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那些艺术品中的“牛、牪、犇……”

 源源不断 2021-02-11



「牛」,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逐渐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从史前文明的诞生到文化的巅峰时期,「牛」的身影在中西文化的发展史上随处可见。

《山海经》中记载炎帝的形象为牛首人身,其部落以牛为图腾;
牛郎织女传说中牛郎披着有灵性的牛皮,得以与织女鹊桥相会;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牛是农耕时代的神兽,古人认为终生耕田犁地、开垦荒原的牛,是盗取天仓谷种下凡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

……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牛耕图

出土于睢宁县双沟镇的汉画像石《牛耕图》,真实地刻画了汉代农夫扶犁耕作的场景。

希腊神话里,众神之神宙斯化身为白色公牛劫夺美女欧罗巴;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苏美尔人的神——古伽兰那的原型就是一只牛;

埃及法老视牛为神祗,在他们的绘画和雕塑中,常常把牛塑造成太阳神

牛被印度教视为圣兽,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在印度教神话中的坐骑南迪就被认为是一头牛;

……

▲提香《强夺欧罗巴》1559年,布面油画,185x205厘米

在文明早期,中西艺术中的「牛」都以通神的形象出现,「牛」从自然界中的普通动物成为了游走天地之间的神灵。

可以说,

「牛」承载了人类久远历史上的精神和信仰。

法国的拉斯科洞窟(有“史前卢浮宫”之称),完好的保存着距今1.5万至1.7万年的公牛壁画,线条虽然稚拙却透出刚劲之气,堪称史前文明的杰作。

▲拉斯科洞窟壁画(局部)中的牛

古希腊诗人荷马在他的《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中,不仅用牛来表示财富的多寡,还用来表达作战时战士的姿态以及献祭时出现的礼品。

《伊利亚特》第三章477~481行中,当阿伽门农指挥军队时写道:

强有力的阿伽门农在他们中调度/

眼睛和头颅恰似宙斯/大神喜好雷轰/

摆着阿瑞斯的腰围/挺着波塞冬的胸脯/

像群队中一头格外高大雄健的壮牛/

一头公牛/风骚独领/凸显在畜群之中/

牛,这个看似极为平凡的动物,因它具有的深刻寓意驱使着人们不断对它进行描画。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许多的「牛」形象。

相传老子过函谷关前,关令尹喜看见有紫气从东而至,没过多久,就见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这是圣人。“紫气东来”由此而来。

▲宋 晁补之《老子骑牛图》纸本 50.6×20.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老子骑牛图》以粗笔水墨出之。老子垂眉带笑,神态安详,骑于牛背之上徐徐前行。青牛趴蹄回首,睁眼顾盼,形神生动。背景左上的枯杈藤蔓缠绕,枝枒用中锋,笔触快速。树叶用侧笔半扫半拖,具泼墨兼飞白趣味。右侧的两丛野草,简繁有致,层次分明。其用笔与造形之精,在牛眼、牛背与小草表现最为突出,可谓得一“老”字。

▲明 张路《老子骑牛图》纸本设色 101.5×55.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路的《老子骑牛图》不写背景,老子坐于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经》卷,正抬眼注视着一只飞蝠。在表现手法上,张路受吴伟的影响很大,笔势狂放而草率,而人物结构又准确稳妥。人物的面部刻画传神,衣纹穿插灵活巧妙,整个人物一气呵成,形象生动而兼有情致。顾恺之曰:“传神写照,在阿睹中。”形容这幅画可谓字字珠玑。 

唐代韩滉所作的《五牛图》,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兼具极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五牛寓指韩滉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思想,渗透着浓厚的真情实感。

▲《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五牛图》笔法粗豪老辣,以极简朴的线条概括形体结构,线条组织疏密有致,行笔厚朴舒缓毫无弱笔求工之意,然又于形体筋骨的扭曲转折处,颇见顿挫变化而又圆转自如的风致。五头牛姿态各异,形象生动真实,可谓“曲尽其态”,天机绝妙,神彩焕发。在静的形态之中因个性的着意表现,使整个画面又有动的启示,动静有致,形象地表现出牛群散牧于山间泽畔的意境,全图不画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为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作为韩滉的弟子,戴嵩同样以画牛著称。他的画牛与韩幹的画马合称'韩马戴牛'。现存台北故宫的《斗牛图》绘的是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唐 戴嵩《斗牛图》册页,绢本水墨

纵44厘米横4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牛图》中,一牛前逃,另一牛穷追不舍。以浓墨绘蹄、角,点眼目、鬃毛,传神生动地画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戴嵩的画曾遭引的牧童拍手大笑,可见其传神。

