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晚的商业价值要防止出现浮躁现象

 谭浩俊 2021-02-11

春晚的商业价值要防止出现浮躁现象


再过几个小时,春晚大戏就要正式上演了。犹如一道节日大餐,不管口味如何,也不管饭菜的质量是否出现下降,已经习惯了这道大餐的中国人,都会耐心地等待这道大餐的上演,且充满期待和希望。

有人说,春晚的质量下降了,节目与场景的关系正在发生着积极变化,节目的影响力下降,场景的影响力提升。原本主要靠节目吸引观众的春晚,开始依靠场景在吸引观众,以及伴随着场景而出现的各种非节目性因素越来越多,导致春晚的节目含金量下降,能够留下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少。

从春晚的商业价值来看,也在伴随着春晚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商业的外延式价值越来越明显,内涵式价值则越来越模糊。这方面,从春晚的广告情况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早期,由于经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大多还是以传统国有企业为主,新型业态、新的产品等很少很少。因此,表现在春晚广告上的东西也都比较少、比较传统、比较单一。春晚的主赞助商,也主要集中在钟表、自行车等领域,如康巴斯踏青为您报时——滴滴滴几场过后,就是几点钟的声音。又如海鸥手表、中华自行车等。

随着轻工产品的不断增多,特别是酒类企业也可以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春晚也就迎来了一场酒类企业争天下的大戏。孔府家酒、沱牌曲酒等开始在春晚舞台频频亮相,成为春晚的主赞助商,轰动一时。国窖、五粮液、郎酒、洋河梦之蓝等也不甘示弱,纷纷抢一抢风头。紧接着,药企也开始在春晚抢镜头,如盖中盖、曲美等,出了一段时间的风头。这期间,电子产品也参夹着在春晚露脸。但真正成为春晚主力军的,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以美的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开始占据春晚的主战场。每年春晚的“零点报时权”都被美的竞得。

不管是轻工产品还是家电企业,以及酒企、药企,在互联网企业没有真正形成气候前,春晚的商业价值是比较内敛的,也是具有较深内涵的,是对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产生非常大的作用的。也就是说,春晚的商业价值也是比较高的,产生的效应比较大的。

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巨头的出现,春晚的商业价值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过去那种内涵式的商业价值,正在被外延式商业价值所替代,且实际作用在下降。以互联网巨头推出的“红包雨”为代表,让更多的人把注意力放到了抢红包上,而不关注节目的好差,不关注企业的广告。因此,再在春晚做广告的企业,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有一种成就感、展示感、满足感,而是被动接受,主动性明显减弱。纵然付出巨大代价做的广告,也会被“红包雨”完全浇湿,失去应有的功效。

体现在春晚商业价值的影响上,就是红包雨带来的外延式轰动效应增强了,参与度提升了,影响力扩大了,但是,实际商业价值则没有得到提升,人们关心的是抢到几个红包,而红包的背后,就是几个平时每天都在接触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需要的是流量,而流量冲击的是实体企业的影响力。所以,春晚的商业价值正在出现浮躁现象,看起来热热闹闹、风风火火,实际上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就是几大互联网平台为流量打得不可开交,并给市场秩序带来不利的冲击和影响。

春晚的商业价值,需要回归,红包雨的春晚,需要遏制,不然,春晚的商业价值会越来越低,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红包娱乐,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商业影响、商业效应,也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所以,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春晚商业价值的浮躁化,让春晚更多地回归到老百姓喜爱的节目范畴,让老百姓在节目中品味春晚,而不是红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