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邻右舍一百家】王延忠| 帮 年

 新锐散文 2021-02-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左邻右舍一百家》自序

这是一些遥远而又亲近的故事,它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故事就长在我的心里。

在那贫困而又热烈的岁月,我出生在绥化的黑土地上。故乡的亲情把我抱大,善良和快乐领着我向前奔走。老光棍老处女是我的老师,小猪倌小马倌是我的朋友。尽管那时候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是人们的心里充满了阳光。是北方的寒冰冷雪,造就了北方人的韧性和顽强。我们从困境中挣扎着走过来了,那深深浅浅的脚印,都印在昨天坎坷的路上。

那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那一个或悲或喜的故事,都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人生。我们走过了昨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昨天。苦涩和甜蜜,都是一棵树上的果实。

回忆是寻找,回忆是发现,尽管有些艰难,我还是把那些曾经走过的路又走了一遍,让那些远去的人物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被往事的激情燃烧着,写完《我在美国看美国》,又写下了《左邻右舍一百家》。

树叶不管大小,总是有许多的话要对根说。

帮 年


 

俗话说,穷人怕过年。这年说来就来了。
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穷人家有穷人家的安排。郑二嫂这几天就在心里琢磨着,她家的新年怎么过呢?几年前,丈夫患了绝症,手术化疗的,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欠了一身的债。上几天,村长给她家送来了五百元救济款,她都没捂热,就还了应急的债务。没有钱置办年货,这个穷年也躲不过去。没有淘黄米,也没有买白面,她计划着用早磨出来的苞米面蒸几锅豆包,就顶粘豆包和白面馒头了。过年那天,把打鸣的大公鸡杀了,用夏天攒下的土豆淀粉包一顿鸡肉馅儿饺子,这个年就算过去了。年节好过,穷富都长一岁。
一个晚上,郑二嫂把两个孩子叫到一块,嘱咐他们说,过年这几天你们就在家里玩,哪儿也别去。看不见别人家吃好东西,你们就不馋。不然,嘴馋吃了人家的好东西,让人家笑话咱家。两个孩子不住地点头,说过年这几天哪儿也不去,就跟妈妈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呆着。
腊月二十六的下午,老党员刘大山和李老别几个人来了,说是要给郑二嫂家“帮年”。
帮年,是这里古老的习俗,解放前流行过。村里的谁家穷,过年什么东西也没有,有人挑头一张罗,村民们采用集体讨饭的形式,前街后街地乞讨一些东西,帮着这个人家对付着把年过去。所以,帮年也叫讨年。
郑二嫂说什么也不同意。她说,别看我一个寡妇领着两个孩子,不能让大家为我讨饭去丢那个磕碜。
老党员说,这话就说远了。郑二哥健在的时候是半拉瓦匠,修墙垒垛的帮了大家的那么多的工。从东往西看,谁家的新屋没有郑大哥垒的砖?从前往后说,哪家的大事小情不是郑大哥跑在前头?
李老别说,二嫂你的针线活好心眼好,谁家的红白喜事都去帮忙。村里的姑娘出门子,多数都是你给做的嫁衣;老人入殓入土,多数都是你做的装老衣裳。
郑二嫂说,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如今都是改革开放新时代了,还搞讨年要饭的旧风俗,真是丢大伙的人,打时代的脸。
老党员说,啥时候,都有穷有富。富人都得对穷人拉把手!
李老别说,人帮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原始人那会儿,在山洞里就是抱团取暖。你靠着我,我靠着你,身子都热乎。
郑二嫂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眼泪在眼眶里转。
第二天一大早,老党员就推个手推车站在了村口,后面跟着一大群人,帮着站脚助威,还嗷嗷的喊。李老别则是一副滑稽相。他戴个老太太帽子,抹个红脸蛋儿,耳朵上挂着两个红辣椒,手里打着呱嗒板,唱唱咧咧的走在前头,活脱脱一个秧歌队的老彩旦。
帮助郑二嫂家讨年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村里人都出来看热闹。有的人家,早早地敞开了院子的大门。

