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拉特四部是那四部?他们的来源是什么?

 新用户87987519 2021-02-10

最佳答案

卫拉特(厄鲁特)中国古代对西部蒙古的称呼,中国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元时称斡亦剌,又称卫拉特、卫喇特。明代称瓦剌。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的8条支流地区)。人数众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明初对鞑靼用兵,使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乘时而 起。永乐七年(1409),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十二年,明成祖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今蒙古国境内的图拉河)。翌年,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不久马哈木死,传子脱懽。脱懽统一蒙古。他死后,子也先嗣,瓦剌势力极盛。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大举攻明 ,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败于土木堡,英宗被俘,也先直犯京师,但被于谦所却,只好与明讲和,送还英宗。也先死后 ,瓦剌部落分散,逐渐衰落。

    明末清初,卫拉特(厄鲁特)各部最后归并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及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其牧地,西北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以及哈萨克草原移动,西南向伊犁河流域推进,东南向青海迁徙。准噶尔部初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中上游至霍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沿岸。土尔扈特部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西徙后,辉特部居之。和硕特部游牧于额敏河两岸至乌鲁木齐地区。诸部分牧而居,互不相属。另设一松散的议事机构——丘尔干(蒙古语会盟之意),即定期的领主代表会议,作为协调各部关系,加强封建统治,以及抵御外侮的临时组织。17世纪20年代后,准噶尔部取代和硕特部,成为实际上的盟主。明 崇祯十三年(1640)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封建主会盟于塔尔巴哈台,制定法典(即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确定喇嘛教为共同信仰的宗教。厄鲁特蒙古原采用回鹘式蒙古文字,1648年后使用托忒文。明崇祯元年(1628),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率其部,联合和硕特、杜尔伯特的一部分,徙牧额济勒河(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十年前后,和硕特顾实汗等也率所部迁移到青海一带。而当时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部,以及一部分和硕特、土尔扈特属众仍留居天山南北,逐渐形成以准噶尔部为核心、联合厄鲁特各部及其他一些蒙古突厥部落的强大政权。故清代史籍往往把厄鲁特也统称为准噶尔。准噶尔部地方政权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联系甚为密切。17世纪70年代,噶尔丹称汗后,伊犁成为准噶尔政治中心和各部会宗地。除统治天山南北外,其势力曾远及塔什干、费尔干纳、撒马尔罕等地。18世纪前半叶,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均有所发展。乾隆十年(1745),噶尔丹策零病故,准噶尔统治集团汗位之争激烈。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清廷出兵平定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割据势力,统一西北。三十六年,土尔扈特渥巴锡率众从伏尔加河万里返归祖国。清廷在厄鲁特蒙古族聚居区先后实行盟旗制度,编置佐领,以札萨克领之。厄鲁特蒙古的后裔仍生活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一带。


