要小人之衬托。东方的审美要求是尽善尽美,善是排在美的前面的。看到方严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蛱蝶翻飞在蒲公英的叶间,顿时勾起了昔日的记忆。

( 文 /  杨近白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名称
七花草虫图卷之

材质:纸本设色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学名
河白草
形态:蓼科一年生攀援草本。
别名杠板归,贯叶蓼等。
性味:性微寒,味酸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
生长:全国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生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七花草虫图卷之四局部细节——河白草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学名
:长尾水清蛾
门属:六足亚门大蚕蛾科。
别名:绿尾大蚕蛾等。
食物:植食性昆虫。
生长:全国东北、华北、华中地区生长。
栖居:夜行蛾类,盛夏最多。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宋  佚名  青枫巨蝶(蛾)图  局部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七花草虫图卷之四局部细节——长尾水清蛾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方严写生稿

不必古人有此

 

 

恽南田认为作画可以随意涉趣,不必拘于题材。故可“不必古人有此”,“于不可图而图之”。南田笔下题材多新意多,但其意决非当下画坛“无中生有”般的“猎奇”,也不是人无我有的刷存在感,而是“道法自然”,是“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具体呈现,方严先生《七花图卷》正是此两句的完美诠释。

摹古之辈当求“古人之有”,作画需入古人法度,然不在其“有”而在于“法”,方有“不可图而图之”,此卷可见方严在创作上的随意挥写却又严谨细腻。方严绘没骨《七花图卷》与南田早期画法相似,先直接点跺而写后勾线渲染,以求“形神皆备 ”“活色生香”,但不能只看表面,此绝非仅仅是表面的“肌肤之丽”。中国画“求真尚神”以“极妙参神”为第一要义,以“物任其性”、“穷理尽性”为方法,以“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为目的。要义到目的依次降格,具体到技法就更低了,所以不能只看到表象,只看到技巧。笔墨是留在纸上的假象,却要模拟自然万端品类的真实存在,笔墨是不可能创造出等同于生命的东西的,所以“活泼泼”、“生动”只是一个貌似真实的假象。以假求真这里面的玄机就是合道,也是“道法自然”的表现,非“活泼泼”的不能为之。

最终作品是依靠技艺来展现的,我们就此作来说说从“古人无”怎么到“图之”的,首先必须有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六法之中“传移模写”个人理解为写生,而“应物象形”、 “随类敷彩”、“经营位置”、“骨法用笔”都涉及具体的内容。总之写生就是察物象、究其质、明其理、写其生动。

(1) “应物象形”造型上和而不同以求最大丰富性。叶子基本呈等边三角形,但运用朝向、翻转、大小、交叉、前后、俯仰等手法力求做到张张叶子不雷同不重复,每张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由于叶子的三角形所以选草虫的时候有意选择飞蛾,飞蛾的翅膀也是三角的,所以能够和谐相融,具备完整的统一性。

(2) “随类敷彩”用色上讲究呼应。蛾和叶子均是绿色,色相接近明度不一,协调而又有对比;同时果子的颜色在蛾的身上均可以找到关系;并且蛾身上的半圆斑点和果子的圆形也是一个呼应;茎的红色和暖绿的叶子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蛾身上的白色又突出了主角。

(3) “经营位置”穿插上讲究长短、疏密、留白、前后以及各自朝向关系。叶柄、主干、叶子、蛾的翅膀的长短运用交叉避让的方式呈现了多样性;从疏和密的对比看,有形的枝干叶子蛾等形成的聚散,其次就是隐形的留白,留白的多少就决定了疏密,并且注意里面的小空白不能和叶子大小相仿;外轮廓也就是穿插的外延,露出的头要有聚散松紧,并且外延形成的关系线都能再另一处找到对应。

 

(4) “骨法用笔”是对质地的理解。质地的理解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完成,杆子的硬度、叶子的薄薄的柔软度、果子的厚实度,可以通过手的碰触来实现。质地的了解直接关系到用笔的节奏和力度,也就是“骨法用笔”的依据所在。

(5) “传移模写”就是上面四条合在一起,加上情态,在自然坏境中的生发状态,并赋予真实的感受,这一点体现了整体的创作意识,即把握自然之道体现自然规律。“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徘徊。”情景交融,物我相通,从而两两相忘,以达到“妙夺造化”之工。

综上五点我们可用宋人小品的创作为参照加以印证。便知画出一张经得起分析,称得上经典的作品是何等之难。宋画如百练精钢,趋之者如过江之鲫,唯方严先生从中锻炼出“理法”二字,以线质应万物、以节奏合自然,化精钢为绕指柔。此长卷每本花卉每只草虫都妙合自然。正所谓“造物在我”!

( 文 / 觉庐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名称
七花草虫图卷之

材质:纸本设色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学名
:草茉莉
形态:报春花属一年生植物
。夏秋开花。
别名:懒老婆花、地雷花、粉豆花等。
性味:性甘、苦,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调经,利尿泄热。
生长:喜温和湿润,不耐寒,全国大部分地区观赏种植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七花草虫图卷之五局部细节——草茉莉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学名:白尾灰蜓
门属:六足亚门差翅目昆虫。分蜻科、蜓科。
别名:丁丁、点灯儿、山咪等。
食物:食肉性昆虫,捕食昆虫、蚊子等。
生长:全国皆有分布。
栖居:常见水泽生长,多在黄昏飞出。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齐白石  画院藏稿  蜻蜓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七花草虫图卷之五局部细节——白尾灰蜓

(中)方严新作【七花草虫图卷】大图与手稿
⬆︎ 方严写生稿

 

 

韵致婉然  穆若清风

 

儿时的我对各色花卉就有着极大的兴趣,只要看到花就会驻足观赏,时常感叹于自然万物的神妙。在乡间,紫茉莉的名字叫“煮饭花”,它娇羞而低调,总是在炊烟袅袅的黄昏时分静静开放。它既是一味中药,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方师以它入画,实属妙哉!

古人云:万物静观皆自得。画家只有在自然中感悟天地精神,与自然万物达到心灵上的呼应,才能画出气韵生动的作品。能把自然景物合理的绘于画中,这很考验画家的综合能力与境界。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 这充分说明了画家学识修养的重要性。此帧七花写生图卷所折射出的艺术高度,不难看出画家在自然生活中体悟至深和自身的非凡艺术修养。写生并不只是对景临摹,而是写其生动意趣。艺术创作一旦脱离自然生活,必然是空洞乏味的。

绘制草虫是件极难的事情,画家必须在方寸之间展现极高的用笔技巧,不拘泥于形制。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讲:“古之画,或能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气韵与形似的关系归纳起来,气韵为先不丢形似,形似是一种手段但又不是最终的目的。

宇宙万物有形也有神,它们不仅有可观可感的外在形态,也有其内在的自身规律。如同人有不同气质,不同种类万物也都有其独特意趣。观方师此作,以没骨手法展现蜻蜓立于紫茉莉之上,可谓是形神兼备,赋色典雅。此中妙处,须细细体味……

文 /  徐聪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