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湘浪子:家乡的冬至

 原鄉書院 2021-02-09

家乡的冬至

作者:潇湘浪子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时光如流水,转眼又是一年冬至时。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23日之间,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天地阳气开始渐渐回升,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冬至名间又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俗话经常说的“数九”严寒也是始至冬至日这一天,也就是“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么一个传统的节日,历来也为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冬至之于当代的人们又往往是一份怀念,几许牵挂。这也是因了当代的人们漂泊在外者多,安定在家者少。
我最是念想家乡的冬至节。虽然漂泊在外,也能吃到饺子、汤圆,但那氛围怎能比得上家乡的冬至节浓重、热闹?家乡的冬至除了热闹,更突着浓浓的年味。记得小时候在冬至节前后,特别在当日,家家户户都忙着杀年猪宰鸡鸭,围渔塘打鱼,俗称“备年货”。特别是杀年猪最让我记忆深刻。大人们先要选个吉日,农历日在家乡有“七杀八不杀”的风俗。所以杀年猪一般都要回避这个“逢八”的日子。选好吉日后要请好屠宰师傅,早上家里的妈妈们预先烧好一大锅开水(用于剔猪毛),提前叮嘱小孩不能胡乱说话,特别是不能说带“死”字的话,要说喜庆、吉利之言。还要预先安排放鞭炮的人选(一般请男劳力担任),当屠宰师傅把猪拖向早就备好的屠宰地送上屠宰板台时,就在猪的叫唤声刚起那会儿鞭炮也要立即点火,此时猪的叫唤声和着鞭炮的噼噼啪啪声,还有大人、小孩的谈论、欢笑声将宰年猪的热闹场面推向高潮。年猪宰杀完毕剔好猪毛之后,待屠宰师傅开膛剖肚清理猪内脏时,小孩子们都会围着师傅转,师傅往左小孩也往左师傅往右小孩也往右,轰都轰不走。为何呢?因为小孩子们都期待着师傅弄出俗称的“猪吹泡”(猪膀胱),猪吹泡从猪内脏分离出来后,屠宰师傅会先做初步清洗,然后笑着丢给靠他最近的娃儿,娃儿得到后会交给妈妈们再做彻底清洗,待弄干净后,小伙伴们就轮流向里面吹气,一般几个小孩要分好几次才会将其吹满气,这时候就由大一点的孩子将早就准备好的绳子拿出来,绑紧进气口,一个能当球玩的玩具就做好了。孩子们将做好的“球”抛向空中,满禾场、屋前屋后追着球跑,就这样的一个小玩意可以玩一整天依然乐此不疲。
杀完年猪后,家中要备一桌好菜请屠宰师傅吃饭,以示感谢。这顿饭的菜式我记得一般都是:炖新鲜排骨,爆炒猪肝,红萝卜炒肉丝,红烧鲤鱼,红辣椒炒腰花,白萝卜炖猪首,密制地方扣肉,青菜有大白菜,红菜苔,白菜苔,菠菜等应时蔬菜,不管荤菜还是蔬菜都是农家地里自养自种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原生态,吃起来放心。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屠宰师傅,我们称其为伯伯,他一人能一次性吃一整碗扣肉,这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前两年回家和父亲拉家常说起他,现在将近耄耋之年,还在帮着家里打点杀猪的行当,只是家里人不让其吃那么多肉食了。真是廉颇未老矣!
