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第480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二程文化园游思》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郭进拴原创】二程文化园游思


    公元2018年3月25日上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二程文化园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洛阳市伊川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程文化园隆重举行。我有幸与出席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的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二程文化园。

     我这个1958年3月出生在伊川县的伊川人,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运动中,读了一些作为批判材料的二程理论和他们的著作的。我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参加了洛阳地区文化局、群艺馆在伊川县委党校举办的文化专干培训班,曾专门去看过二程墓,当时的几间破房露着天,险些倒塌。真没想到,现在变化这么大。我为故乡取得的新建设、新成就、新风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程文化园是二程第31世孙、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兴亚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程道兴先生先后捐资3.2亿元在二程墓园基础上升级扩建的大型儒学文化园林,位于伊川西侧松柏苍郁的荆山脚下,是一处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观,也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意义的儒学文化景观。全园面积万余亩,建筑占地360亩。整个园区分为三个部分。西侧系程林祭拜区,中间为程庙纪念区,东部乃书院文化区。
    一部洛阳史半部中国史。洛阳历经十三朝古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伊川紧邻洛阳,有着璀璨深厚的文化底蕴。伊川境内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环境优雅,又有中国最大儒学文化园林、理学朝圣地——二程文化园!

        二程文化园于2011年4月5日正式奠基,经过6年的精心打造,2017年4月3日已正式开园迎宾。二程文化园为纪念二程、研究理学以及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构建了一方文化圣地。

  

    程颢、程颐,世称“二程”,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他们兄弟师从于理学开山周敦颐,受教于理学先驱胡安定,几十年兼收并蓄,数十载博采众长,皓首穷经,学达性天,继承儒学,兼容佛道,创立洛学,奠基理学。
          程颢、程颐有一次同赴某士大夫家中饮宴,主人为增添乐趣,特请来歌妓劝酒作陪,席间不免有打情骂俏之举。程颐顿感不合礼仪,很不高兴,很快就起身离席,告辞而去;但程颢却不以为意,直到尽欢宴散。第二天,程颐来到程颢的书斋中,谈起昨日之事还非常气恼,并指责程颢不应该同流合污。于是,程颢便对他说:“昨天酒席中有妓,但我心目中却无妓;今日书斋中并无妓,而你心目中却仍有妓。”听完这话,程颐自认有所不及。
         程母染病,急需求医治疗。程颢因忙于著书立说,程颐体谅哥哥,便独自带母亲外出求医,母亲口渴程颐让母亲坐在树下休息,起身寻水。这时雨后方晴,草叶上尚有露珠,程颐到处寻觅,不见山泉水井。忽然在草丛中发现一堆白骨,其中有一个是小孩天门盖骨,内积存少许雨水,倒也清澈。他小心翼翼地端回这半“碗”水,请母亲饮下。片刻间,母亲神志清醒,病轻九分。她喜出望外地告诉程颐说:“我喝了天河水,治好了发烧症”。她决定不再求医,原路回家。程颐自以为有功,便向哥哥夸耀说:“你只顾读书做文章,我却替你行了孝。”程颢听了他寻水敬母的全部过程后说:“你认为母亲喝雨水而病愈是偶然的?殊不知小孩的天门盖正是治病良药。”程颐忙问:“兄长怎么晓得?”程颢说;“此乃读书所得。”程颐回告母亲,母亲会意地笑了。从此之后,程颐更加发奋读书学习。他们的学说经四传弟子朱熹发扬光大,形成了体系精致完备影响至深至巨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南宋后成为正统哲学,统治中国思想界长达八百年之久。同时,程朱理学漂洋过海,对东南亚乃至欧洲的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程园,也称二程墓,位于洛阳市南约25公里处,为埋葬程颢、程颐及二人父亲之处。程园包含程墓和程祠两部分,前为祠庙,后为墓冢。祠由门楼、厢房及大殿等组成,另有明清时代的石碑数十方。园内植有古柏500株左右,有原来的大门、二门、墓祠、山院及祠堂、明棚、厢房等建筑及部分石碑、石刻。