讨年开始。东头第一家是赵铁匠。见了赵铁匠,老党员点了点头说,一家穷不算穷,一家难不算难。咱们多有多帮,少有少帮!李老别打着呱嗒板说,人都是热心热肺子,为难着窄的,大家伙都伸手帮一帮啊!赵铁匠说,要瞅你那个熊样,我就一点都不帮!话虽然这样说,赵铁匠还是很豪爽,进仓房就拿出一大块猪肉来。郑二嫂嘴唇哆嗦着,接过了那块猪肉。李老别对赵铁匠说,好小子,今年过年让你长两岁!赵铁匠说,你这个老活宝一辈子也长不大!说完,照着他的屁股踢了一脚。李老别夸张地捂着屁股说,这扯不扯?大过年的,让驴给踢了!
人们哈哈大笑。
第二家是单木匠家。单木匠正在门口迎着。老党员向前一步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了困难就互相拉扯一把吧!李老别打着呱嗒板说,谁有困难帮帮忙,胜过烧香上佛堂啊!单木匠说,我不信佛,但是我姓单。人都得有颗善心。说完,他进屋拿了一大捆粉条出来。李老别接过了粉条,嬉皮笑脸地说,你这个善不能白善,赶明个骟马,我先把你骟了!单木匠说,你的臭嘴,喷不出好粪来!说完,照着李老别的后脑勺撸了一把。李老别伸着手说,要过年了,不能白摩挲,得给我两块钱!单木匠说,你管我叫爹,我给你五块。李老别正了正老太太帽子,响响亮亮地喊道,爷爷,我的亲爷爷!单木匠答应了一声,伸手拿出十块钱递给了李老别,非常得意地说,孙子,接着!李老别转身将十块钱递给了郑二嫂的儿子栓宝,说,拿着,这是孙子给你的压岁钱!
人们笑成了一团。
解放前的讨饭,都是几分凄惨,几分辛酸,眼泪掉在讨饭的碗里。今天的集体讨饭,人们却是尽情地玩笑嬉闹,仿佛在为谁家操办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
来到了后院的贾长锁家。贾长锁家有病人,也比较困难,过年没买什么年货。但是贾长锁很大气,将仓房门打开说,你们随便拿吧。老党员象征性地拿了四个粘豆包和两个白面馒头。李老别立正,给贾长锁敬了一个歪脖子礼。郑二嫂给贾长锁深深地鞠了一躬。
不到中午,前街后街都讨完了。全村一百零八户,一百零六户给了这样那样的东西,只有两户人家锁上门躲开了。

清点讨来的东西,真是应有尽有:大米白面,黄面豆包,猪肉粉条,大豆腐干豆腐,冻梨冻柿子,还有一簸箕瓜子和两桶豆油,装了满满的一大手推车。刘国义老人的心思更细,还给了几挂鞭炮和一张红纸。
老党员当过兵,真有一种从战场上胜利归来的感觉。
帮助郑二嫂往屋里搬完了东西,老党员请李老别到家里喝了一顿酒。喝了那么多的二锅头烧酒,他们竟然谁也没醉。因为那不是酒,是乡情酿造的蜜。
除夕的早晨,栓宝问妈妈,今年过年这么多好东西,咱家该写什么样的春联好呢?
妈妈说,什么春联也不写,就把帮助过咱们的那一百零六户人家的姓名写在那张大红纸上。
儿子按妈妈说的做了。他写得工工整整。
除夕的夜晚,郑二嫂把那张写满人名的大红纸贴在了北墙上,那是往年供祖宗牌位的地方。
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响起,郑二嫂领着两个孩子默默地跪在北墙下,给那张写满人名的大红纸磕了三个响 头,烧了一炷香。
他们算是敬祖宗了!

丝路


情怀温度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