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股票,还是买黄金?

 贾志超slmsozky 2021-02-10

“一目了然。

开始正文前,先打个小广告:

我入选了雪球“十大影响力用户”,需要各位帮忙投票。

长按识别/扫描下面图片中二维码,或者直接打开雪球APP(如果你已经下载了的话),APP主页有个“雪球奖”标签页,打开给“villike”投票就好了。

截止日期是11月20日,每天可以给我投1票,只剩最后两天了,谢谢各位读者。

下面是正文部分。


这是我对李录先生《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阅读感受的第二篇。

在上一篇文章(发布于微信公众号:villike的财务自有笔记),我提到:

“我一直很好奇:

李录是个什么人?这个中国人有什么魔力,连查理芒格都愿意把钱给他管?

看了李录老师这本书,才知道“学以致用”、“深入浅出”、“独立观点”的含义。

如果你仔细去想,书中的很多观点,其实都已经被其他学者或著作论证过。

比如,作者一直在用的公元前14000年到公元2000年的社会发展指数(类似于GDP)走势及原因分析,这个大框架,就是取自斯坦福大学伊恩莫里斯教授的研究。

再比如,对投资部分的阐述,基本来自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芒格的思想。

但是,作者最厉害的地方在于:

他把这些串起来了!

于是,历史和现在,中国和世界,宏观和微观,投资和人生,这一切都浑然一体,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而这种恍然大悟的“底色”,是如此的“顺理成章”,因为这一切,都不是作者的臆测和想象,几乎每一个部分,都有扎实的理论或实践研究支撑。

于是我才恍然大悟开头那个问题的答案。

芒格在李录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平静、专注、好奇求知、注重跨学科智慧,以及最重要的,把身为一个人的“责任感”看得无比重要。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芒格和李录实现了忘年交,也各自独立、幸福地生活,这样的人生,他们体会到了真正的“君子之交”。”

下面是这本书的链接,接着,就是我的阅读感受。

先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就是我之前在文章我的投资书单,请收好中,推荐给各位的西格尔的书《投资者的未来》(就是下面链接中的书)中的图,这张图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

长远来看,各类投资品,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收益。

这是美国超过200年的几类投资品种表现的历史,我们先来看两个锚定值:

第一个值,实际GDP增长:3.6%。

这个数据可能会让人感到惊讶,毕竟200多年过去,我们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实际GDP增长只有不到4%?

但是,考虑到复利就不一样了,当年的1块钱,如今已经有接近1900块了,这接近2000倍的变化,跟我们的直观感受更一致。

第二个值,通货膨胀率:1.4%。

这个值就更让人感到诧异。

一个是,我们不禁会问:通货膨胀率这么低?忽悠人吧?

但更让人诧异的会是:当年如果你有1块钱,持有至今是多少钱呢?

5分钱,贬值了接近95%!

要知道,这可是号称“最坚挺”的美元。

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做投资的原因:因为如果你什么都不干,你的钱注定会减少,没有任何疑问,而且减少的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有了这两个锚定值,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股票、债券(考虑到大多数人买的是短期理财,以短期债券为例),以及被国内外神话的“硬通货”黄金。

以下是当初的1块钱,200多年后,三种资产的结果和年化收益率:

黄金:3.12元,0.5%

债券:275元,2.7%

股票:1033487元,6.7%

先来看黄金,这被人神话的“硬通货”,确实起到了“保值”的作用,但如果你想要获得收益,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再来看债券,我们平时买的理财产品、货币基金,都可以约等于这一种,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钱略有增值。

最后是股票,各位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多打几个数字,这是103万,而带来这个数字的年化收益率,只有“区区”6.7%。

这个数字,如果你放到A股市场,简直会被各路“股神”笑掉大牙。

然而历史真实地告诉我们,这就是股票的大致收益率,换句话说,任何长期超过这个收益率的企图,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再多说一句题外话,这个6.7%,如果你把它换算成市盈率是多少?

大约是15倍,这也就意味着,15倍以下市盈率买入,从概率上来说,除了公司的成长,估值也在帮你的忙。

如果你在15倍以上买入,那你就要期待自己买入的公司,长久来看真的是很棒的,可以超过估值下降到15倍带来的负面影响。

读史可以明智,当活生生的历史摆在我们面前时,是选择认真从中学习、为我所用,还是选择视而不见,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只要中国继续走在3.0现代科技文明的路上,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那么主要资产的表现,比如股票、现金,大体会遵循过去300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模式,经济会持续增长,连带出现通货膨胀,股票表现优于其他各类资产,所以,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是投资的大道和正道。另外,中国目前不成熟的阶段,使价值投资人具备更多优势,市场中百分之七十仍然是散户,散户和机构都以短期交易为主,价格会经常大规模背离价值,价值投资的竞争者更少,成功概率更高。

上面这一段,原文很长,我做了一些删减,但不影响原意。

这段话,我认为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

在中国,价值投资行得通吗?

