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兰山下——巴彦浩特

 涧水常蓝屋 2021-02-07

  贺兰山下的巴彦浩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解放前称“定远营”,老城形如卧虎,也有“卧虎城”之称。清朝建制定远营,也一直延承下来,还被誉为“小北京”。如今定远营改名为巴彦浩特,蒙语为富饶的城市,是阿拉善盟和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地广人稀的阿拉善地区算是非常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可能对巴彦浩特每一个角落都记忆犹新,而今新时代的变化,又对巴彦浩特人来说就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驼乡——今日的巴彦浩特。

           巴彦浩特—中华民国时期的定远营南门。

  民国时期的定远营东门。

  四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定远营东门一角。

  五、六十年代,定远营东南墙怡景。

  如今巴彦浩特定远营南大门。

  现如今的东门一角。

  五六十年代,定远营北墙城内一角。

         五六十年代,定远营城内一角。

  城内居民住过的房屋。

  70年代城内居民住宅。

  七八十年代,巴彦浩特城镇情景。

   如今巴彦浩特就像一部璀璨的明珠腾空而起。

  70年代可见的巴彦浩特新华街西十字路口。

  现如今的新华街西花园十字路口。

  90年代,头道桥桥头北侧商贸楼。

         如今头道桥看不到桥头了,取而代之是商贸楼。

  这是如今头道桥桥头东怡景(可见现代桥头护栏)。

       如今坐落在头道桥桥头西侧的建筑物。

  坐落在头道桥北侧的阿粮餐厅就是人们常说的,头道桥“大树底下”。

  70年代,巴彦浩特头道桥至二道桥路西街面。

  70年代,二道桥路西以北的一处街面。

  70.—80年代初巴彦浩特二道桥以北的路西一处街面。

  80年代巴彦浩特南大街二道桥附近建筑物。

  现如今的二道桥桥头西,已看不到桥头了。

  这是现如今二道桥至头道桥路西侧街景。

  二道桥至头道桥街面北侧的商厦,就是六七八十年代的,阿左旗青年商场、照相馆、服装厂、联营商场、手表修理店、联营再就业市场的原址。

  90年代,三道桥以北路东坐落的巴彦浩特影剧院。

  “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就是当年巴彦浩特影剧院原址。

  90年代,三道桥至头道桥以东的居民住宅。

  80年初,巴彦浩特镇政府前的“大礼堂”。在三道桥路西以北处。

  大礼堂的旧址已经这样了。

  如今的三道桥已经看不到当年的影子了。

  这是如今三道桥桥头东的街心花园,已经看不到当年小溪流水的河沟了。

  沿着三道河沟向东走,我们小时候就可走到三道涝坝去戏水。如今当年途径的地方建起了靓丽的风景马踏飞燕。

  南大街南梁坡上阿拉善盟第一中学,是我七十年代就读于初高中的学校。文革前称阿拉善左旗第一中学,文革时称谓“红旗中学”,文革后又恢复为阿拉善左旗第一中学、阿拉善盟第一中学。也是全盟重点高中学校。

  这是南大街南侧街面的石博园,在六七八十年代是人民电影院的原址,在电影院北巷尽头是当时的巴彦浩特唯一豆腐磨坊。

  这个地方在南梁坡下段,在七八十年代有新华街派出所、巴镇第一完小后来改为巴镇回民小学,九十年代学校西旁又增健了阿左旗妇幼保健院。

  这是原一粮站的巷道,在那个年代我们曾今数不清的往返排队购粮。

          197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巴彦浩特新华书店门前发行场面。这是在新华南街一处。

  这是现如今坐落在新华街的原址新华书店。

         90年代,新华街路南原广播站路口处一条街景。

  这条巷道坐落在新华街主街上,从六七十年代到如今,就是人们常说的“广播站路口”,因为从坡口上去就是原阿拉善左旗广播站。

          广播站路口以东的街景。

  1978.10.国家副总理古牧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来到巴彦浩特。这是三道桥和二道桥间的街景。路西为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楼。

  这就是当年中央领导人走过的街面。

  1978.10.阿左旗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在东方红广场举行文艺演出热烈欢迎中央代表团的到来。