葛尔丹是 成吉思汗的后人吗

看康熙王朝说到是 他的后人是真的吗


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你看下以下介绍吧

应该是姓绰罗斯,属厄鲁特蒙古人 都是蒙古人,但成吉思汗和葛尔丹的区别却是:一个是英雄,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蒙古汗国;一个却勾结沙俄图谋中原。一个获得成功,一个却落个身首异处 厄鲁特蒙古的由来 蒙古,自元代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率残部逃离大都后,改称北元,逐步分裂成三大部落。在中原正北,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又分别称为内蒙古和喀尔喀外蒙古,都是成吉思汗的苗裔。而远在戈壁以西的漠西蒙古又被称为厄鲁特蒙古,他们大部分不是成吉思汗的嫡传。元代之前,他们属于斡亦刺剔族,在叶尼塞河上游放牧,后臣服于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因逐步与蒙古宗室通婚,定居于成吉思汗第三个儿子窝阔台汗国的疆土上,被封为四个卫拉特。 卫拉特,就是部落,互相平等,互不统辖。窝阔台后来继承成吉思汗的汗位做了蒙古的第二任君主,被谥为元太宗,斡亦刺剔人的地位随之增高,太宗窝阔台的儿媳妇、元代第三位皇帝定宗贵由的皇后海迷失就是斡亦刺剔族的铿锵美女,定宗去世后她曾称制三年半,直到元宪宗蒙哥登极,她才把包括多半个欧洲、整个西亚及半个中国的统治权交给新皇帝。 元朝灭亡后,北元的第九任君主本雅失里,被明成祖朱棣打得只带几骑人马逃往漠西,因为没有了兵马,只好受制于兵强马壮的卫拉特。这时,卫拉特已经被人们叫成了瓦剌。瓦剌人最辉煌的时代,当属操纵北元第十三任君主脱脱不花的太师也先。著名的土木堡一战,瓦剌铁骑消灭明军五十余万,一举将英宗朱祁镇俘获,若不是民族英雄于谦坚守北京,瓦剌人怕真要辅佐成吉思汗的后人续写大元的历史了。这场战役后,北元分裂成东部以成吉思汗苗裔组成的鞑靼和西部由瓦剌人操纵的瓦剌。 待到明末清初,由于人们语言的演变,瓦剌又被读成了厄鲁特。这就是厄鲁特蒙古的来龙去脉。 准噶尔人做了厄鲁特盟主 明朝末叶,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中,最大的一部和硕特部,姓孛儿只斤,是成吉思汗的嫡传皇族,一直是四大部落的盟主,驻扎在乌鲁木齐一代;准噶尔部,驻伊犁,杜尔伯特部,驻承化,这两个部落都姓绰罗斯,远祖是一个人;土尔扈特部,驻塔城,姓氏失传,他们既不是元代皇族,又不是绰罗斯姓,所以在四个部落中势力最弱。 厄鲁特四部多年一直以姓孛儿只斤的和硕特人为盟主,后和硕特人因人口增长过快,大部迁往青海、西藏,留在新疆的小部人马争不过准噶尔部,准噶尔部的首领和多和沁联合与自己同宗同姓的杜尔伯特部争得盟主,他一面自称厄鲁特的大汗,一面将土尔扈特部挤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放牧,同时把一个也姓绰罗斯的小部落辉特提升为大部,又凑成了四个部族。 第四位汗王噶尔丹 明朝末年,和多和沁去世,他共有十一个儿子,其中的第六子僧格、第七子噶尔丹、第八子布木是一母同胞,和多和沁把汗位传给了第六子僧格。时隔不久,和多和沁的长子车臣将僧格杀掉,自己篡位做了第三位汗。这时,远在西藏随达赖喇嘛学习宗教的噶尔丹闻讯,率领一批人马悄悄潜回伊犁,一举袭杀车臣,并在混乱中将本该继承汗位的僧格长子索诺木阿拉布坦也一并杀掉,他乘机当上了厄鲁特的第四位大汗。 由于准噶尔实行的是游牧民族的奴隶制度,与中原王朝的封建集权制度格格不入,加之他们兵强马壮,号称控弦十万,恢复大元的梦想无时不在激动着噶尔丹,在与西方新崛起的帝国俄罗斯有过无数次摩擦、争斗之后,他终于选择了联合外敌、夺取中原的错误决定。 噶尔丹统一厄鲁特蒙古诸部以后,又出兵南疆,将原本属于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台汗国的疆域划入他的势力范围,将已经改信伊斯兰教的南疆首领囚禁在王城伊犁,准噶尔人成为了天山南北的统治者。 康熙二十六年(1687),噶尔丹乘漠北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之机,率兵三万杀向外蒙,先帮助扎萨克图汗击败土谢图汗,随后又将扎萨克图汗和车臣汗一并击溃,准噶尔骑兵追击掩杀,一路将数十万喀尔喀蒙古人赶往漠南。 康熙闻讯大惊,亲自率皇兄福全、皇弟常宁和八旗劲旅,与准噶尔人在围场北部乌兰布通展开了决战。 经乌兰布通一战,噶尔丹精锐全失,连夜诈降逃回漠北。康熙一面安置喀尔喀人返回家乡,在多伦会盟后彻底取消了汗王制度,一面调动京师、黑龙江、盛京、宁夏、陕西等地大批军队,三次深入漠北、漠西,亲自讨伐噶尔丹。 第五位汗王策妄阿拉布坦 在清政府举国之力的打击下,厄鲁特内部发生了变化。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留守伊犁,他感到杀死自己兄弟篡夺汗位的噶尔丹已经穷途没路,立即举兵响应中央政府,将噶尔丹的子女械送朝廷,并不准噶尔丹退回伊犁。 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仰药自杀,准噶尔汗位虽然又回到了僧格一支的策妄阿拉布坦手中,但他骨子里与噶尔丹一样,依然想恢复大元的天下。因碍于战后的疲惫,策妄阿拉布坦不敢与清政府公开对阵,只好将眼光移向西藏。 这时,西藏的大权在和硕特蒙古的手中,拉藏汗夺得汗位,因与西藏掌政官桑结不睦,于是杀死了桑结,废掉桑结拥立的六世达赖仓央,自己立了伊喜为六世达赖。拉藏汗的行动,引起青海厄鲁特蒙古的不满,他们又在青海拥立噶尔桑为六世达赖。


蒙古人说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应该是蒙古人以成吉思汗为豪,也以为代名词,就象中国说炎黄子孙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