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麦坪遗址出土石器
4000多年前,这里曾居住着新石器时代的土著居民;
如今,这里的居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这里便是大渡河畔史前居民的家园——汉源县麦坪新石器时代遗址(以下简称:麦坪遗址)。
打开雅安地图,地处大渡河南岸的一片区域,没有高大的建筑,没有都市的气息。这里就是昔日的麦坪遗址,今天的麦坪社区。
麦坪遗址
见证汉源昔日繁华
汉源麦坪,9年前考古工作者曾历时5年,经过8次大规模发掘,结果令人振奋——这里,曾是一座存在于4500年前的城市!
在这11324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房址182座、灰坑725个、灰沟54条,另有窑、灶、墙等遗迹,陶、石、铜、玉石器上万件,尤其是在麦坪遗址出土了敞口宽沿罐、敞口平沿矮领罐、敛口瓮等器物,考古学者将这些器物所代表的文化面貌与成都平原、安宁河谷等地的考古文化逐一比对,发现这些器物与成都平原的三星堆一期,即宝墩文化同类器形相似。
这些蜀文化明显特征的出现,证实了上世纪考古学者的推论,古蜀文化的前锋的确到达过这里。
令人惊艳的考古数据和文物背后,不仅彰显出麦坪遗址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文化面貌——麦坪文化,而且还有可能是4500年前大渡河流域的中心城市。
“最早的街道雏形,独特的房屋结构遗存都告诉人们,数千年前麦坪的繁荣景象。”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程树芳说,这些生活在麦坪的人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扑朔迷离的是,麦坪文化为何神秘地消失了?专家至今没有找到其文化的源头,也没有找到它的延续者。
但至少大量文物和遗址还原了在大渡河中游神秘出现又神秘消失的麦坪遗址上人们的生存状态。考古学家断言,这里是古巴蜀时期四川地区的又一处中心部落遗址。
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渡河中游地区),麦坪遗址、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自然便在大渡河流域融合。
遗憾的是,随着瀑布沟水电站库区的蓄水,麦坪遗址永远沉入20米深的水下。
但此时,驻足大渡河畔,“嗒、嗒、嗒”的马蹄声似乎还在山谷间回响,仿佛勤劳的当地人将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千年传奇背负在了肩膀上……
石器骨器
解读先人生活状态
穿着兽皮,戴着耳环的男人们穿梭在密林中狩猎,荡一叶小舟在大渡河中捕鱼;妇女们在家里纺纱;工场里,制陶的工匠烧制出尖底的炊具和用于陪葬或祭祀的精品;人们住在统一规划好的房子里面,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在集市上进行着贸易……
这幅场景可还原麦坪遗址上人们的生存状态。
在雅安市博物馆“麦坪遗址”展厅,陈列于玻璃橱窗内数件其貌不扬的细石器更是勾勒出一幅先民生产生活的鲜活画卷。
程树芳说,当年麦坪遗址发现的大量细石器,为深入研究细石器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些资料足以印证,当时的麦坪曾有诸多文化交流的痕迹,南来北往的文化交织更佐证了,4500年前麦坪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枢纽城市。
“四川地区的细石器主要集中在大渡河中上游地区、安宁河流域、岷江上游地区、雅砻江流域等地,但是各区域的细石器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渡河中游地区的细石器无疑是建立在‘富林文化’的基础之上,延续至战国晚期。”程树芳说,当时发掘出土的大量细石器,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细石器打制技术、文化特点、内涵等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麦坪遗址的器物显得与四川其他同时期区域明显不同,具有大渡河流域的土著特色。这是一支单独发展的文化,它没在任何地方出现过。
先民去世后,这些精美的石器一般都会作为随葬品置于死者的身旁。
麦坪遗址的先民们将死去的亲人就近埋葬,墓葬采用当地盛产的石板砌成石棺,在墓内死者的头部和脚部位置放上几件死者生前使用过的陶器和石器,最后用石板封盖,掩上泥土。这种“以石为棺”的埋葬方式被考古学家称为“石棺葬”,过去认为这可能是在古代流行的一种葬式,年代都没有早过新石器时代。麦坪遗址发现的石棺葬,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年代最早的石棺葬,它为探讨这种古老葬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麦坪遗址的石棺葬有盖无底,明显不同于三星堆文化,也不同于巴蜀文化。但有专家认为,宝兴、荥经、汉源、石棉等县,历史时期就处于巴蜀文化与西南地区的石棺葬文化、大石墓文化的交汇地带,史前时期更是文化的“漩涡地带”,其往往会表现出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的情况,对这一地区的发掘与研究,将有利于解决横断山区史前文化的交流和史前人群的迁徙等问题。
有意思的是,在一座石棺葬里,曾发现墓主口中插着一根10多厘米的骨器。这是当时麦坪人独有的丧葬习惯还是一种刑罚,目前还不得而知。在另一座石棺葬里,墓主没有脑袋,可见当时麦坪也并非没有纷争的世外桃源。
古老土地
升腾发展新希望
