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pengxq书斋 2015-07-04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2009-12-04 09:39:38)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都】洛阳

地址: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四中校内)
年代:北宋
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颐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西元1082年),上书宰相文彦博,希望将洛阳城南10公里处———龙门山胜德庵上方寺附近的“荒芜无用之地”,拨给他作为学田,以供著书讲学资用。文彦博满足了程颐的要求,把自己在伊川鸣皋镇一处庄园赠给了他。有正房5间为讲堂;东西厢房各3间,为弟子居室;大门1间,匾题“伊皋书院”。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程颐于此讲学20余年。靖康元年(西元1126)金兵南下,书院被毁。元朝炮手总管勖实戴率兵镇守鸣皋,读二程《遗书》,受其影响,遂改名克烈士希,并筹资材,募工役,于旧址重建书院。有大门、中门、廊庑、讲堂、仓库、厨房等,亲为之记。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其子慕颜铁木又增建稽古阁,藏书万余卷。延祐三年(西元1316)春三月,得元仁宗嘉许,赐名“伊川书院”。另由翰林直学士薛友谅作碑文记其事,集贤殿学士赵孟頫书丹,参知政事郭贯篆额。碑高8尺,名“敕赐伊川书院碑”(今尚存于鸣皋中学)。元末书院毁于战火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元代赵孟頫书丹“敕赐伊川书院碑”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明永乐十四年(西元1416)佥事刘咸重修。清康熙二十七年(西元1688)嵩县知事徐士讷集资重建,作为“育才之宫,讲学之地,以传洛学”。新修大殿3间,专祀程颐、程颢。乾隆四年(西元1739)增建房舍,设立义学,拨给学田1018亩。乾隆十二年嵩县(时鸣皋镇属嵩县)知县张顾鉴因书院僻处乡村,考课不便,将其并入嵩县城内西北隅之乐道书院。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书院内有一株笔直挺拨的古柏,相传为程颐亲手栽植已有近千年。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鸣皋镇南望九皋山,东临伊水。《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因而得名。程颐就在文彦博所赠的庄园上建立书院,自程颐创建伊皋书院至去世的20多年间,他长期在书院著书讲学,他的思想体系和著述及其传道活动大多在伊皋书院完成,故被称为“伊川先生”。书院兴办后,四方学子,云集程门,“讲易学、授理学”,求教者日夕盈门,“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程颐所传之道,就是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洛学”,它对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起了奠基作用,具有开创之功。程颐的寿命比程颢长20多岁,从事计学和传道的时间也就远远超过其兄,二程弟子中的大多数学生为程颐的学生,而程颐的教学传道活动又多在伊川书院进行,可以说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之一。

    程颐、程颢两兄弟的直传弟子有很多,较有名的有80余人,大多有史可查,其中吕大临、杨时、谢良佐、游酢被称为“程门四先生”。程颐去世后,他的弟子不遗余力地传播并发展洛学。宋室南迁后,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二程的弟子将洛学流传推广到南方。其中对正宗洛学南传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杨时(号龟山),“载道而南,一时学者翕然从之,尊为正宗。”他长期从事讲学,并建有东林书院。洛学由杨时南传这一支的师承关系是: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朱熹是二程的四传弟子,他以二程学说为本,兼取诸家之长,最终集理学之大成,完成了对旧儒学的改造。这样,自二程到朱熹经过众多弟子的传播和发挥,终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新儒学思想体系,被称为“程朱理学”。南宋宁宗末年,统治者开始尊崇理学,程朱理学取得正统官学地位,成为取代汉以来传统旧儒学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经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有碑刻6通,大成殿1座,东西厢房各3间。

      ◤洛阳◢伊川书院遗址

  到了近现代,理学作为官学虽早已成为历史,但在长时期崇尚理学的背景下所形成的各种礼仪、规制,大都沿袭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一部分。如有关生育、婚娶、丧葬等方面的乡风民俗,不少仍是《朱子家礼》之制。其他如现在所说的“天理难容”、“理该如此”、“理所当然”等,其实都是理学的影响或造就。所有这些,若追根求源的话,就不能不追到二程,追到传播其学说的伊川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