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茶茶龄再高又如何?了解这7个白茶行业黑话,才叫懂白茶!

 小陈茶事 2021-02-1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

在每个行业里,似乎都流行着一种神秘的语言。

几个听起来简单的词语,却让你云里雾里。

当自己还处在不知所云期间,他们彼此已经懂了,一股疏离感油然而生。

就好比打铁的人听见木匠们在讨论木工手艺,必定是一脸茫然的。

而在白茶圈中,也在发生着相似的事件。

一位入门的茶友,当看到我们文章中的一些名词之后,表示出了自己的不解。

毫无基础知识的他,显然一头雾水。

于是乎,前来虚心请教。

“请问,什么是一旗一枪?什么是马蹄结?什么是头采?”……

喝茶,自然也要学茶、懂茶。

否则,这座山只会越来越高,无知感和茫然感并不会随着茶龄的增加而消散。

学无止境,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每个圈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黑话”,而白茶圈中常见的又有哪些呢?

《2》

什么是一旗一枪?

常见语句:白毫银针的标准长相,是一旗一枪。

实际上,这也是白茶圈中的一种固定搭配,“一旗一枪”是专门用于形容白毫银针的外观。

枪,指的是白毫银针肥壮饱满的芽头,呈笋壳状结构,中间可以剥开5-7层。

旗,则是指紧贴在芽头旁边的小叶壳。

这个小叶壳,并未完全舒展开,因此与真正意义上的叶片有所不同。

一旗一枪,旗护着枪,才是白毫银针的标准结构。

而有部分新茶友,认为白毫银针应该只有芽头,不应该有小叶壳,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同时,这也造成了市面上确实出现了一些“独芽”的白毫银针。

但它们绝大部分是由牡丹王剥叶而来,并非真正的白毫银针,营养价值和香气滋味有些明显的差距。

因此,购买白毫银针时,请认准“一旗一枪”!

《3》

什么是马蹄结?

常见语句:马蹄结是判断荒野茶的重要佐证之一。

荒野茶,是白茶圈中的一股清流。

相比于生长在有人看管和照料的茶园中的茶树,荒野茶完全生长在户外,无人照顾,靠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所存活。

因此,荒野白茶拥有普通白茶所不能及的“野劲”。

而马蹄结,正是荒野茶的外观特征之一。

马蹄结,指的是在白茶的茶叶根部,存在着一个呈马蹄形态的小结,它是茶枝和树干连接的关节部位。

荒野茶中马蹄结的形成,主要是来源于较粗壮的茶树主枝干。

但并非所有荒野茶的马蹄结都很明显,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显眼,而有的需要细细察看。

若是采自茶树主干旁边的辅助枝条,由于它们相对细嫩,因此所采摘的荒野茶的马蹄结也相对来说不显眼,偶尔会被忽略。

因此,便有茶友发现并不是每一根荒野白茶都有马蹄结。

当一批荒野茶中,能够被明显看出的马蹄结占60%-70%,便是正常的现象。

《4》

什么是头采?

常见词语:头采米针

头采,顾名思义就是白茶树上第一批采摘下来的茶叶。

而白茶中的头采米针,是茶树历经了一个寒冬后厚积薄发,所生出的茶芽。

由此可见,其中蕴含着比之后采摘的白毫银针更加丰厚的内质。

并且,彼时的气温还较低,所以头采米针的产量不高。

“物以稀为贵”的概念,加之充盈的养分,头采米针通常受到许多老茶客的喜爱。

但偶尔也会有茶友问,“有没有存在头采白牡丹,头采寿眉呢?”

答案是,没有。

前面也提到,头采是开春第一批采摘的白茶,难道直接越过了白毫银针,采摘白牡丹和寿眉吗?

据史料记载,这么多年以来从未发生过这样的奇事。

且根据自然生长和经济效益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几乎为0。

显然,头采牡丹和头采寿眉只不过是某些茶掌柜的噱头罢了。

《5》

什么是“十不采原则”?

常见语句:白茶的采摘,遵循“十不采”原则。

即: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

如此严格的要求,才造就了白茶的高品质。

若是一款白茶在雨天采摘,则无法及时地薄摊薄晾,进行日光萎凋,长时间堆积会造成内质受损。

而芽头太瘦,白毫稀疏的白毫银针,更是不符合标准。

因此,“十不采”原则是白茶保持超高质量的关键。

《6》

什么是“三原则”?

常见语句:购买福鼎白茶,要符合“三原则”。

指的是原材料、原产地、原地加工。

这就代表着,只有在福鼎行政区划内种植的白茶,并且按照福鼎白茶工艺,在本地加工,才能称作“福鼎白茶”。

如果是在福鼎以外所生产的茶青,由于生长环境和树种的不确定性,即便运回福鼎加工,也算不上真正的福鼎白茶。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可见地理位置对农作物生长影响颇深。

而出生在福鼎,却运到外地加工而成的白茶,更是不能冠之“福鼎白茶”的名字。

茶友在选购之前,请仔细辨别。

《7》

什么是渥堆?

常见语句:这款白茶是渥堆而来的,品质不高。

渥堆,是一种制茶工艺。

它是黑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黑茶品质的关键步骤。

在渥堆的过程中,由于湿热的环境以及微生物的参与,造成了黑茶颜色黑润、滋味醇厚、汤色红亮等特点。

但现如今,渥堆却发生在了白茶身上。

白茶的制作过程,本应是将茶青薄摊薄晾在水筛上,离地70公分左右,进行温和的日光萎凋。

在柔和的阳光下,杀青内的水分渐渐散发,含水量减少,颜色保持鲜活。

但若是碰上了制茶技术不到位的师傅,也会发生让白茶渥堆的情况。

采下来的茶青没有及时摊晾,而是厚厚地堆积在一起,在又闷又潮的环境下,茶青过度发酵。

故而,茶青的颜色发红发暗,养分受损严重。

渥堆后的白茶,品质不高,并无品饮价值。

《8》

什么是做旧茶?

常见语句:老白茶并非全是真的,也有可能不小心买到做旧茶。

刚入茶圈的新手,常听闻做旧茶的大名,却不知其为何物。

做旧,顾名思义便是将茶叶人为的制作成陈旧的模样。

做旧茶,则指的是把新白茶经过渥堆、高温烘干、暴晒等方式,刻意的令其面目全非,外表看起来发暗、发褐。

与真正老白茶不同的是,做旧茶并未经过时间的沉淀,它只是一个骗局。

以暮气沉沉、老气横秋的模样,冒充老白茶,甚至于茶掌柜将年份标注为10年陈、2002年等。

颇高的年份,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其中新茶友占据了大多数。

经过做旧而来的白茶,内含物质早在虐待般的工艺下消失殆尽。

留下的,只有面目可憎的芽叶。

做旧老白茶,颜色漆黑

《9》

喝茶、学茶、懂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个爱茶人初学茶时,必然会遇会遇到诸多困惑和阻碍。

而明白自己的初衷,才能寻对方向。

若只是想单纯地喝茶,便只要掌握冲泡的基本技巧,即可泡出好喝的茶汤。

而假如想再上一个台阶,以茶陶冶情操,不妨多学习一些茶文化。

与朋友在品茶的过程中,喝着聊着,感觉轻松愉悦。

不知不觉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学而学。

我想,这才是最佳的方式。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行业黑话”,大家也可以与亲朋好友互相分享,惬意品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