4000多年前,在大渡河流域,生活着有浓郁土著特色的部落居民;4000多年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历史,用勤劳的双手,经营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产业,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麦坪遗址包括狮子山遗址、龙王庙遗址、大地头遗址、金钟山遗址、摆鱼遗址、姜家屋基遗址等多处遗址,整个遗址的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其中麦坪村的遗址最具有代表性,麦坪社区也因麦坪遗迹而举世闻名。
如今,麦坪遗址已沉入水中,化成水中宫殿继续守护着后代的生活;新建成的麦坪社区,瓜果飘香,居住在此的476户人家共同守护和耕作着这方宝地,古老的土地上升腾起新的希望。
秋日清晨,和煦的阳光洒在汉源大地上,散落的村庄渐渐苏醒,走在麦坪社区新修的水泥路上,一幢幢新修的楼房对称矗立。路边,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开得娇艳。
每年7月底至8月,是葡萄成熟的季节,麦坪社区千亩葡萄园内,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了众多慕名前往的游客。
游客们在这里感受着麦坪遗址的文化底蕴,欣赏着乡村葡萄园风光,品尝着品种不一的美味葡萄。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眼下,葡萄虽已下市,麦坪社区的千亩葡萄园内,整齐排列的水泥桩上,爬满了蓄势待发的葡萄藤蔓。
最近几年,麦坪葡萄园越来越出名,每到7月至9月,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葡萄,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这里有高山、民居、果园和菜园,麦坪社区已成为大渡河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结合千亩葡萄园,我们正在配套打造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麦坪社区党支部书记董继东和村民计划着今后麦坪的发展方向,“这里将是千亩葡萄产业园,形成麦坪遗址十里葡萄走廊。”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石雨川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自: 东方欲晓10 > 《民族史》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传播还是独立起源:西南地区石棺墓新发现带来的若干思考
以往研究中对这种墓葬的定名较为多样,如石棺墓、石板墓、岩板墓、石棺葬等。同时,这一地区石棺墓的年代多早于西南其他地区,因而研究...
童恩正: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此种葬俗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它普遍发现于辽宁南部的石棚和石棺墓中,在内蒙古昭乌达盟石棚山氏族墓地、甘肃寺洼文化墓葬中亦有发现[...
【易经解谜】30.八卦创作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以上中国古猿、古人类著名遗址、化石的发现地点,也客观地说明了这一历史事实:仅汾河、桑乾河这"小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其遗址就占全国遗址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且在人类发展进化的年...
红山文化遗址(图文)
红山文化遗址(图文)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在考古界普遍认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时,红山文化只...
黄河流域史前文化变化过程的环境考古学观察
自然环境是人类及其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当我们宏观地审视史前文化的发展过程时,离开了对相关人类文化生存环境的考察,就很难得出准确的认识。这一时期,黄河流域主要分布于渭水流域及豫西和晋西...
中外美术史(中国部分)
中外美术史(中国部分)中外美术史(中国部分)第一讲原始美术。1954年11月在山西襄汾县丁村发现了二、三十万年以前的"丁村人"的三枚牙齿化石和他们的大量石器(相当于周口店第十五地点,旧...
红山诸文化玉器欣赏(5-微痕1)
红山诸文化现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
“大地湾文化”为何又被命名为“老官台文化”?
“大地湾文化”为何又被命名为“老官台文化”?大地湾是一处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遗址。该遗址含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层...
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三种原始文化
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三种原始文化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三种原始文化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而从所谓“细石器文化”中,区分和确定了几种不同的文化,即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富河文化。蜘蛛山遗址堆积复杂,发...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