         伊川程林文化园项目共分三部分,西侧为程林祭拜区,中间为程庙纪念区,东边为书院文化区,是集文化、娱乐、休闲、商业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档次文化园区。其完善的功能服务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文化娱乐项目,成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阵地,是伊川县又一标志性文化工程。
        最东边为"二程"书院区。根据古代书院的建制要求以及伊川书院的相关典故,重建"伊川书院"一座。书院里,前置"程门立雪"照壁,其后建筑群秉承北方书院端庄严谨的特点,采用严整的四合院式布局,充分与周边园林景观相结合,以呈现古朴淡雅的风格。重建的"伊川书院",已成为理学思想的研究场所。“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开创“洛学”,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用尽一生创立了“天理”学说,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内容,是所有人固有的先天本性。由于程颐、程颢二人长期在洛阳讲学、潜心研究理论,人们便把他们的学派和理论称为“洛学”;本是地方性学派的“洛学”,以其义理的普遍性、哲学系统的开放性而具有了向多方向发展的特质。后世历代对他们推崇有加,“天理”学说也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正统思想。程颐、程颢被世人尊称为“二程”和“旷世大儒”。

  

    “二程”去世后,被门徒们合葬在今伊川县城西荆山脚下,当地人称“程林”。该园建于宋,兴于明清,毁于“文革”期间。到2004年,该园满目疮痍,仅存前殿三间。

  

   从执着收集、编纂“二程”思想文化书籍,到捐赠巨资修建“二程文化园”;从平面到立体,从抽象到具体,从单一到全面,“二程文化园”像一棵大树,把程朱理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立体而完整地展现出来了。这里就是一个完整的儒学、理学、心学的展览馆、博物馆。在这里参观,不知不觉会被理学心学文化所熏陶,所感化。

   儒学理学心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大都是从书籍或者学者讲座中得到的。如何让人们能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台,如何让人们在旅游参观中不知不觉接受教育,让“二程文化”活起来,实现理学心学的复兴,飞入寻常百姓家,是程道兴多年来思考的问题。

  “名垂青史者,非达官贵人、帝王将相,而是思想文化大家。”程道兴说,这座重建的“二程文化园”,将成为弘扬理学思想的研究场所,这里有中原作为中华文明原点的精彩。

  

  

    程道兴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十三年来,程道兴几乎放弃了实业,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二程文化”的挖掘弘扬上。

  “2004年,我单枪匹马去伊川县谈我要无偿捐赠建设‘二程文化园’的时候,大家都不敢相信:拿几亿元无偿捐建文化园?直到我郑重其事反复强调,他们才相信是真的。”程道兴说。

   程道兴年轻时在部队曾经荣立三等功,并带领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后来,创业投资成功的程道兴出任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会长。

   六年论证,七年建设,十三年来程道兴可谓呕心沥血、坚守初心。园内每一个设计,每一块石碑,他都亲自和专家一起,觅史书、找出处,力求与历史吻合。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对雕刻人物像、殿名、对联、碑文多次研讨论证,挖掘史实,精益求精,不留遗憾。
    程林祭拜区主要包括程颢、程颐和父亲程珦墓冢,宋朝名相程琳墓冢,抗金民族英雄、程颐之子程端中衣冠冢,墓冢前有享殿、神道、石像、祭坛,整个祭拜区庄严、肃穆、神圣。

 在程庙纪念区,程庙前的二程广场中央矗立着9.9米高的二程雕像,雕像两侧为石牌坊。山门、钟鼓楼及程道兴先生亲书“程庙”匾额格外显眼。进山门,甬道两侧是各种碑刻,碑刻东西两侧是明贤祠和弟子祠,以纪念理学明贤和理学先师。康熙皇帝手书的“宗师殿”、宋徽宗手书的“两圣殿”别具一格。两圣殿左右两侧的朱子殿、陆王殿、十二碑楼,均为历代帝王敕封的御碑。两圣殿内有两圣戴九旒雕像,两旁是四大弟子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佐立像。两圣殿上方为崇理殿,崇理殿左右前方为明贤堂和功德堂,左上方为程氏宗祠,右上方为启圣祠。

 两程书院文化区涵盖了石刻影壁、石刻龙柱及书院山门、理学堂、春风堂、立雪堂、大成殿、道统祠、人文伊川馆、稽古阁、华夏瑰宝馆、理宗家训等景点。

 据导游介绍,开园期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的专家学者及学术期刊编辑等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伊川,对如何发扬理学精髓,研讨程颢、程颐思想文化和现代价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华东师大出版社原董事长、博士生导师朱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李存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张学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儒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震,深圳大学哲学系教授景海峰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进一步挖掘伊川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好“圣贤伊川”历史文化品牌提供了宝贵经验。

  伊川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酒祖故里、圣贤之乡、理学名区”美誉。伊川还把万亩西山植物园整体纳入了文化园,按照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定位,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品位档次,发扬享誉海内外的理学精神,汇聚程氏后裔的巨大力量,着力将伊川打造成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