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孙元容)叙永赤水镇的千年古韵

 馨梅居士 2021-02-07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赤水千年底蕴深

/孙元蓉

乌蒙山麓深处,隐藏着一座紧邻赤水河边上的千年古镇——赤水镇。

赤水镇虽是赤水河边的一个小镇,却是四川连接滇黔的千年古驿,人文底蕴极为深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直是戍边屯兵之所,军事要冲,云贵川三省通衢之地。古人有诗这样描述:“叠叠山从云外悬,城依山脚聚人烟。路连云贵通京国,水学之玄赴蜀川。戌久儿童能走马,春深旅客怕闻鹃。星轿此地经过日,正值秋风九月天。”  这里原来是夜郎国的属地,“西南夷”境域,历史上一直为少数民族部族所据。

汉代以前,这里是濮僚等古老民族聚居地。后东汉时彝族先民迁入,不断壮大,成为本地主要民族。后苗族先民迁入,因征战又有大批汉族将士丢刀在此落户,本地就成了彝、苗、汉、羿等多民族杂居之地。

彝族原为东方善射民族,东汉末(公元147一178)年,由恒部后裔额奋,亦名赤德辉,率部从黔西威宁草海地区出发,共九千多人来此赤水河上游定居,传至十一世墨者扯勒,日益发展强大,一直居川南叙永县、古蔺县、贵州省毕节地区等地方。苗族在《贵州威宁苗族古史》上记载说:“夜郎有苗族散居”,即为此说。苗族先民是由湖南省洞庭湖迁入,进入蒙深山赤水河上游彝区,与彝族和睦相处。汉族是明洪武十八(1385)年,傅友德大军镇压赤水河上游彝族带来的将士,征战后留下的“丢刀落业户客”。明洪武二十一(1388)年赤水建卫所后,实行军垦,滞留的将士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子孙。这些“征南调北”的大军多来自齐、鲁、燕、赵、北方地区,湖广填四川的大多来自云南一带。

赤水河属长江上游支流,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起源是云南省镇雄县上游的鱼洞。河水清澈,滩多流急,总523千米两岸陡峭悬崖,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东流到川、滇、黔三省交界的梯子岩,水域面积2.04万平方千米,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它秦汉时称"鳛水",因流域为南夷君长之一的鳛部治邑,故而得名。后汉迄至两晋时,又称“大涉水”“安乐水”。唐天宝十年(715年)鲜于仲通征南诏,在檄文中第一次出现"赤虺河"名称。赤者,指逢雨涨水色浑赤。"虺"是"虺虺"之意,指雷声。喻赤水河涛声如雷吼,声威浩大。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赤水卫时,改“赤虺”为“赤水”。明代状元杨升庵有诗说:"君不见,赤虺河源出于芒部虎豹之林。猿猱路,层冰深雪不可通,十寻健木撑寒空。明堂大厦采梁,工师估客穿蒙笼。此水奔流飞箭,缚筏乘桴下蜀甸。暗淡滟滪险倍过,海洋流沙第一线。谁驱乌鹊驭鼋鼍,波涛旋回息盘窝。柏亭云屏济川手,奠民枕席休干戈。安得休为夷庚道,镌刻灵陶垂不磨。”与杨升庵同代的吴国伦也有《赤虺河》诗一首“万里赤虺河,山深毒物多。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筏趁飞流下,桔穿怒石过。劝郎今莫渡,不只为风波。”均是表达当年赤水河芒部山深毒物多层冰深雪不可通”恐惧。

赤水河镇得天独厚,位于赤水河上游岸边。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赤水卫,分置八千户所,有左、右、中、后四所共一城。赤水站附廊周围692丈,高1丈8尺,城基宽2丈,有垛1386个,城楼6座,小月楼1座。外设阿落密千户所、赤水卫前千户所、摩尼千户所、白沙千户所四个。清雍正九年(1731年)撤卫所设赤水分县,属贵州省辖。民国21年(1932年)撤分县入古蔺县置赤水乡,属四川辖。1983年划归叙永县,为赤水镇,镇名一直延续至今。

了解叙永历史,品味永宁文化。敬请扫码关注永宁古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