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18年4月:谨防车间工作“机关化”

 WTB2255 2021-02-07

谨防车间工作“机关化”

●本报评论员

车间是落实上级各项工作要求的战斗部,是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但是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车间工作“机关化”倾向有所抬头。尤其是随着生产力布局调整和改革步伐的加快,有些车间管理的人数、跨度比较大。在看到这些车间组织生产更为有力的同时,更要警惕车间工作“机关化”问题。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干部作风的优劣,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望,关系到上级组织的各项要求能否在基层落实落地、生根发芽。车间工作一旦“机关化”,基层管理质量必然下滑,组织体系将成一盘散沙,就会造成上情不明、下情不清、坐而论道、不干实事等消极现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然撼动事业发展的根基。

车间工作“机关化”主要表现在,一些车间干部甘于当上级组织的“二传手”,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搞遥控、瞎指挥;对职工群众没感情,把自己当成了“官老爷”;在对待职工态度上冷、横、硬,时不时给职工群众脸色看,让职工碰钉子,职工的“无助感”超过了“获得感”。还有的车间干部按部就班、墨守陈规,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配有专门从事会务和事务的“小秘书”;车间了解班组和生产一线情况凭想象、推进工作落实凭文件和会议;车间干部不深入一线职工中调研摸实情,不能与职工打成一片,不知道职工想啥盼啥需要啥,职工很长时间看不到干部的影子;车间干部也不知道一线班组和职工群众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职工有意见、有想法不愿向车间干部诉说,而是直接越级找上级。造成车间工作“机关化”的原因,既有铁路工作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等客观因素,又有车间干部怕吃苦、怕担责、不愿意解决实际问题,不敢面对挑战和考验,小官滋生官僚主义等主观方面的因素。

车间“机关化”的危害非常大,直接损害了上级组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问题在基层的解决,为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车间工作脱离实际、脱离一线、脱离群众等恶性循环的发生;必然会造成车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必然会使车间干部思想僵化、生搬硬套、懒于工作、官气十足;会直接导致矛盾上交,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丧失了群众对组织的信任,致使安全不保、发展受阻,甚至会酿成滔天大祸。

防止车间“机关化”倾向,迫切需要各级干部增强想事干事干成事的信心和激情,真正走出办公室、走出围墙和大院,真正深入到一线班组和职工群众中去,真正地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所需所求。通过接地气、摸实情、想实招、办实事,做好职工的“贴心人”。车间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自己就是基层一线、自己就是战斗前沿、自己就是群众一员的工作理念。千万不要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领导”、“众星捧月”式的“头头”。要乐于做职工兄弟一般的亲人。常进职工门、常访当事人,真正深入一线班组、深入到工作最难、最繁杂、最有挑战性的地方去,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要坚持到生产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切实把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摸准理清,真正掌握“一线所需”。要着力提升一线职工对车间干部的“认知率”、“熟悉率”、“信任率”,从源头上消除车间“机关化”。基层站段也要加强对车间工作的关爱领导,为车间提升独立作战能力提供坚实保障。对车间干部要高看一眼,关心爱护、减轻负担,为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良好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