  这是新华街西花园十字路口西北角的建筑物,就是当年七八十年代左旗文化中心的“东方红广场”。

  这是西花园街十字路口西南拐弯处原阿左旗供销社商场,在六七十年代曾是阿左旗牧民招待所的地方。

  这块地方是在西花园十字路口西南处,在七八十年代是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的挥舞之地,如今新的建筑物是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第一幼儿园。

  这是阿拉善左旗第一实验小学,那个年代曾是巴彦浩特镇第三完小。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六七十年代),如今它还坐落在西花园西街南侧。

  在我小的时候就知道这里是阿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这个门面就一直保存着。

  这是旗老政府对面新建的阿左旗党政办公大楼坐落在西花园西街。

  西花园街腾格里国际酒店建造于原阿左旗园艺场原址上。

  始建于70年代的新华街百货商店。

  90年代新华街百货商店旁小百货市场。

  如今的新华百货大楼就是坐落在原百货商店的底子上。

         新华街百货商场对面,在七八十年代还是巴彦浩特汽车站,后来建成阿左旗工商管理局、新华市场。如今成为新华街停车场。

  如今的新华街。

  如今的西花园街。

          90年代前,原阿拉善左旗地毯厂毛纺厂,当年利用定远营城内的设施建造的。

  这是八九十年代通往东涝坝公路两旁的居民住宅。

            巴彦浩特体育场建设旧址。

         巴彦浩特体育场。

         如今生态园里原巴彦浩特镇卫生院旧址。

  这个坐落在健康街北侧的老式建筑物是六七十年代的阿拉善左旗人民医院。

         几经整修的旗老人民医院还是保持了原有的样子。在那个年代是全旗人民的医疗中心。

  六七十年代到2017年原阿拉善左旗防疫站后改为阿拉善左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街)

         始建于八十年代初期的阿拉善左旗人民医院。(健康街)

  2000年代中后期为阿拉善盟蒙古医院。

         80年代,“白骆驼”转盘街景。

  八九十年代,人们俗称老陵滩的“白骆驼”转盘。

  昔日的白骆驼转盘变成了,现如今的“中国骆驼之乡”街心美景标实物。

         90年代的阿拉善中心医院。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迁址后,一座现代化新型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坐落在原址上。

  90年代的盟石油公司一条街。

  这条街叫雅布赖东街,盟石油公司已迁址它处。现如今整条街已成为商业化都街。

  90年代三中西侧原橡胶厂拐弯处一角。

  如今原橡胶厂拐弯处几经变化现成了营盘山生态植物园里美丽丛山。

         90年代,三中北门西侧十字路口处街景。

          现如今三中西侧东西南北纵横宽敞醒目的十字路口也是巴彦浩特时代发展的象征。

           如今变化不大的老职中巷道。

           阿左旗职业中学近年来升格为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已于去年搬迁至西城区了。

         90年代沙漠王十字路口处转盘式建筑。

         90年代公园门前怡景。

         90年代,公园路口南街原阿拉善盟卫生局办公楼旧址。

  阿拉善盟卫生局迁址后,一座座新型都市楼拔地而起。

         昔日巴彦浩特“八卦泉”的桦树林怡景,在七十年代初期以前可见。

  昔日八卦泉的旧址。

  昔日八卦泉里桦树林旧址,如今是生态园里的一部分。

  昔日的“牛圈涝坝”今日的九孔桥。

  90年代建造营盘山的标实物。

  90年代正在建造营盘山下。

         90年代,营盘山下东涝坝北侧一条公路。

  2000年代原地毯厂北后营盘山下的居民住房。

  生态园“涝坝”间的小道。

  翠绿的营盘山和碧波荡漾的“东涝坝”,如今是巴彦浩特居民休闲纳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生态园里的水上音乐彩吧(东涝坝)。

          巴彦浩特定远营东门城下一览。

         定远营东门城内一览。

         小北京夜景

  巴彦浩特俗称“小北京”,这个称赞我在六七十年代就听人们说过。

  达理札雅,解放前曾是阿拉善亲王,1949.9.23.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后曾担任过;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巴彦淖尔盟盟长,阿拉善旗旗长等要职。

          金 允 诚 1906.—1969.

          达理札雅 1906.—1968.

  美篇编辑: 方建民

        资料收藏: 方建民

        手机拍摄: 方建民

         (未完待续)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