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凝式的大旗一立,韭花香飘数千年,他学到了此帖的气定神闲

 翰诺书法 2021-02-08

杨凝式,中国书法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杨凝式出生在唐末,生活在五代,在那个四分五裂,各朝迭代的时代,他先后在后梁、唐、晋、汉、周做官,官还做得不小,人称“杨少师”,“少师”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皇帝的老师,是非常有学问的人才能干的差事。

杨少师看起来在各家朝廷混得都不错,能左右逢源,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个是因为他是个“官二代”,他老子就是唐末的宰相,家庭环境可能培养了他的“官商”(好像比“情商”这个词更准确),而且他的“官商”看起来似乎比他老子还高,绝不是“坑爹”的玩主。

第二个原因是他对自己挺狠的,为了生存,不惜装疯卖傻,所以才能从唐朝活到后周,活到了八十多岁,挺不容易的,这其实也和他的“官商”有关,因为他为了保命,时不时的疯一下,所以他在历史上还有一个绰号,叫“杨疯子”。

小编涂鸦

好,还是关注杨凝式的书法。

其实上面的几大段文字有两个关键意思和他的书法有关,一个是很有学问,一个是装疯。

因为有学问才能当天子的老师,学问就包括书法;因为装疯所以他的书法风格才这么诡异。

杨凝式留下的作品不多,其中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夏热帖》等。

几件作品,各成风格,铸就经典!

你比如:看他的《韭花帖》是那么安静从容,再看他的《神仙起居法》则那么自由不羁!诡异不?

《韭花帖》局部

《神仙起居法》帖

《神仙起居法》局部

太诡异了!换句话说是太牛了,介于A于C之间的那种牛!

所以杨疯子大旗一立,仰着云集!

你看北宋的那些文豪们、书杰们都毫不吝啬地追捧他、研究他、学习他。

苏轼说他“笔迹雄杰”,米芾说他“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黄山谷更是有句经典: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酒香不怕巷子深,杨凝式的影响可不只是在北宋,后世董其昌、包世臣、康有为等等无不对其推崇。

在泱泱几千年的书法史中,《韭花帖》被奉为“天下第五行书”无人反驳。

《韭花帖》

韭花帖之所以有这样的地位,在于它的创新。它说楷似楷、说行像行的书体,取法经典,但不拘于经典,像黄庭坚说的那样,不仅有“兰亭面”,还有换面的“金丹”!

这“金丹”既有笔法上的方圆变化,又有结体上的空间重构,还有章法上的立意创新,所以,“换面”换得很成功,很精彩!

但是,它不好学!

你看后世再无学他学出成就的大书法家!

就像王羲之是座高山,杨凝式是这座高山下面的另一座山,王羲之是母山,杨凝式是子山,后人从主脉上好继承,可创新改变的空间大,而从子脉上继承创新的余地就相对小了,需要挣脱更多的束缚才有可能创新,所以我们常说“取法乎上”。

不好学还有一个原因:韭花帖它的字太少啦!

你学他要搞创作要有融会贯通的能力,要对此法帖的精神有足够的理解,不然写字帖里没有的字你可能就写不出来他这味。

但,不好学不是说不可以学!

学其面貌、学其精神、学其气韵,我就见过学得很好的。

好,重点来了,上图先看看:

小编珍藏的作品

这是小编珍藏的一件作品,看上去是不是韭花帖的味呢?味还挺浓的吧!

书者周易,号澄心阁主人,安徽定远人,现居江苏昆山,中书协会员,帅哥一枚。

此图看上去要比本文第一张杨少师的肖像图舒服多了,呵呵!

前些日,收到周易老师寄给小编的一本个人作品集、一件作品和一福字,读来大爱,特发此文以表达诚挚谢意,并与书友共赏部分作品。

读周易老师作品,入古出新,帖学一路,清爽雅致,笔力稳健,作品和人一样精神,就像他的号“澄心阁主人”一样,心静了,写出来就雅。

周兄说近些年对杨凝式《韭花帖》用功甚多,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和“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展获头等奖的作品均是这种风格。

下面择取其部分杨凝式风格的作品及行草书欣赏。

《八指头陀诗二首》 50cm×27cm

《八指头陀诗二首》 50cm×27cm

此文貌似一篇广告软文,反正到这里你也看完了,随你怎么说,哈,小编赶紧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