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贤杯】【51号作品】孙建铭丨大山看的清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大山看的清
 
文/孙建铭
 
 
二零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在这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基层党员干部在国家建设以及方方面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那些在大山里基层党支部书记,大多都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为百姓解忧帮困,是群众的贴心人。历史会记住他们,其事迹永记村民心中!
在大峪镇棉花村就有这么一位共产党员于仁旺。
棉花村座落在今汝州市大峪镇西北15里处的蜜蜡山下,人杰地灵、气侯宜人。下辖河口、石上、南窑、棉东、棉西、北咀、东坡、红岑、瓦窑沟、后边、前头,共1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约1400口人。在该村广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村入口处有一大伏牛,相传是伏牛山的牛就卧伏在这里,当地有一段顺口溜说:八百伏牛哪里去/河南汝州大峪地/头朝东来尾朝西/牛角朝前耳竖起/一头扎到小溪里/肚子喝的饱饱地/千年数载生息地/谁看都说真神奇。传说伏牛喝水,也导致这里河水一下大雨就泛滥。
时间追朔到1949年建国时期。1949年11月25日,于仁旺就出生在棉花村也叫棉花窑,大多户村民生活贫困。1969年,二十岁的于仁旺响应号召,应征入伍,来到了山东炮八师6169部队,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同年6月20日表现良好,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复员回到家乡小学任教。
在学校,他努力工作、认真负责。棉花村地处黄涧河上游,村民都居住在河两岸,高低不平,大沟小沟多,村民学生出行都要趟水而过。1976年7月份,于仁旺按时来到学校上课,校老师短缺,一人教三班,循环教学。于老师按排好几个班学生的日常课程,发现少了几名学生没来上课,他就赶紧叫来附近东坡生产队长于丙看护学生,因为校旁边就是黄涧河,怕学生去河里玩。于仁旺想着现在正是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时候,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这也是教师的职责。于是他就趟过几道沟水,到村里走访家长,看看孩子们为啥没来上学。刚走访完,上午十点,天空中突下大雨,顿时,黄涧河水位暴涨。于仁旺险些没过去河,他气喘吁吁地赶紧跑到学校,看到学生都安然无恙,这才放心。那天放学他护送每位学生过河,喊其家长接应,都安全回家。于老师全身湿透,刚到家,就听说本村有一户村民家十几岁的孩子被洪水冲走,没有消息。他不顾疲惫,快速带人来到河边查看寻找,天黑也没找到小孩。他眼中流着泪,啥时候能把桥建起来多好呀!并暗自发誓说:“血的教训不能忘,建桥关紧记心上。如有机会把桥建,出行安全通八方。”
棉花村七八十年代百姓困苦。1980年,于仁旺表现突出,经过协调,被大峪人民公社任命为棉花村党支部书记。村上没收入,他一上任,立刻召开会议,动员号召全村人员,捐粮捐物出义务工,尽快把村七座桥建起来,在修桥现场搭起灶吃集体饭,干部吃住工地,老少齐上阵,到附近山上抬石担土,肩扛车拉,加快进度。大家不怕天热,手磨出血泡继续不停干,石头砸住腿脚,轻伤不下火线,满满一架子车石头,一人拉不动,众人向前推。大家心齐都有一股韧劲,桥不通不停歇。大点的小孩抱个小石头跑向建桥现场,出点小力,老头老婆也慢慢地搬石头,为建桥增砖添瓦。于仁旺也日夜奔波在建桥现场,一边干活一边指挥,终于赶到汛期前保质保量把七座石拱桥建成了。他让村民继续奋战,趁热打铁,把全村道路加宽铺平,使大家出行得到很大改善,每个人都喜笑颜开。
为让村民有收入,于仁旺结合当时政策,号召村民在自已的房前屋后,开垦荒地,大峪公社提供树苗,就种下了一片片杨树林,树长大后,政府允许砍伐出售,砍后再种小树,这样增加了村民收入,补贴了家用。现在树林依然旺盛。
有一天,于仁旺在田里干活,看到北咀村冒烟,接着有人喊救火,他迅速跑到现场救火,因火势猛,火扑灭了,但给失火者肖金家带来了重创。于仁旺马上召开村干部会议,动员大家捐粮献被,帮肖金家里渡过难关。不向政府伸手要钱,灾难自救。动员后,干部责任心强,群众积极性高。短短一天时间,就把近三千斤粮食送到了肖金家中。
村中五保户于仁旺常牵挂在心。本村有一个无儿女,已七十多岁的陈妮老人,日常生活困难。那时的五保老人,用责任到人的制度,日常费用开支都是各家各户凑兑,所以柴米油盐酱醋衣都有大小生产队干部负责筹集。于仁旺就安排陈妮的邻居李祥每天为陈妮挑水,做到缸满院净衣服洁,大队出钱买煤,李祥负责运到老人家伴土制成煤料,生产队每月给李祥记三十公分,保证老人晚年有依靠。每当于仁旺来看望陈妮,老人总是眼里含着泪说:“要不是有你这样的好干部,我就活不成,好人呀,好人……”。陈妮老人遇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孩子放心吧,大队生产队给我的很全,啥都有,共产党好,生长在新社会,无儿无女也没后顾之忧,我很满足。朴素的话语,真实的事情,脚踏实地做,大山看的清。
于仁旺常说:谁也当不了一辈子干部,但当一天干部,就要为民办好事。做为一名党员,永远不要忘了入党誓言,不要忘了生你养你的土地。为村民办点实事,心里踏实。
于仁旺现在己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但他闲不着,还坚持义务为民办教师群体依法维权十五年,尽管维权的道路上有困难,有时也给他内心带来了伤,但他依然前行,依然要赞美太阳。
于仁旺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情,事小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力去办。有句话说过: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共产党员于仁旺,为基层干部增了光,为党的形象添了彩!
如今,在伟大祖国的大地上,像于仁旺这样的共产党员正越来越多,脚踏实地做事情,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歌颂!
 
大山看的清,
一心为民众。
几十年前事,
百姓记心中。
感恩共产党,
百岁正年轻。
如今已小康,
共奔中国梦!
 
 
征文启事 :
第二届全国“孝贤杯”征文启事


作者介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