还记得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在杀年猪后的当天,在做炖排骨时,会特别另备一份,将其炖煮得久一些,一般火候掌握的分寸以排骨放在嘴里,能落口即融,吃起来口感肥而不腻,最适合家中上年纪的老人吃。这另做好的一份就是为咱家奶奶准备的。每当排骨炖得有七八分熟的时候,母亲就会安排我请奶奶过来。奶奶一直跟着四叔住,离我家大约有一里路的样子,这个差事我是最乐意做的。因为每次到奶奶家,奶奶都会拿“娃娃糕”给我吃。小时候我有这个甜食吃都是最大的幸福!不像现在物质丰富,小孩们要什么有什么。就因有娃娃糕吃这个秘密我一直还守了将近二三年呢!但还是有一次因弟弟要跟着我一起接奶奶被拆穿了。回家弟弟马上就向母亲告状了,母亲听了后还佯装生气,说我大要向着弟弟。奶奶在旁边笑着打圆场:以后两个一起来,奶奶给你们都备着!想想这些平凡的往事,心中就更加深了对家乡的想念,对父母的挂记!也特别怀念在天国的奶奶,奶奶啊您一走这么多年,您老人家在那边还好吧!等春节回家了一定来看您!
说到奶奶,又让我想起八十年代初农村刚刚分产到户,队里的富裕户还很少很少,记得我们队那时能杀得起年猪的只有一家。这家人家因有个儿子一直在外做建筑,家中条件非常优裕。这个冬至节他家是我们队第一个杀年猪的,早早的奶奶就把我们几个堂姊妹喊在一起,预先告诉我们别满队里到处跑,要带我们到“花老爹”(花老爹是我们对邻居家爷爷辈的一种地方特色的称呼。)家看杀年猪。那时候每村每户还有国家的“水利冬修”任务,每户人家的主要劳力都要参加当地的水利冬修,一般就是父母亲要冬修。由于父母亲要劳动,家中小孩就成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当鞭炮声响起,奶奶就带着我们几堂姊妹怱怱赶往杀年猪的现场看热闹。我们走在前,奶奶在后面跟。嘴里还不停地吆喝着:走好了,别摔了,大的牵小的。奶奶就象老鹰做小鸡游戏里面的母鸡护着小鸡一样护着我们,生怕我们会被老鹰叼走了。不一会儿,全队里的人们就将杀猪场地挤满了,那热闹场面就似过年。可是,奶奶隔壁家也有一户人家也是奶奶带着孙儿孙女们来看热闹,不同的是那家的奶奶自己跑在前,小孩子们在后面跟,等热闹看完了回家清点人数时发现最小的孙女不见了。于是全队的男女老少又帮着找,最后在一个粪坑旁边找到了。小女孩脸朝下趴在粪坑边上一动不动,大人将其捞起来抢救,最终也没抢救过来。就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没了。我记忆特别深刻,当时那家的奶奶就只顾自己看热闹,没有像我的奶奶那样照顾孩子们,当时我还把我看到的悄悄告诉了母亲,母亲还向奶奶求证过此事。也许是人命关天,之后母亲和奶奶都一口同声地教训我小孩家家的不许胡乱说话。我当时还委屈呢。后来慢慢长大也就理解了大人们当时的心态。本来是个好事,热闹的事,因为出了人命,整个队那年的冬至节就再也没有后续的热闹场面了。真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是一年冬至节,我在遥远的南方城市打电话给父亲母亲,向他们请安。父亲告诉我今年的冬至天不冷,天气特别晴好,还刮着2~3级的南风。我就在想:“冬至不冷,夏至不热”的谚语,是不是预示着明年家乡会有个没有酷暑的夏季?这恐怕是我的主观愿望了!家乡的冬至南风微微轻拂,似乎春姑娘在提前悄悄地绽放它的俏容,瞧一眼田畴里整片整片青绿色的油菜,哪怕池塘边老杨树依然还是枝丫没有发新芽,故乡春的新生,就在备年货的热闹里,小孩的欢声笑语里,大人们忙碌的身影里萌动……乡人那心手相牵,血浓于水的朴素真情,在节日的氛围里尽显乡村生活的和谐、幸福。这不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吗?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二十四个传统节气里悠悠轮回、传承。无论往昔,不管未来,谁也不能终止华夏五千年的传承和交接。
作者简介

潇湘浪子,七十后暖男,喜爱诗歌散文,湖南常德市人,现居住在广东省东莞市,供职于宝成国际集团兴泰咨询有限公司,开发样品室单位主管。

原鄉書院总目录(点击可直接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