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棚湾铁牛》(《七犀寻访记》之四)

 淮阴语文 2021-02-11


马棚湾铁牛

□陈静

马棚湾铁牛

——七犀寻访记之四

 带着一丝新绿一股暖阳,烟花三月下扬州,不是为了看琼花。康熙帝留下的16头牛如今仅剩下7头,只有高邮和邵伯两头没看到。周六沾三八妇女节的光刚体检完,就冒着老婆堵门换锁的危险,不顾“疯癫痴狂”的戏骂,倔得像头牛,乘车直奔高邮而来。
       虽说来高邮是为了拜谒铁牛,文游台倒是不得不去。
       高邮文游台是古秦邮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因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孙觉、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论文而得名,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独领风骚,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风采,并留下千古不朽的诗文。
       文游台全景是筑在东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东观禾田,西览湖天,秦少游所描绘的“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环以万顷湖,天粘四无壁”的水乡自然景象尽收眼底。宋代诗人曾几在《文游台》诗中写道“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怀酌,彩笔银钩人唱酬”。

 游完文游台后乘车直奔马棚镇,30分钟左右路程到达马棚镇卫生院门口,下车步行至运河渡口,花6元钱坐船摆渡到对岸,沿运河大堤向南行25分钟,远远地就看到了路右首伏卧在石台上孤苦伶仃的铁牛。

高邮是水乡,地势低洼,是常闹水患的地方。特别是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起,高邮的水灾几乎就没有停止过,不是决堤就是倒坝。而险工患段最严重的就是马棚湾、清水潭一带。清康煕年间,时为高邮知州孙蕙幕宾的蒲松龄曾亲眼目睹清水潭水患,他在《清水潭决口》一诗中描写得非常真切:“河水连天天欲湿,平湖万顷琉璃黑。波山直压帆樯倾,百万强弩射不息。东南濈濈鱼头生,沧海桑田但倾刻。”

康熙在清代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六次南巡并非游山玩水,而是关心民生、体察民情,特别是关心运河沿线的水患灾情。据《高邮州志》记载,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视察马棚湾、清水潭及高邮其他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测量水位、疏浚运河、挑浚永安新河(清水潭)、建六座减水坝、修治运河东西堤等。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于自然灾害认识不足,认为造成水患的原因是水下有蛟龙等怪兽在兴风作浪,而怪兽怕铁器,所以常常在经常闹水患的地方浇铸铁制的动物来镇伏。康熙命河工总督张鹏翮铸造了16尊铁犀,其中“九牛”由北向南依次安置在淮阴的码头、武墩、高埝,洪泽的高良涧、蒋坝、高邮的马棚湾,江都的邵伯等地的险工患段上。

马棚湾铁牛是这九牛中的一牛。铁牛长170厘米,宽78厘米,通高80厘米,重约2.4吨。牛为伏卧状,头微昂,偏向右方,怒目圆睁,大有翘首茫茫湖天,欲吞万顷波涛之势。现因右腹部有一破洞,加之受风雨剥蚀,部分铭文已不清,只左侧“监造官王国用”清晰可辨。据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寇侵占高邮,他们听说马棚湾铁牛的肚子里藏着金心银胆,贪心顿起,用小钢炮轰击铁牛的肚子,但苦费心机什么也没有找到,铁牛右腹的破洞即为日本鬼子所为。

马棚湾铁牛原放置在马棚湾运河险段上,即马棚湾东侧的清水潭。宋明时期清水潭因经常决口,造成了里下河地区严重水灾,清康熙十七年河道总督靳辅为解决清水潭决口屡堵屡冲的困境,采取了在潭西绕一个大弯子筑堤的方法,从而封堵了决口,形成了今天的马棚湾。

 因1956年高邮段运河拓宽,该铁牛一度被移入高邮人民公园和文化馆,后一直存放在文游台内。为配合大运河申遗,高邮市申遗办对铁牛原址马棚湾进行多次走访调查,确认原放置地点,并积极帮助落实移交、搬迁事宜。马棚镇政府十分重视运河申遗工作,对铁牛回迁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10多天的努力,2012年6月铁牛顺利回迁里运河故道马棚湾原址。
      “回家”后的铁牛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马棚湾里运河故道东堤旁,北距马棚渡口约1.5公里,面对里运河故道、高邮湖,背靠京杭大运河。铁牛的回迁,既落实了运河申遗专家的意见,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原址保护,同时为马棚镇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空间。

新中国在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现在苏北的河湖水利设施可谓固若金汤,已经几十年看不到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了。运河航运川流不息,湖滨旅游度假区雨后春笋,鱼虾满仓,米粮盈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片祥和。

铁牛虽然失去了镇水的作用,但作为不可复制的珍贵文物还有大力保护的必要。感觉马棚镇政府对旅游业重视不够,对铁牛保护也不力,六年了没有建亭,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让铁牛风吹日晒雨淋,风雨飘摇有被锈蚀剥离的危险。还好有虔诚的人在牛鼻孔里放置了一把黄豆和黑豆,说明还有人不想让铁牛遭罪挨饿,也许是我属牛的缘故,着实让我感动。

摸一摸铁牛光滑的头颅和脊背,围着铁牛不同角度拍了一些照片,心中默默祈祷:上苍保佑铁牛永世平安!虽恋恋不舍但还是担心赶不上班车,匆匆踏上回程的路。
                           
  2018年3月12日于淮安

陈静,男,1961年7月出生,原名陈永明,渔沟中学毕业。闲暇时偶有舞文弄墨,信手涂鸦,发些感慨,很少有文章发表。平时喜欢寻石访仙,游山玩水,疯疯癫癫,常被戏谑。曾在《淮海晚报》、《淮阴报》发表过几篇小文,《一段令人难忘的奇缘轶事》收入《淮阴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