作者几乎是一句一句地,论证了摘录这一段,限于篇幅无法展开,如果各位想真正理解,建议还是去看原书。

我来给各位逐句解读一遍,作者经过严密论证的观点有几个:

第一,3.0文明的经济发展,是复利式的,换句话说,可能会有暂时的衰退,但持续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造成上一点的原因,关键是两个要素: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

第三,所以,只要中国保持市场经济和注重科学技术,经济的增长就是必然的。

第四,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企业是主要的增长极,而上市公司是企业中的佼佼者,所以,股市中企业的增长是确定的,而且是一定高于GDP增长的。

第五,中国采用价值投资方式的人更少,所以竞争少;市场更不成熟,价格暴涨暴跌的可能性高,所以机会多。

总结起来说,在一个本身持续会增长,竞争少,机会多的市场中,价值投资是必然会获得成功的,而且,可能会获得比美国市场更大的成功。

再说一遍,这一段不是作者的主观臆测和“信心”,而是他多年跨学科积淀的结果,每一个细节都有相应的理论支撑,用心去理解这些内容,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非常关键。

下次当你看到投机的人时,你不用跟他说“祝你好运”,因为他不可能一直都好运,你应该说“玩的开心点儿”。大家到赌场去玩,其实就是去买高兴,你花了钱都不能玩得开心,那这钱就白花了。

我也有类似的观点:

既然是投机,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兮兮,放松一点,享受一下心跳刺激的感觉,不是才应该是投机的心态吗?

比如你去赌场玩的时候,会焦虑吗?大概率不会,因为你知道自己就是几十几百块,“小赌怡情”一下,如果赢了钱,还可以去隔壁的奢侈品专卖店,买点东西“犒劳一下”自己。

就算输了钱,“出来玩嘛,总是有赢有输的”。

你看,这种心态多好。

但是,同样是投机,到了股市里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觉得这是“正事儿”,所以各种装备林立,一到开盘、尤其是有“重大消息”的时候,如临大敌,每天结束还要“复盘”,认真研究今天在哪个点上没有把握好“XX法则(告诉各位一个我发现的秘密:你可以把XX换成任何一种动物的名字,都毫无违和感)”。

我觉得,应该问一问自己:累吗?我走的这条路,真的是正道吗?

这不是揶揄,也不是讽刺,而是每一个投机的人,都需要的“闪念时刻”,希望能从此天宽地阔,走向正途。

市场经济恰恰能让各种各样有特色的人,都有可能创造出一个适合他的企业,然后取得很大的成功。所以我的结论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说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就一定会成功。

这一点在中国,现在争议很大。

比较突出的一个案例就是格力电器的董明珠。

董明珠本身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所以,网上对她的评价也会成为两派,最极端的两种说法是这样的:

“格力电器只要有董明珠在一天,我就不会投资这家企业。”

“如果有一天董明珠不再掌舵格力,我也就卖出这家公司的股票了。”

到底哪种声音是对的?

在我的视角里,这两种声音都是不对的。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投资的是公司,还是一个人?

如果是后者,那你确实要对董明珠有深刻的认知,恐怕光你看到的还不够,你还要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她、预测她,而预测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情。

事实上,董明珠自己,都无法预测自己未来会怎样,不光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是比较公正的:

一个市场,之所以能够繁荣,就是因为拥有足够强的包容性,如果一个市场只能允许一种类型的人成功,那这个市场一定不会多繁荣,因为繁荣来自于碰撞和创新,而前提是多样性。

我说这些,并不意味着管理层不重要,而是只要没有涉及到人品问题,管理层的风格,并不是我们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决定因素。

当然,我也想给巴菲特工作,但他不雇人。我们也不雇人。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学,自学的同时,去和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的人有一些交流,还是非常有用的。

初学者对投资痴迷到一定地步以后,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

“我要是能去给XX工作就好了,这样过几年,我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有一些幸运的人,能够找到这样的机会,但是,我要告诉各位的是,这是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因为,如果真的是认真做价值投资的人,他几乎是不需要雇人的。

巴菲特的大师兄施洛斯,采用格雷厄姆传统“捡烟屁股”的方式——要知道这可是价值投资里,最费时间精力的方式——都没有雇佣任何一个人,只有他和他儿子两个人,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就让自己的收益率令人瞩目。

巴菲特呢?管着全球前三市值的公司,总部我印象中十几个人,实际的“基金经理”,就只有巴菲特一个人,后来这几年才加了两个。

其实不难理解,对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大部分工作,都是非常规性工作,即每天都要重复的工作,也大多不是他人可以代劳的工作,每一份收获,都是要由自己辛苦付出换来的。

下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中国做价值投资,真的可行吗?



请点击右下角“赞”和“在看”,另外在方便的前提下,帮忙转发扩散,就是对作者辛勤写作的鼓励了。

想第一时间看到作者文章?三个步骤:

1. 点击手机屏幕最上方“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