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胭脂水粉 | 花解语专栏

 原鄉書院 2021-02-09


胭脂水粉

花解语

众所周知,“胭脂水粉”是古时人们对“化妆品”的一种称呼。

“胭脂”,多么香艳的字眼,它是女子不胜娇羞时腮边飞起的两朵红云。“水粉”二字则满溢了似水的柔情和粉雕玉琢的白嫩。水之柔滑,粉之细腻;二者被揉合调拌在一起,自是如胶似漆,难舍难离。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总有一些美轮美奂的镜头呈现在我们眼前:无论是凤冠霞帔的新娘,还是晨起梳妆的嫔妃,个个如花似玉美艳动人。

她们明眸似水,粉面桃腮上早擦好了胭脂水粉。余下的就是:至古色古香的梳妆匣内取出一红色物件,其状薄如纸片。然后,将其放入双唇之间,小口轻轻一抿,完成“画龙点睛”之作;至此,整个面部的妆容才算告以段落。

那么,古时的胭脂水粉究竟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呢?我满怀好奇的翻阅起一些古籍,发现上面有详细的记载:“胭脂,其实是由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提练而成。它的花瓣中含有红和黄两种色素;花开时整朵摘下,放入石钵内反复杵槌,然后淘出其中黄汁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名为“绵燕支”。另一种则加工为小巧轻薄的花片,名“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匀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需蘸少量清水涂抹面部及唇部即可。”

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红色颜料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牛髓”和“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比较稠密润滑的脂膏,这就是后来人们耳熟能详的“胭脂”。它类似于今天彩妆产品中的“腮红”。能有效的提亮气色,只需将胭脂轻轻擦在腮边,淡淡的红晕,色泽柔和;如同微醺时脸上的浮现的两团酡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和古人相比,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化妆技巧还是美容经验都更加的成熟,几乎炉火纯青。

纵观各大商场专柜,不同品牌的化妆品应有尽有。细看化妆品外包装上的标识,其成分多半为化学物质,但也添加有某些草本提取精华。遗憾的是,我们再也买不到传说中那些由花瓣精练而成的“胭脂水粉”。

网上虽然也有教材和视频教我们如何亲手制作;可是对繁忙不堪的都市人来说,哪有闲情雅致去采集花瓣回家,然后再一点一点的慢捣细槌?这份浪漫情怀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蝶,它引人遐思~~美则美矣,却难以捕捉,更不敢轻易的去踫触……

我们对纯天然的“胭脂水粉”充满了神秘的向往……那是一份煮雪烹茶的雅致,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清新,它更是古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胭脂水粉”这四个汉字轻盈曼妙,如一袭香云纱旗袍,不仅风情万种,而且绝世芳华……纵然穿越了千年沧桑,任宝奁尘满,可幽香丝毫未减。

惊鸿一现,美人早已走远。幸好还有现代化的“胭脂水粉”来满足我们的对美的需求。

可以说,“胭脂水粉”在女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非同小可的角色;它们深谐女人心,比男人更懂女人。所以,才让世间女子甘之若饴,常不惜重金,购买成瘾。

恋上了“胭脂水粉”的女人其实就是恋上了自己,因为她们知道自爱。每天将自己装扮得漂漂亮亮并不是为了取悦别人,恰恰是为了愉悦自己。其实化妆不仅仅是给外在的容颜增色加分,它同时也提升了一个人内在的气场和自信。

红颜易逝,弹指芳华……“胭脂水粉”就如同一双温柔的红素手,替我们将那岁月之痕轻轻地抚平。

作者简介

花解语,本名陈巧萍,河南信阳人,自由撰稿人。喜文学诗词,喜旅游摄影,喜美食擅烹调,热爱花草大自然。崇尚诗意禅艺人生。《禅艺会》上设有个人专栏,另有多篇散文诗歌散见国内其它期刊及公众号。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