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WIFT的未来之路: 从SWIFT和人民银行成立合资公司谈起

 阳光正能 2021-02-08

1. SWIFT的未来:链接传统金融市场和数字金融市场

SWIFT在传统上,只和持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但从2020年初开始,通过SWIFT的一个内部孵化项目,已经选定了3到5家金融科技公司开展深度合作,主要探讨的课题就是新一代的数字网关和分布式技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这是因为SWIFT已经看到了未来10年的格局:传统金融支付清算市场会长期存在,并且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新的数字金融市场(基于密码学和分布式技术)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从SWIFT组织自身的利益来讲,它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整个世界的金融活动越来越切换到数字金融市场的时候,SWIFT怎么办?还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吗?当数字金融系统可以基于密码学和分布式账本点对点交易的时候,SWIFT NET是不是就“过时”了?

具体的讲,SWIFT已经非常了解央行数字货币(例如人民银行DCEP,新加坡Ubin,菲律宾PHX)和合规的商业数字货币(如Facebook Libra) -  以下都统称为“数字货币系统” - 一定会在未来逐渐代替传统的国际支付清算系统,而SWIFT报文网络也会被分布式的报文网络+数字货币系统所代替。因此SWIFT给出了明确的未来战略:它会去主动拥抱新的分布式报文网络和数字货币系统,争取让它们也支持SWIFT力推的ISO20022报文格式。按照SWIFT的想法,未来数字货币系统和传统的支付清算系统都会使用SWIFT的ISO20022报文作为标准交换格式,而传递报文的网络可能是SWIFT Net也可能是各种分布式报文系统。

如果能实现这个目的,那么SWIFT作为一个ISO20022标准的制定者,等于同时领导了传统支付清算系统和数字货币系统的发展,并成为它们之间通信的媒介。对它来讲是存续和发展的新机会。以下两张图例说明了这种变化:

图一:现有SWIFT网络结构

图二:未来SWIFT网络结构

2、新一代的金融数字网关

在SWIFT的设想里面,为了实现SWIFT对未来网络形态的设想,应当有一种现有SWIFT SAG网关的升级版本,可以使用ISO20022报文,同时连接传统的支付清算系统和新形态的数字货币系统,并能够在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系统中,使用ISO20022报文传递信息和交易。这种网关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

人民银行和SWIFT成立的新公司,叫做金融网关服务公司,其实本质上都是SWIFT对未来设想的一种表现。SWIFT的规划是按照两条路线开展合作。

  • 路线一:和央行数字货币/商业数字货币合作,保障SWIFT组织在支付清算业务上的延续性。典型的有SWIFT和人民银行的合作(针对DCEP),和新加坡MAS的合作(针对Ubin)以及和欧盟数字货币和美国数字货币的紧密配合。

  • 路线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保障SWIFT组织在资产交易业务(以证券、基金和衍生品为主)的延续性。典型的有SWIFT和DA、IBM、STACS/质数斯达克的合作。

但在具体实现上来讲,两者又有不同。人行和SWIFT合资的“金融网关服务公司”,会更偏向于和人民银行CIPS以及DCEP的接入和兼容。而SWIFT和金融科技公司如质数斯达克的合作,除了兼容SWIFT报文之外,更加偏向于对资产类型(债券、基金、衍生品、银行同业、银行理财等)业务的接入,以及和全球其他大型清算组织的接入。两者即有一致目标,又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在业务上可以形成互补的关系。

3、理解分布式报文网络

在过去的40多年时间里,以SWIFT为主的集中式银行间报文平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SWIFT一共连接了超过1.1万家金融机构,日均处理4万亿到12万亿美金的交易金额。全世界任意两家银行,都可以通过SWIFT Net直连或转接清算的方式进行汇款和支付清算业务,即使它们根本不互相认识。如果没有SWIFT网络,这样的业务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获取巨大成功的同时,SWIFT组织不可避免的走向“异化”。漫威电影里面有句话说得很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翻过来也可以说,能力越大,野心越大。在全球支付清算和资产交易中获得了超级垄断地位的SWIFT,不可避免的开始“想法更多”。具体的表现就是SWIFT开始通过“反洗钱” “反恐”等名义开始要求各国银行提供更多的支付信息细节,同时对业务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虽然从法理来看,SWIFT并非凌驾于各国支付系统之上的“超级银监会”,但从实务来看,由于它控制了所有银行互相连接的枢纽,在实际上有了这个权力和能力。这里面的标志性事件,就是2012年和2018年两次将伊朗排除在SWIFT网络之外,尤其是2018年的行动,并未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属于美国单方面要求SWIFT采取的行动,体现了美国对SWIFT的强大影响力和控制力。

SWIFT的权力日益膨胀,引发了全球各国银行对SWIFT联盟的反思: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如此强势的超级“银监会”呢?又是谁赋予了这个“银监会”如此大的权限呢?各主权国家的金融安全,是否应该建立在SWIFT这样的超级“银监会”的“自觉”和“克制”之上呢?

从2018年开始,随着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在全球央行的研究和试点,分布式报文网络也开始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基于DLT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在银行之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报文传输系统,无需类似SWIFT这样的中心化组织,就可以在全球银行系统之间建立可信的通信和报文传输通道。分布式报文系统有以下明显的好处:

  1. 银行到银行的直接连接,无需通过中间第三方转发,提高了报文传输的效率,降低了转接清算的成本;

  2. 使用分布式技术和智能合约取代了银行间的传送中介,通过技术保证了真正的中立性,分布式报文传输网络不受到政治和其他非业务因素的影响,从一个超级管家重新“退化”为一个银行间服务网络;

  3. 更加开放自主可控,基于分布式技术构建的银行间报文网络,银行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自由的选择加入和退出,并可以根据主权国家监管需求,在银行自己的分布式节点上引入监管机构,从而实现“谁家孩子谁管理”的基本管理原则。

4、未来发展

以SWIFT NET为代表的中心化银行间报文网络,在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今天全球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演进,分布式报文网络已经体现出“降维打击”式的技术和商业优越性,成为了未来国际银行间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技术变革中,SWIFT也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未来方向。毋庸置疑的,在很长的时间内,SWIFT NET依然会继续存在并且依旧是最重要的全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SWIFT力推的ISO20022标准,很有可能会成为全球金融行业的最通行标准之一。但在基础设施领域,SWIFT NET,各种形态的分布式网络,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会在ISO20022标准之下互相融合,彼此兼容,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系统。SWIFT的未来,也可能从“超级银监会”变为一个金融行业的标准制定和推广组织,继续发挥它的优势,为国际金融市场做出新的贡献。

质数斯达克作为SWIFT的金融科技合作伙伴之一,也将继续在金融数字网络、分布式报文网络等方向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使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成为新一代的国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