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华文武:潘村百年小圩

 新用户9326cauu 2022-06-27 发布于安徽

来源:网络

“小圩子被推平了!”晚间,一个熟人在微信上发了配图说明告诉我。

被推平了??春节的时候不是还有几堵墙斜立在那里吗,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这么快就被推平了?惊讶之余,我还有深深的惋惜。潘村街一个标志性的“地标”悄然没有了,一段历史就此淹没了,然而关于小圩子的点点滴滴,却总是抹不去。

作为一个潘村人,没有人不熟悉小圩子,它历史悠久,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圩,发音wéi,在潘村一带,这个词并不陌生,一般而言指的是江淮中下游地方,在地势低洼的地区周围为了防水而构筑的防洪堤,如靠近女山湖一带,潘村在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丰收圩、防洪圩。另外一个意思,指的是围绕村庄的障碍物,用土石筑成,或用密植成行的荆棘编成,用来保护村子,防止外敌入侵和牛羊走失,这个地方形成的村落,叫“圩”,又白话成“围子”,例如潘村西边有上陶桥、圩子和下陶桥三个地方,在老人的口中潘村新华村又叫华圩子。潘村周围地区的五河县也有小圩镇、明光涧溪的广粮圩等地方。

小圩子具体哪年哪月建成,已经无从考证,现有面积大概五六亩地大小,座落在潘村街南靠西的地方,小猪塘南侧,老的粮行西侧。根据80年代潘村当年的老人们从他们的上辈口中知道,最少是潘村在“闹捻”的时候(捻军猖獗犯乱潘村,大约在咸丰八年,即1858年)前后,“捻子”曾经来到潘村一带烧毁街道门房和抢夺粮食,骚扰老百姓。为了加以防范,当地的华姓地主联合各姓村民,在村西面自发筑土成台,搭建瞭望台,并在周围挖一些深沟蓄水,成为古代护城河的样子。这样,一旦捻匪来了,村民们就可以躲在圩子里边并对外放枪御敌。而这个重要功能,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候,仍旧发挥重要作用。

清朝光绪年间,潘村东巷华姓地主在旧址修建了一个大庙,由现在居住潘村街的孙宜成祖父、孙继周父亲孙茂才帮忙照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在的太平乡一带,潘村湖水网交错芦苇丛生,土匪多聚集于此,他们趁国难当头之际却打家劫舍掠夺民财,干尽了伤天害理的坏事,危害一方,比较有名的是外号叫“大头水子”、“丁小袖子”、“王六王七”等土匪,他们往往藏在孟台子东滩芦荡深处,昼伏夜出,半夜出来抢夺潘村村民。而每到夜里,潘村村民就严阵以待,站在小圩子高台上瞭望,并和潘村街东南北三个炮楼遥相呼应,点火通讯,用土枪射击土匪。由于潘村街防守很严密,那些土匪也没有办法,而小圩子在保护村民财产安全上,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土匪被共产党剿灭之后,小圩子却落入国民党手中。由于小圩子特殊的建筑结构和军事用途,当时国统区潘村区区长“牛鼻子”(牛区长外号)根据盱眙县长秦庆霖授意(潘村当时属于盱眙县管辖,属于最西边的一个乡镇),让国民党桂系部队接管小圩子,当时有一个连部队进驻,连长叫洪端(是秦庆霖的寿县老乡,后来升任营长,在半塔保卫战中被俘获)。国民党部队对小圩子进行改造,修建了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在普遍的草房子周围很是显眼,这也赢得了观察瞭望的制高点。潘村时期开办的洋学堂,也曾经在小圩子里边。

国共交战的时候,1940年前后,潘村也成为两股势力的交织点,两方军队均开展拉锯战。而攻打小圩子据点的驻军,成为共产党游击队的重点。根据原来的五河县一位副县长回忆(安徽省五河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当时潘村北面的蒋庄进驻共产党新四军五支队十团的部队的地方武装经常袭击小圩子驻军,而这也从时任共产党盱凤嘉县委组织部长、现年97岁的华桓口中得到印证:共产党经常半夜摸到小圩子跟前,趁晚黑,冲着把守的国民党士兵放枪,吓得国民党守军也不敢乱动,晚上是根本不敢出来骚扰百姓。相隔不远的国民党潘村区公所(原先西巷附近)也是高墙耸立,大门紧闭,卫兵把守,寂静了然。

