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胆排石汤的作用功效、配方组成、方解与加减

 潇湘之子玄黄 2021-02-09

【组成】柴胡、广郁金、枳壳、木香(后下)、炒山栀子、茵陈各10克,生大黄6克(后下),金钱草30克,焦山楂15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按常规煎煮3次,共取药汁600毫升,和匀,分3份,于早、中、晚饭前20分钟顿服。连服35天。

【作用功效】

【功群)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理气排石。

【方解】

方取柴胡,郁金行气解郁,疏畅枢机,茵陈清肝胆之湿热,得大黄,山栀子之助,使湿热从两便分解,则清湿热,利肝胆之功尤著;金钱草清湿热,化结石;木香行气止痛,与枳壳为伍,则功效益增;山楂为消肉食积滞之要药,与木香相合,更增芳香健胃,消胀止痛之功。合而用之,则可使肝胆疏,枢机利、湿热清,结石除。据有关实验资料证明,投本方有关药物10~20分钟,即可使胆汁分泌明显增加,40~60分钟,胆囊明显收缩,奥狄氏括约肌相应松弛,有利于胆石排出。用本方随证加减,长期服用,未见伐胃伤脾现象。

【主治】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管结石。并治慢性胆囊炎。

【加减】临证应用,应按中医辨证分型加减。如肝郁气滞型,加制香附、小青皮各10克;肝胆湿热型,加炒黄芩10克,并适量增加茵陈剂量;肝郁脾虚型,加白术、茯苓各10克,党参12克,或加炙黄芪15克;结石过多、过大者,酌加金钱草、海金砂(巴)各15克,鸡内金10克;囊壁粗糙,增厚者,酌加炙乳香、炙没药各6克,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肝管结石及术后残余结石,加三棱、莪术各12克;痛甚,加元胡15克,川楝子12克;纳差,加鸡内金10克,谷麦芽各12克;呕恶,加法半夏、陈皮各10克;便秘,加芒硝10克(分冲)。同时配合脂餐、耳压疗法(附后)。

【疗效】治疗64例,用本方为主,加脂餐与耳压方法的三联疗法治疗1~2疗程后,有效率达100%,其中显效治愈率为44%。大多在1周内排石,最快次日,最多15日。胆囊结石,排石最多500余粒,最大结石为1.6×1.1厘米。

【来源】《新中医》,1987(11),费宗祥方。

【附记】三联法,即中药+脂餐十耳压疗法。本方名为编者拟加。①脂餐:即服上方后20分钟进餐。治疗期间,患者每餐均需适当加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如猪蹄、油煎鸡蛋、猪肉等。为避免日久厌食,可不断更换烹调方式,或交替食之。②耳压疗法:取穴有肝、胰、胆、胰腺、胆管、胃、十二指肠、三焦、交感、眼、耳迷根。痛甚加神门;便秘加便秘点。操作时常规消毒患者耳廓,并将粘有一直径为0.1厘米大小的王不留行籽约0.5×0.6厘米的胶布,准确分贴于上述耳穴上(贴前,可用探针寻找痛点,胆石症患者之上述耳穴多数压痛点均较明显)。每次贴一耳,左右轮换,每周贴2次,连使5周。每日餐毕取仰卧屈膝位(胆总管结石及肝管结石取坐位),然后自行用拇、食两指压耳穴。压耳穴时切勿使贴于耳穴上这药丸移位或脱落,以免影响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