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月销售1.7万辆,同比下降29%,马自达会退出中国市场吗?

 车哥们 2021-02-07

马自达官方数据显示,其5月份销售17385辆,其中一汽马自达贡献6158台,长安马自达贡献出11227台,累积同比2018年5月份下滑29%。1月至5月,马自达销量为86771辆,同比下滑31.4%。这是马自达连续13个月销量下滑。

对于销量不佳情况,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渡部宣彦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马自达的销售情况仍面临挑战。我们将与中国的两个合作伙伴一起,持续坚持价值经营,并继续通过品牌强化活动向广大消费者传达马自达品牌与产品的优势。”

更早之前,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被传合并的消息也纷至沓来。但马自达官方对此矢口否认,表示并没有将二者合并的打算。

在中国市场,马自达由于其小众但针对性极强的身份属性,且依靠中国市场巨大的人口红利优势,一直能够“独善其身”。然而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环境突变。内部方面在消费升级推动下迎来自身产业机构调整,外部层面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身处其中的汽车厂商也受到冲击。

与其他身陷囹圄的品牌内部“腐烂”不同。马自达在产品力方面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更多是在大方向,大战略上出现了一些偏差。

二马分网有必要重新思考

为了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和市场宣传。汽车厂商都喜欢采取分网销售的模式。大的表现是按品牌划分,南北大众、南北丰田等,小的表现是按车型划分,吉利的L、H网,哈弗最开始的红蓝标网络到如今的F、H销售网络。本质都是为了俘获更多用户。

尽管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牌,但依靠中国市场巨大的人口红利,马自达在中国也有两个独立的销售体系,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毕竟这个市场很大,有足够的吸纳能力。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马自达两个销售体系的差距也越发明显。

据马自达中国发布的2018年零售数据,长安马自达全年销量16.3万辆,一汽马自达全年销量10.9万辆,一汽马自达销量占马自达当年在华销量的40%,仅相当于长安马自达的2/3。

而在更早之前的2017年、2016年,一汽马自达也一直与长安马自达相差甚远。过去虽然有差距,但一汽马自达经销商尚能自保,如今在车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其生存压力巨大。

如此,关于二马合并的消息也一度甚嚣尘上。不久前甚至有媒体报道,北京有同时经营两品牌的经销商已经将二者“并网销售”。

众所周知,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差距明显的原因主要是前者只是一个销售公司,而后者是一个生产销售公司。二者存在极大的资源不对等性。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马自达中国董事长渡部宣彦表示,按照马自达的规划,他们依然不会放弃与一汽马自达的合作,2020年会给其导入新的车型。但日益恶化的市场环境恐怕未必会留给一汽马自达等待“援兵”到来的那一天。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马自达来说,对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进行整合也许才是解决“南北二马”失衡问题的最好办法。

没有紧跟时势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崛起,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性能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车企在针对产品输出时,对大局势有足够的判断,在审时度势方面,马自达并没有显得这么紧跟时代。

这里有几个例子,比如在消费市场端,年轻消费群体崛起,马自达在产品输出时,并没有做到投其所好。马自达近几年推出的新车仅在外观上有一定改变,但在年轻消费者比较在意的智能化、网联化方面明显滞后,即便是相对保守的丰田都开始逐渐向汽车网联化过渡,马自达在这方面显得有些后知后觉。此前它花重金投入研发创驰蓝天二代发动机,追求发动机的极致性能,也被外界认为是剑走偏锋的表现。

再比如在产业端,新能源是大势所趋,现在所有的车企都在向新能源方向转型。马自达到现在还没有新能源车型推向市场。

渡部宣彦表示,马自达将于2020年在华推出首款电动车,但其选择的合作伙伴是长安汽车。而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外资品牌“大举入侵”中国市场,造车新势力全面量产的关键节点。本就相对小众的马自达如果不提前预热市场,恐怕很难在新时代占得先机。

笔者认为,没有紧跟时代步伐是马自达逐渐落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市场不胜枚举,标致、雪铁龙、福特皆是如此。如今马自达基本靠原有的群众基础“割韭菜”,吃老本。如果不培养新一批年轻消费者,马自达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马自达尴尬的品牌定位

——“马自达为什么不像两田一产一样,做成大众品牌”

——“它的企业结构,品牌规模不支持它大小通吃,只能做细分市场的小众产品”

记得很早之前,跟同行聊起马自达的时候,我们就探讨过马自达的品牌定位问题。基本达成了以上共识。

相较日系同宗一脉的“两田一产”。马自达入华晚,产品矩阵少,本土化严重不足,它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支撑它做大做强,如果不采取小众定位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性。

过去几年,依托巨大的人口红利,马自达尚且能分一杯羹,如今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产业协同性越来越高。小众定位的品牌在时代洪流中被迫冲散。马自达之前已经有先例,铃木,菲亚特皆是如此。

正如大润发创始人离职时说的一样:“我们没有做错什么,却是给了这个时代”。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很早就预言,未来仅剩几家车企能够存活。如今在产业协同性越来越凸显的时代,这样的预言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我们能看到的另一个反面映衬,大众、丰田等企业尽管在车市寒冬中依然保持着较强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其更强的体系协同力。

如今市场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对于马自达来说,进行战略收缩,集中优势俘获新崛起的消费者,巩固其品牌形象或许还有继续的可能性。如果盲目求进恐怕会得不偿失。不知道下一步马自达或作何调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