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寒有清欢

 浅遇深藏淡忘 2021-02-09
   二月九日 小诗兄说
岁朝清供,是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小诗兄

作者 | 物道
来源 | 物道(ID:wudaoone)
编辑 | 慈怀诗会(ID:cihuaishihui)


只生欢喜不生愁 巫娜 - 茶界 II


相传有一年新年,正值寒冬,宋徽宗走到御花园。

举目四望,百花凋零,让人好不颓丧。

福至心灵,宋徽宗突然想到:不如将花草画出来,寓意春天将至,又可增添节日之喜庆?

于是,笔墨一挥,以朱砂、白粉、胭脂等勾勒出梅花、水仙、山茶、常春花及湖石。挂上一看,画如春阳,寒室生暖。

从此,人们每到新春之际,要在桌前置上一方岁朝清供,同时开新笔,画一幅《岁朝清供图》。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岁朝清供,是岁寒的清欢,更是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01
一半寒冬,一半新春

在古人心中,正月初一乃一日之朝,一月之朝,一年之朝。

三朝归一,是旧与新的交界,之前是寒冬,跨过是新春。

老舍先生曾回忆儿时,老北京人会从腊八开始铺年货,买水仙。对他们来说,没有水仙不算过年。

旧时的人们,会在除夕之夜巡游花市直至凌晨,“不吝解囊,买些心爱的花草回去,作为岁朝清供。”

清朝的天子,则在这天画《岁朝清供图》。乾隆皇帝喜欢在养心殿,眼前摆着心爱的“金瓯永固杯”,画下宝瓶、梅花、水仙、牡丹、柿子等等。

即使寒冬瑟瑟,但眼前有花,笔下有春,心儿也不觉得冷了。

岁朝清供,一半寒冬,一半新春。

一半是我们身处寒冬,一半是我们对春的向往。一半是冬有冬有清意,一半是春有春的生机,皆汇于这案前桌上。

苦寒之后,必有春暖花开,愿你期待不改,总有生机盎然。


02
一半雅趣,一半俗乐

清供,原是供奉于佛前的插花。

后来,各色时令花果,奇石文玩,皆可陈列于案头观赏。只要契合当下时节、心意的表达。

岁朝清供,重在一个好意头。它构成一方小景,如一幅静默的画,传达着主人对新年的祝愿,丰俭由人,雅俗共赏。

最常见的是,是将山茶、梅花等新春之花,插于花瓶中,寓意着新春平安。梅竹插瓶,则是梅开五福,竹报平安。果盘上盛放几只佛手,寓意“福在眼前”。

它既可以有如意、灵芝等贵物,亦有白菜、柿子、桔子等日常蔬果。双柿加灵芝,喻“事事如意”。白菜,取“百财”之意。年桔与松柏,便是“百事大吉”。

甚至,旧时贫穷人家,买不起水仙,也可以把大萝卜挖空了,种上青蒜。碧绿与嫩红,也是一派喜气洋洋。

岁朝清供,一半雅趣,一半俗乐。

雅趣,因为它是中国人的“文字游戏”,以谐音赋予深情。

俗乐,“平安如意”“富贵吉祥”,最俗气的话,最真实的愿望,不俗哪能叫过年?


03
一半烟火,一半风雅

作家周瘦鹃,每年都会做岁朝清供。

抗日战争时,他被迫避居皖南山村。正逢春节,他跑到山里挖了一棵稚松、一株小竹,向邻居借了一株绿萼梅,找了一只长方形的紫砂浅盆,合栽成一盆,结成了岁寒三友。

即使境遇困顿,也不忘记给自己一个年的仪式感。

有人说,清供是中国人寄情山水的方寸之地。但我觉得,岁朝清供,是岁月里的清欢之美,一半烟火,一半风雅。

它一期一会,只出现在岁末的清寒里,盛放着我们对山河草木的喜爱,对春日新年的期盼。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为温饱奔波,为生计忙碌,但因为有了清供,在那一刻的莳弄花草,摆弄长物中,千篇一律的日子,有了刹那的精致与美好。

一半烟火是人生,一半风雅是心境。

你喜欢的花草,你心爱的长物,是因为你的注视与对待,它们才显得如此珍贵和不凡。

这一份郑重其事,是对日子流转的郑重,更是珍重待春风,珍重待自己。

汪曾祺写过一段话:
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遥想那个画面,山中、旧家、梅花,是一个朴素却美好的年。

今年春节,无论回不回家,
愿你好好过年,
即使朴素,也要美好。
不如也插枝心爱的花儿来过年,
悦物悦己,心生欢喜。


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物道(ID:wudaoon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