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 第五篇 势篇(上)

 有而无限 2021-02-10

如果说孙子通过“形”这一范畴,探究的是军队实力建设的重大问题的话,那么通过“势”这一范畴,探究的则是在“形”的基础之上,如何合理调配、正确使用各种战争力量以取得胜利。张预曰:“兵势已成,然后任势以取胜,故次《形》。”钱基博曰:“势与形不同。形者,量敌而审己,筹之于未战之先。势者,因利而制权,决于临战之先。”也就是说,《势篇》之所以位列《形篇》之后,是因为“形”的建设主要是在战前,而“势”的运用则是在战时,两者大致分属前后有别的时空领域。

“形”和“势”堪称全书最为重要的两个范畴,对此,江贻灿在《势义探微》一文中有如下精辟阐释:“军事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林林总总,概而言之,无非分为战争力量的建设和战争力量的运用两大类,《形篇》和《势篇》正是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这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做了研究。把握了孙武有关形的积聚和势的运用艺术,也就等于领悟了《孙子兵法》中的核心理论问题。”关于战争力量准备的诸多范畴,诸如“道”、“财”、“将”、“兵”、“法”、“卒”、“天”、“地”、“分数”、“形名”等,以及关于战争力量运用的诸多范畴,诸如“虚实”、“奇正”、“专分”、“久速”、“迂直”、“攻守”、“死生”等,均由“形”、“势”两个范畴所涵盖、所统帅。因此,抓住了这两个范畴,也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核心问题,抓住了《孙子兵法》战争思考的灵魂。在《势篇》的第一段,孙子分析了四个范畴——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在李零看来,“它们是分属于‘形’和‘势’两大类。‘分数’、‘形名’属于‘形’,‘奇正’、‘虚实’属于‘势’”。而本篇接下来探讨的,主要是“奇正”这一范畴。所谓奇正,原指阵法中的奇兵与正兵,后引申为特殊战术与常规战术,以及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的作战方法。孙子在第二段探讨了奇、正的变化多端与相互转化,指出“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深刻揭示了军事斗争方式方法的丰富无穷。本篇第三段提出了“节”的概念,突出的是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的理念。篇末同《形篇》一样,也使用了一个譬喻句式:“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显示了正确实施了兵力部署和战法选择之后所形成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巨大力量。

值得深究的是,孙子在第四段,由“势”引申出“任势”的概念,并进而提出“择人而任势”的命题。“择”,即“释”,放弃的意思。“释人”,并非放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放弃那些自以为是的谬见;而要实现“释人”,就需做到“任势”,即任用、依赖“势”。孙子在此凸显了“势”的左右并制约军事行动的客观性。此外,由于“势”的形成关乎战争力量的运用,而这必然牵动天、地、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故而“势”的客观表现就具有无限宽广的外延,已有将整个宇宙世界隐含其中的意味。由“任势”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军事态势,到《老子》所推衍的“法自然”思想,其间的思想演进线索是可以寻绎的。围绕着“势”这一范畴所作的探究,标志着《孙子兵法》的哲学思考达到了最高峰。

【原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①;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②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③;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④。

        【注】①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曹操曰:“部曲为分,什伍为数。”张预曰:“统众既多,必先分偏禆之任,定行伍之数,使不相乱,然后可用。故治兵之法: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为伍,五人为列,二列为火,五火为队,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裨,二裨为军。递相统属,各加训练,虽治百万之众,如治寡也。”分数,指军队的组织编制。

        ②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郭化若说:“具备了指挥通信工具并规定好指挥信号,用以指挥军队。这样,指挥大军同指挥小部队都一样,都能步调一致,听从指挥了。”形名,指旗帜、金鼓等军队通讯手段。

       ③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刘伯承说:“什么是正兵呢?大体上讲:按照通常的战术原则,以正规的作战方法进行战斗的,都可以叫做正兵。根据战场情况,运用计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打敌手措手不及,不是采取正规作战方法,而是采取奇妙的办法作战的,都可以称为奇兵。”郭化若说:“奇正一般包含以下意思:(一)在军队部署上担任警戒、守备的部队为正,集中机动的主力为奇;担任钳制的为正,担任突击的为奇。(二)在作战方式上,正面攻击为正,迂回侧击为奇;明攻为正,暗袭为奇。(三)按一般原则作战为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特殊的作战方法为奇。”刘庆说:“奇正是《孙子》用兵论的核心范畴。”必,即使,一旦。

