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马上来临 无论是回家与亲人团聚 还是留下与朋友共度新年 总免不了小酌一下增添气氛 佳节之际喝酒难免 怎么喝能减少对健康的影响? 醉酒了应该怎么办? 今天小薇就来教教大家 喝酒记住4个“关键字” 一到过年,大家准备最多的不外乎是“好酒好菜”,酒在年节文化中有多重要的地位,相信是个中国人心里都有数。 但酒却实实在在是不健康的饮品,它与肝硬化、痛风、肾功能损害、神经损害甚至是癌症等都密切相关。 如果实在免不了要喝酒,一定要了解这些“饮酒关键字”,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 关键字一: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议: 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g 相当于啤酒750ml (1.5瓶) ,或葡萄酒250ml (1杯) , 或38°白酒75g (1.5两) , 或高度白酒50g (1两)。 成年女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15g 相当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白酒50g (1两)。 喝酒时,懂得把控量,是避免酒精过分伤害身体的根本原则。 + 关键字二:度数 酒精类饮品的包装上,都会注明酒精度数,我们需要特别关注。 酒精度数越低,饮品中的酒精含量越少,对身体的伤害也就越小。 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酒精度数低的酒来喝。此外,酒尽量不要混着喝,这很容易让我们的大脑错误判断酒精量,无意中造成饮酒过量。 酒也不要和可乐、汽水等碳酸饮料一起喝。因为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胃黏膜,加速酒精的吸收。 + 关键字三:垫 这里的“垫”是指在饮酒前要先垫垫肚子。 喝酒前吃点东西,酒和食物混合在一起,会使酒精吸收延迟,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不会突然间飙高,肝脏处理酒精的负担下降。 饮酒前适合吃一些富含淀粉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肉类、牛奶、酸奶等。 + 关键字四:水 在饮酒过程中,以及饮酒之后,都要适当喝水。 一方面,身体代谢酒精会消耗身体的水分,喝水可以补充水分,保护身体机能和器官; 另一方面,水可以加速肾脏的排泄,把酒精代谢产物和其他有害物质,通过尿液快速排出体外。 总而言之,饮酒适量才能减少对身体的损害,一定要避免饮酒过量导致醉酒。 醉酒以后该如何“解酒”? 许多人都觉得喝醉酒没什么大不了,睡一觉也就好了。 事实上,医学中把醉酒称为“急性酒精中毒”,能在短时间内给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间接或直接导致死亡。 如果在喝酒时,自己或者他人出现这些症状,就已经是酒精中毒了: 轻度醉酒:如话多、易怒,面色潮红或苍白、眼部充血、心率加快、头昏、头痛等; 中度醉酒:步态不稳、动作笨拙、言语含糊、语无伦次、视物模糊及重影,并伴有恶心、呕吐等; 重度醉酒:失去意识、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呼吸浅表、瞳孔扩大; 最严重的则会陷入深度昏迷、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心率加快,直至衰竭死亡。 通常情况下,自己或他人出现了轻度醉酒的情况,就应该立即停止饮酒,并采取相应措施。 自身醉酒 出现醉酒症状后可以大量饮水,加速酒精的代谢和排泄。还可吃些含糖较多的食品,如苹果、香蕉、柑桔、蜂蜜等,补充代谢酒精必须的糖分。 醉酒后应尽快休息,避免酒后蒸桑拿、剧烈运动等,睡觉时采用侧卧姿势,以防呕吐物阻塞咽喉导致窒息。 他人醉酒 如果是轻症醉酒,同桌饮酒者应确保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回家,并告知家属其处于醉酒状态,需要监护。若醉酒者无亲属,同桌饮酒的人要给予相应的监护,直到对方酒醒。 如果出现意识障碍、昏迷、面色苍白、口唇发紫等中重度醉酒的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遵医嘱处理! 当醉酒者表现出暴力倾向时,应报警处理。 多人共同饮酒一定不要劝酒,要防过量、不醉酒,此外,还应该了解一些喝酒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 喝酒还要注意这些事 饮酒这些误区要知道 1.酒量是练出来的?错! 人体内用于解酒的物质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类物质的多少几乎是恒定的,无法通过多喝酒来使它们变多。 2.喝醉了抠喉咙吐了就好了?错! 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引起胃出血,还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发急性胰腺炎等,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返流性食道炎。 3.醉了喝解酒茶,吃解酒药就好了?错! 除了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吃进去的东西都无法分解酒精。随意喝浓茶、吃解酒药反而会增加心脏、肝肾等器官的负担。 4.脸红的人更能喝?错! 恰恰相反,脸红通常都是酒精的次级代谢产物乙醛中毒的表现,说明饮酒者已经处于酒精中毒的状态中,不能再喝了! 5.白酒伤身红酒养人?错! 全球医学顶级期刊 《The Lancet》 (《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只喝一滴含酒精的饮料,也会对健康造成损伤。所以白酒红酒都伤身!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痛风患者、尿路结石患者、胃肠疾病患者、青光眼患者、高度近视患者、酒精过敏者是绝对不能喝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