1948年底到1929年初,潘村解放。而潘村几大姓的大地主们有的逃走,有被镇压,小圩子也成为是非之地、无主之地,不敢有人提出申索。彼时,炮楼仍旧挺立,而周围荒草杂生。

1954年,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进程,潘村地区的供销社系统随着国家的要求而建立起来,小圩子也被征收为潘村供销社仓库,用以存放各类物资。原有的破庙被拔掉,在原有炮楼的周围,盖了三处高大的库房,炮楼在最西边,隔壁北面一座座青灰色的仓库,东面则各有一排两座,里边保存着收购的大量棉花等各类物资。

记得1980年左右的时候,小圩子存放棉花的仓库着火,我们小孩子还大着胆子跑过去看热闹,只看见小圩子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家叫叫嚷嚷忙着取水救火,小圩子四周挖掘的水沟起了很大作用。当时从县城也来了救火车。记得好像还烧死一个人,寻人启事还贴在电线杆上。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圩子最大的记忆点,还是在于它是废品收购站,说白了,就是可以捡破烂去换钱的地方。七八十年代,潘村的孩子们普遍贫穷,没有任何的零花钱。于是孩子们四处捡塑料布、捡牛皮纸、化肥袋,或者在家翻箱倒柜地找牙膏皮、橡胶鞋底、破铜烂铁等,或者去逮癞蛤蟆刮刮浆取液、去捡知了壳、去把槐花晒干,甚至还有孩子去偷李沟机站里的配电铁器,凡是小圩子能收的破旧东西或者中药材原料,都能够被孩子们换成钱。那个时候,我们兄弟几个也是小圩子的常客,经常把家里拖拉机维修剩下的废铁、废铜拿去小圩子那里变卖,过秤,开票,收钱,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潘村供销社大店,有卖一种橡胶篮球,才卖两块三毛八,当时买的人很多。我们也极想要一个,然而家人不给我们钱,于是我们兄弟几个一趟趟跑小圩子之后才换回了一个蓝色的篮球。当时的废品收购员叫万宏宝,现在应该还在潘村街北居住吧。

由于四周被水环绕,加上高墙耸立,人迹罕至,小圩子一直是我们孩子心中很神秘很令人恐惧的地方,有人说那里面有黄狼子(发平声,为黄鼠狼)、有旧步枪,还有孩子说里边看到过鬼……各种各样的传说冲击着当时我年幼的心灵。不过我清楚记得,住在小圩子东面的孙继周(孙茂才次子),曾经比划着说:小圩子里边的红赤练蛇有这么长呢!赤练蛇有没有一庹那么长,无从考证,而他也去世二三十年了。我也曾有一次大着胆子进到小圩子仓库那里,伸头只看到长得很高很高的杂草就不敢再迈步往前,深怕有蛇或者黄鼠狼突然窜出来,而登上高高的炮楼去玩,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估计小圩子周围的孩子们也极少有这么大胆子和机会吧。
初中之后,街西小圩子那里我去的比较少了,但是华庄、缪庄以及陶桥等地到潘村赶集的人,还必然经过小圩子,周围的孩子们也还能够抬眼看到并不高耸的炮楼和日益脏乱的水沟,它还仍然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1999年前后,全国供销社系统改制,潘村供销社也名存实亡,一些原有资产被加速变卖,小圩子也难逃厄运,风雨飘摇。

今年过年回家,从潘村市民广场信步回来,突然不经意经过了小圩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堆乱砖瓦块,还有搭建的房子,护圩的水沟早已不知在哪里,炮楼也残垣破壁,摇摇欲坠,曾经高大的棉花仓库荡然无存,小圩子失去了往昔的荣光,在冬天的黄昏更觉荒凉,像一个多年不见的老人令人心中不免凄凉。我抬头看了看天,铅色的天空下冷风嗖嗖,有些下雪的样子了,我裹紧衣服匆匆离开。

又记:八月份回潘村,闲来无事又到小圩子那里,小圩子废墟一片,杂树乱生,冬天的无名小树长大了不少,树叶很绿。百年小圩子,正如百年的老人一样,历经沧桑,看尽人间百态,也该倒了。双子星还被撞塌呢,九寨沟的诺日朗瀑布还会震塌呢,何况一个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圩子。唉,倒了就倒吧,只是,只是这潘村百年记忆无从再寻得了!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