▲潘天寿《耕罢》

潘天寿作《耕罢》以水牛为主体,这与他早年的放牧经历密不可分。在高石花丛掩映下,一水牛于水中静卧。石的描绘呈现典型的“潘公石”样式,占据画面近三分之二的面积,笔力雄健。石头大面积留白,只在右上与左下以松枝、杂花点缀,以淡色罩染,点到即至。牛身以湿笔淡墨写出,牛角则以有力的线条写出,塑造出水牛坚忍的性情。石之虚与牛之实形成鲜明对比;石之浓墨强劲的线条与牛身之较淡墨色的晕染又是另一鲜明对比,这两组鲜明对比统一于整体画面之中,使得画面层次既丰富又和谐。

白石老人,常带童趣之想,画风鲜艳明快而又注重细节,画面表现既厚重又富于灵动。下面这幅画牛作品便是以独特的视角来进行描绘。

▲齐白石《放牛图》

一幅没画牛的画,怎么就称得上《放牛图》呢?原来,桃花树下的板凳上有一团牛绳,牛何时走的?去向哪儿?却不得而知。白石老人通过栓牛的绳来含蓄地表达放牛这一主题,真可谓“意出尘外”了。

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以“牛画”而蜚声画坛。他说:“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不厌写之。”“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其为牛乎!”故而把自己的画室也命名为“师牛堂”。

▲李可染《犟牛图》

这幅《犟牛图》无任何背景,只一个牧童,一只犟牛。一个死命牵牛,草帽落在地上也不管;一个硬是一步不肯移动。画牛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与诗意。

▲吴冠中《滨海牛羊》

吴冠中留法时期受到了严格的西方古典主义训练,他于1960年代创作的《滨海牛羊》描绘了牧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纯美景致。画面中牛群笔意坚实凝厚,造型结构块面分明,颜色转折丰富节奏轻快,布局松紧有致。表现出万物欣欣向荣的特质,以及艺术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伫立于中共深圳市委员会门前的拓荒牛,由著名的艺术家潘鹤雕刻而成。拓荒牛,吃苦耐劳,肯干实干,不空谈,重行动,正是改革开放中那一代人埋头苦干的精神写照。40年前,第一代建设深圳特区的建设者们就像这头拓荒牛一样,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把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开垦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现代化大都市,”拓荒牛“的精神在今日仍旧熠熠生辉。




在西方,对于「牛」的形象又有不同的表达。

公牛是西班牙重要的文化象征,在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中,公牛也时常出现。比如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中的牛。可以说,牛是毕加索艺术的源头,也是他的坚持,在毕加索的一生中,「牛」代表了他的欲望、根和理想。

▲毕加索《格尔尼卡》

如果将我走过的路在地图上标注,并用线连结起来,我想最后呈现的很可能是牛头怪的形象

他的《公牛》画作历经11稿,公牛的形象是一个不断简化,不断做抽象减法的过程。从第一稿体态壮实,血肉丰满的牛到后来被愈发精简,直至最后一稿,仅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牛的神韵和体态。

毕加索《公牛》

在1942年的时候,毕加索还曾用一个废弃的自行车车座和车把,巧妙地构思成了一尊实体的“公牛”。就是下面这个。

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军人物——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安迪·沃霍尔有一年半的时间几乎放弃绘画,自认为已经“才思枯竭”。1966年,利奥·卡斯特利成功说服了沃霍尔在他纽约的画廊举办新的展览。卡斯特利的助手伊万·卡普建议沃霍尔表现母性的题材,“一些田园的元素,比如奶牛”。他的《奶牛》系列作品正诞生于此。

▲安迪·沃霍尔《奶牛》系列,胶印版画,1970年

安迪・沃霍尔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配以明快大胆的色彩进行机械复制生产《奶牛》系列绘画作品,消除了自己作品中的一切手绘痕迹,将文化发展为大众产品,人人皆可欣赏,以此抹去艺术的精英主义标签。

▲高3.4米,长4.8米,重3.2吨

出自迪莫迪卡之手的华尔街著名铜牛雕像,延续了荷马在其《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中用牛来象征财富的意义,在此寓意着只要铜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在漫长的艺术史中,还有众多描绘“牛”的艺术作品,虽然含义各不相同,但是牛儿传达出的坚韧不拔、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一往无前的精神,总是为艺术家们所最为看重的……

最后还要说一句:

金牛贺岁,欢乐祥瑞

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

五福临门,牛气冲天!

END




至正艺术博物馆

免费开放 | 需登记身份证

*疫情期间按开馆公告进行参观

/开馆时间/

10:30——12:00 13:30——17:30

(17:00停止入馆)

/交通/

京基一百大厦A座5楼

(地铁站:大剧院站、红岭站 公交站:荔枝公园、深圳书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