       ④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曹操曰:“以至实击至虚。”碬,即磨刀石,此处指坚硬的石头。虚实,古代兵家重要术语,指军事力量强弱优劣的状况和利用这种状况的作战指导原则。刘庆说:“虚实是《孙子》知兵论中的核心范畴。……但关于其思想内涵,《孙子》书中并无明确界定。结合全书内容看,它表示了军事实力及其措置状况。……形名、动静、劳佚、饥饱、远近、害利、强弱、众寡等皆可视为它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的具体体现。《孙子》对虚实范畴的最大贡献在于揭示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强调善战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巧妙调动敌人,变实为虚,化虚为实,最后取得战争胜利。由此引申出来的‘避实击虚’战法,成为中国兵学中重要的制胜原则。”

【译文】孙子说:凡是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容易的,那是因为组织编制的问题处理得好;凡是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容易的,那是因为通讯手段使用得好;凡是指挥三军,可使部队做到即使遭遇敌人攻击也不会失败的,那是因为奇正战术运用得好;军队进攻的效果,如同石头砸鸡蛋一样,那是因为虚实原则使用得当。

【原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①。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②。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③。声不过五④,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⑤,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⑥,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⑦。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⑧?

【注】①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曹操曰:“正者当敌,奇兵从傍击不备也。”郭化若说:“所谓‘以正合’即使用次要行动在正面钳制敌人,‘以奇胜’即集中主力从敌侧后寻其弱点,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也。”

       ②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曹操曰:“自‘无穷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无穷也。”朱军说:“美国人约翰·博伊德在1980年10月提出的一个叫‘OODA’周期的理论,指在作战指挥上的规律是‘观察—判断—决心—行动’,算作一个周期。即在战争中随时观察情况,把观察得到的情况进行判断,定下决心,付诸行动。博伊德认为周期中任一环节上出现新情况,便须再从观察开始。假设连续采取出敌意料的新措施,迫使对方始终或较长时间内停留在前三环节的循环上,就是使敌人无法定出新决心,陷入犹豫、迟疑、惊慌混乱,最后使敌导致失败。这实质是对孙武要求的‘善出奇者,无穷如天也……’之意,作了细微地科学分解。这就要求指导战争的指挥员们在平时就应摄取丰富的武装斗争的知识,战时才能依情况不停顿地思考并运用出奇的谋略。这种谋略的斗争是永不停顿的。”

      ③“终而复始”四句:杜佑曰:“日月运行,入而复出;四时更王,兴而复废。言奇正变化,或若日月之进退,四时之盛衰也。”

       ④声不过五:指五声,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节。

       ⑤色不过五:指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色素。

       ⑥味不过五:指五味,即酸、咸、辛、苦、甘五种味道。

       ⑦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郭化若说:“《孙子》用‘五声’、‘五色’、‘五味’的变化作比喻,要求善战者不但要善于出奇,而且要善于多变。”战势,指兵力部署和作战方式。

       ⑧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李筌曰:“奇正相依而生,如环团圆,不可穷端倪也。”刘伯承说:“正兵和奇兵,是辩证地统一,是为将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法则。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相生,变化无穷。”吴如嵩认为:孙子的奇正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奇正是普遍存在的作战方式。(2)奇正是发展变化的。(3)奇正是相互转化的。

       【译文】凡是作战,总是以正兵抵挡敌人,以奇兵取胜。因此,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既像苍天大地一样无穷无尽,又像长江黄河一样奔流不息。结束了又重新开始,就像日月的出没;死亡了又重生,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声音不过五种音节,然而五声的变化却多得听不过来。颜色不过五种色素,然而五色的变化却多得看不过来。滋味不过五种味道,然而五味的变化却多得尝不过来。兵力部署与作战方式不过奇与正两种,然而奇与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奇与正的相互转化,就像圆环一样无始无终,谁能够穷尽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