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耳朵疼、流脓,家长该怎么办?

 重庆耳鼻喉科普 2021-02-07
图片

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外耳道疖肿:由于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发炎,形成疖肿,开始表现为耳疼、耳闷,且疼痛明显,后期疖肿溃破则开始流脓,而一旦疖肿溃破就意味着病情好转了。

家长注意:观察耳道是否有红肿,耳道变窄,当出现流脓时则保持耳道通畅让脓液流出即可。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或者物理治疗。

     2.大疱性鼓膜炎:因病毒感染,引起鼓膜及其连续的外耳道皮肤炎症,常发生在病毒性感冒后,表现为局部单个或多个疱疹隆起,因鼓膜表面神经末梢丰富,所以疼痛剧烈。

家长注意: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后治疗。

3.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婴幼儿,冬春季多见,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部分治疗不及时病人可导致鼓膜穿孔引起患耳流脓及听力下降。

保健要点:

1.全身治疗:诊断明确后对症用药,建议耳内窥镜检查。

2.局部治疗:穿孔前可运用1%酚甘油滴耳,夜间不方便去医院者可局部滴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如有流脓可先用3%双氧水清洁外耳道脓液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禁止应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

3.哺乳中的孩子,应避免平躺着喝奶,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宽且平,躺着喝奶有时会倒溢入中耳腔,而将鼻咽部的病原菌带入。

4.耳痛、发烧等表面症状的短暂缓解并不表示中耳炎已经痊愈,患者不要掉以轻心,应继续追踪诊治所遗留下来的积液问题。

5.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及哺乳的卫生知识。

6.积极治疗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

7.避免在不干净的水中进行游泳、跳水等。

8.飞机下降时尽量多做吞咽动作,以促使咽鼓管不断开放,平衡中耳内外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